1月20日,2025年全国卫生健康体改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指出,2025年要全面提升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质效,做好第一批示范城市的验收工作,加强对第二批、第三批示范城市的跟踪指导,同时,按照新部署新要求新标准,遴选好第四批示范城市。

自2022年3月国家卫生健康委、财政部启动实施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以来,已遴选三批50个示范城市。国家层面注重示范项目实施的全过程督导,开展实地调研,加强指导培训。省级层面坚持高位统筹,多方联动,形成了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推进改革的良好局面。市级层面压实实施主体责任,建立工作领导机制、健全管理体系、完善管理办法,促进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当前,项目推进梯次有序,示范效应逐步显现。


长风破浪会有时

今年上半年,第一批15个示范城市将迎来3年期验收。按照2025年全国卫生健康体改工作会议的要求,第一批示范城市要按照出经验、做示范的要求,细化颗粒度,力争总结提炼出更多可复制推广的好经验、好做法。近3年来,第一批示范城市因地制宜实施改革,形成了一批具有示范性的典型经验。

步调协同 取向一致

聚焦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示范城市加强部门政策协同,主动跨前一步,积极探索和建立了符合本地特点、务实管用的部门协同机制。

福建省三明市持续深化“三医”联动改革,党委政府抓医改“滴水穿石”。历任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医改领导小组组长,由一位政府负责同志分管医疗、医保、医药工作。2012年,三明市率先探索出“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改革路径。2012年至今,已先后11次调整价格项目10379项次,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入占比达46.1%。实施C-DRG(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收付费一体化改革,形成收付费的闭环,并探索按健康绩效取酬的全员岗位年薪制。

贵州省遵义市建立“三医”联动改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合检查工作机制、联合培训管理制度等3项制度。工作机制建立以来,医共体医保总额付费试点县增加到7个,医疗服务项目和价格动态调整3次397项,为公立医院带来医疗服务收入增量1.08亿元,DIP(按病种分值)付费改革配套政策调整4次、结算系数调整3次。2023年,医疗服务收入占公立医院医疗收入的比例达到36.2%,公立医院的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

统筹推进 重点突破

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是医改的重中之重。2025年全国卫生健康工作会议明确提出,重点要从编制、投入、价格、薪酬以及监管方面共同发力,健全维护公立医院公益性的运行保障机制。示范城市以公益性为导向,重点领域改革亮点频现。

浙江省丽水市、甘肃省庆阳市、湖南省湘潭市、辽宁省沈阳市积极推进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丽水市通过药品集采、精细管理、规范行为等系列举措,推动药品耗材“量价”齐下,在惠及群众的同时,着重调整体现劳务技术和知识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并做好与医保报销政策的衔接,全市医疗服务收入占比达38.8%,公立医院收入结构得到优化。庆阳市2023—2024年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项目3批6296项,全市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入占比达38.5%。湘潭市连续2年批量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重点上调诊疗、护理、中医等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项目726项,下调检验检查项目价格314项,全市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入占比达36.2%。沈阳市建立DRG付费权重总量控制与目标性总控组权重总量控制的“双控管理”模式,目标性总控组实现“同城同病同价”,引导不同等级医院调整重症、轻症病种结构,助推分级诊疗。

山东省青岛市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有效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坚持薪酬总量管理,综合考虑医院收支平衡、工作量、服务质效等因素,按照“总额﹢浮动”的办法核定年度薪酬总量,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将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40%的比例提取各项基金后,剩余部分纳入薪酬总量,用于工作人员奖励。同时,探索领导人员年薪制,建立年薪考核指标体系,采取平时按事业单位现行工资体系发放、相关考核结果确定后“一次性补齐”相结合的年薪发放方式。

安徽省芜湖市、甘肃省庆阳市积极落实政府投入责任。芜湖市根据审计确定的公立医院债务总量,“一院一策”制定债务化解方案,建立分年度计划清单。目前,芜湖市政府按计划累计拨付公立医院化债资金10亿元。同时,对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大型设备购置等发展建设项目建立多部门联合审核机制,严控新债发生。近5年来,庆阳市在市县累计投入12亿元,用于取消药品加成补助、保障基本建设费用,投入3000万元实施千名医师培训,公立医院床位补助增加至每年8840万元,人员经费补助提高到90%以上。

贵州省遵义市、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加快推动建立编制动态调整机制。遵义市按照编制床位的1.3至1.7倍核定公立医院人员控制数,新增人员参加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社会保险。呼和浩特市实行市级公立医院人员总量备案管理,根据人员总量核定岗位数量,市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用于落实备案制人员同工同酬补助。

均衡布局 资源共享

分级诊疗体系建设是满足群众看病就医需求的治本之策。示范城市围绕“四个延伸”,以基层为重点,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

福建省三明市建立各级医疗机构诊疗目录,引导医疗机构由“向下竞争患者”转为“向上提升实力”。各级医疗机构实行逐级向上转诊审核责任制,主动为确需上转的患者预约或协调上级医院专家号、床位等。全市12家总医院全部实行医保基金总额打包支付,明确参保人员可以自主选择总医院,实行“钱随人走”。全市开展以“两师两中心”(疾病管理师、健康管理医师,疾病管理中心、健康管理中心)为主要内容的健康管理体系建设,提升居民健康素养。

山东省青岛市发挥城市三级医院对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辐射带动作用,按照“一区市一策”原则,创新“区域内部资源整合﹢城市三甲医院包联”的跨层级、跨区域协作机制,由牵头医院常态化、制度化下沉优质医疗资源,开展人员“组团式”、专科“集成式”、管理“挂职式”精准帮扶,畅通双向转诊通道,持续提升基层诊疗能力。

浙江省丽水市市直5家医院均制定实施能力提升“一科一策”专项计划,通过培育重点学科、引进新设备、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建立完善双向转诊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等综合举措,强化诊疗能力建设。启动首批10个市级高峰学科培育,推广肿瘤等疑难复杂疾病多学科诊疗(MDT)模式。开展市域外转重点病种分析,针对性完善重点病种诊疗及服务举措。

安徽省芜湖市各县(市、区)成立卫生健康工作委员会,由县委常委任工委书记,卫生健康、医保、药监、编办等形成合力,各医共体已实现法人、财务、人员管理、药品目录统一。各县(市、区)基本公共卫生资金、居民医保基金“两包”管理,推进医防融合。

河南省周口市以县域内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当年筹资总额为基数,扣除大病保险资金和5%的风险储备金后,将医保基金打包拨付给医共体牵头医院购买医疗健康服务。医保经办机构向医共体预付医保基金时,预留5%的质量保证金,年度考核清算时予以返还或扣减。年度结余资金由医共体考核后按照县、乡、村5:3:2的比例分配,用于医共体人员绩效和医院发展。

山西省太原市在县域内开展医保基金按人头打包付费改革试点,在DRG付费基础上,按照全市参保人群基金消耗平均水平,按年龄段将年度内本县域参保人员所有的统筹基金全部打包给县医疗集团,并建立结余留用机制。

重庆市黔江区依托中心医院组建1个总医院,在老城区和新城区各组建1个社区医院集团,建立4个医疗卫生次中心,实行“资源整合、协同发展、共享成果”的“七统一”管理,实行医保总额预算包干、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

数智赋能 互通共享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示范城市在信息化赋能医改,支持“三医”决策和治理方面大胆探索,为群众提供更加精准、便捷的医疗健康服务。

湖北省宜昌市强化政务协同“精准决策”,健全“1﹢6﹢N”区域一体化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架构,动态监测医疗质量指标和运营指标。拓展医防融合“精准服务”,实施疾病监测智能提醒和强制报卡,建设肿瘤防治一体化平台。突出智慧服务“精准惠民”,实现县域内电子病历、检查结果等健康诊疗信息跨医疗机构互通共享,打造便民智慧服务场景,改善群众就医感受。

广东省广州市建成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与医保、公安等部门和微信等第三方平台特定数据的交互与共享。打造全链条一站式健康服务,为群众提供预约挂号、医疗缴费、健康档案查询等30多项便民服务。广州市应用区块链技术赋能结果互认,已纳入检查255项、检验1181项。精细化管理和医疗服务监管平台为医院运营管理和分析决策、医改监测等提供强大数据支持。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建设“互联网﹢医疗健康”一体化平台。建成“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区域共认”的五大远程中心,推广“互联网﹢护理服务”。实施智能家医“云上卫医”服务,为全市538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智医助理”。拓展5G诊疗、3D打印等新技术、新应用。建设胸痛、卒中、创伤中心信息系统,实现多学科、一站式精准治疗。实现三大检查、六大检验共85个项目互通共认。建设人工智能医学影像数据中心,开展医学影像分析及辅助诊断。

咬定青山不放松

第二批15个示范城市的3年项目时间已过半,即将接受中期评估。这些示范城市正在全面梳理项目进展,抢抓机遇、抢抓工期,力争在公立医院改革重点领域取得更大突破。

既要协同联动

也要差异布局

推进服务体系改革,落实分级诊疗政策是深化医改的重点领域。示范城市基于本地实际和面临的问题,发挥优势探新路,创新模式补短板。

北京市海淀区全面推动区域医疗机构数据互联互通,区属三级医院及社区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全部实现政务云集中部署,区域信息平台汇聚各类非影像数据98G,CT等影像数据28T。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建设运营“云医院”,解决群众看病就医急难愁盼问题;建成5个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实施乡镇卫生院分类管理,引导患者在基层首诊。

天津市滨海新区完善“三医”协同监管体系,建立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2024年开展跨部门、跨地区协同检查77次,促进医疗机构进一步规范诊疗。

吉林省长春市市域内5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实现网格化布局,覆盖服务人群432.8万人,县域内深度整合医疗服务资源,12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全面启动,建立医共体信息化平台,联通所有医疗卫生机构数据,实时更新共享。“智医助理”已在106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

陕西省延安市坚持差异化布局,5个国家级、25个省级、177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学科)错位发展,累计开展新技术、新项目492项。三级公立医院病例组合指数(CMI)稳步提升,平均住院日降至7.7天。

“四驾马车”

驱动改革提速

政府投入、价格调整、薪酬分配和编制管理是新阶段拉动和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的“四驾马车”。示范城市持续发力,健全维护公立医院公益性的运行保障机制。

一些示范城市积极落实政府投入,推动优化财政补助政策。江苏省扬州市“十四五”以来累计投入近150亿元,用于公立医院建设发展,对存量基建债务实行全额贴息,公立医院长期债务全部化解,实现收支平衡的公立医院占比达到100%。江西省鹰潭市财政加大对公立医院基本建设等项目投入,全部化解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等发展建设性长期负债,2023年公立医院财政直接补助收入占比达到39.9%。

些示范城市主动做好对接,推动建立编制动态调整机制。河北省石家庄市探索区域内编制统筹使用模式,从市本级事业单位编制中安排自收自支编制1200个,补充县级公立医院、疾控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编制,提高编制使用效益。海南省三亚市打破将编制数核定到具体医院的做法,建立市属公立医院编制池,由市卫生健康委自主管理、自主调配使用全市2877个医疗卫生编制及3013个员额,推动编制资源由富余医院向紧缺医院流动,进一步提升全市医疗卫生编制资源使用效能。四川省自贡市探索编制周转池管理制度,建立人才编制周转池,通过动态调整、周转使用的管理制度,重点向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倾斜。

一些示范城市推动建立以医疗服务为主导的收费机制,有升有降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上海市嘉定区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评估和调整机制,结合耗材集采,专项调整规范冠脉介入、口腔诊疗等医疗服务项目价格,2023年以来,共调价476项。云南省玉溪市建立总量调控、分类形成、动态调整、监测考核4项机制,以调结构为主、调增量为辅,2023年共上调项目1080个,调增5740万元,下调项目65个,调减3600万元,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入占比提高到33.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以“小步迈、不停步”的方式开展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2023年实施完成调价项目475条,其中上调399条,下调医技检查类项目76条,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入占比提升至39.6%。

还有一些示范城市推动完善薪酬分配制度,从维护公益性的角度落实“两个允许”,推进“三个结构调整”。浙江省湖州市建立健全以公立医院主要负责人年薪制、业务骨干年薪制、特定岗位津贴和重大贡献激励等为重点的岗位工资制,公立医院薪酬中稳定部分占比达50%。山东省潍坊市建立以薪酬总额制、主要负责人年薪制、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制、绩效考核制“五制”为核心的薪酬分配制度,医务人员稳定薪酬占比达64.5%。

奋楫扬帆启征程

2024年,第三批示范城市增加到20个。2025年全国卫生健康体改工作会议要求,第三批示范城市在项目实施之初,就要突出改革重点。各示范城市以“开局即冲刺”的劲头,结合实际和工作基础,从不同的角度开展了示范项目的建设工作。

聚焦系统协同:吉林省白山市3个县(市)完成卫生健康局和医保局合并,成立卫生健康和医疗保障局。安徽省淮南市成立由市长任总召集人的“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工作专班,市卫生健康委、医保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分管领导进行交叉任职,推进跨部门协作。福建省龙岩市建立“3﹢N”多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形成“三医”部门与组织、编制、财政、人社等多部门同频共振、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广东省惠州市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的示范项目领导小组,成立工作专班,实施5个子项目,争创医改示范。山西省大同市成立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改革领导小组,由一位分管市领导主抓“三医”协同改革。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充分发挥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管理体制机制优势,合力破解团场医院发展改革难点。

聚焦重点难点:河北省保定市在市县两级开展公立医院“人员控制数”改革试点。甘肃省酒泉市“一尺子”科学定总量,“一系统”推进岗位管理,“一盘棋”促进人员流动,“一家人”同等提待遇。湖南省娄底市实施公立医院人员总量管理,将“编制总量核定”转变为“编制﹢员额制核定”,统筹1000个事业编制用于公立医院引进人才。辽宁省大连市公立医院合理确定不同岗位级别薪酬水平,着力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青海省西宁市加大对民族医药的支持力度,将56项中(藏)医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提高131项价格偏低的项目价格。

聚焦服务连续:河南省郑州市创新探索市县一体帮扶机制,3家城市医疗集团以多种形式帮扶8家县域医共体。湖北省十堰市四大城市医疗集团全覆盖主城区110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接续性医疗机构,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秀人才上挂下派等手段强化服务同质化。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以健康管理中心、慢性病监测及网格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两体系、全区域全人群全周期三维度、防治管康四闭环为重点,在全州10县市开展全民健康管护体系建设。江苏省苏州市加强慢性病防治中心建设,建立以疾病早期识别、适宜技术运用、健康综合干预、专科规范诊疗为一体的居民健康管理模式,加强对群众的慢性病筛查和管理。

聚焦数智赋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全面实施卫生信息“一张网”智慧赋能工程,推进市域主要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浙江省衢州市利用数字化手段构建公立医院精细化运营管理体系,实现医疗质量、服务、成本等指标的一屏掌控、一键溯源、一体联动。山东省济南市建立医用耗材全生命周期监管平台,通过数字孪生运维平台助力医院精细化管理。四川省达州市依托达州市“城市大脑”,建设“健康达州云”,接入“三医”监管、医院HRP运营管理系统等,推动公立医院运营管理从“小会计”向“大管家”转变。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投入9000万元,建设全民健康信息化平台。

整理:健康报记者 连漪

编辑:连漪 李诗尧

校对:杨真宇

审核:管仲瑶 叶龙杰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253YEMGT】获取授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