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走进乐安县鳌溪镇罗山村,村内道路干净整洁,错落有致的青砖灰瓦古建筑、古树古井与多彩艳丽的现代化小洋房相互辉映,老人们悠闲地在傩文化广场上晒太阳、拉家常,一幅村优美、家整洁、人和谐的美丽乡村新画卷徐徐展开。罗山这座千年古村的蝶变都离不开一个人——县政府办驻罗山村第一书记王国庆。
两年前,临近花甲之年的王国庆不顾家人劝阻,主动放下较为安逸的机关工作,来到鳌溪镇罗山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扎根基层一线,挥洒汗水与热血,奔跑在乡村振兴道路上,奉献着光与热,团结和带领村“两委”干部办实事、办好事、办成事,为罗山的乡村振兴工作注入了强劲“动能”。
发展产业,富民强村,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乐安县脱贫摘帽后,罗山村村容村貌发生巨大变化,村民生活水平得到全面提高,但想要实现村内振兴,村民进一步增收,没有特色产业支撑难以点燃村经济引擎。而在这其中,王国庆扮演起了重要角色。
为了找到适合村里发展的产业项目,他和村两委班子成员一起,深入分析村里的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多次外出考察学习,邀请专家来村指导,经过反复论证,最终确定了以双孢菇、油茶、果树为主导的特色种植和以黑山羊、小泥鳅、鸭养殖为主营的产业发展方向。以“村集体+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成立了双孢菇合作社,解决了18户脱贫户的就业问题,其中残疾村民务工人员就达16个,获得抚州市残联每年4万项目扶持资金。争取项目资金用于双孢菇竹架改铁架,解决持续育菇难题。鼓励村里本土能人、有返乡创业意愿和回报家乡愿望的外出农民工等人才创办家庭农场,已办证6个,提高了村农业生产经营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和社会化水平。如今全村种植茶树、杉树、杨梅、橘子树等经济树种和果树1600余亩,养羊3000头、养鸭每年出栏40万羽、泥鳅年销售30万斤,养鱼160亩水塘,形成了山上造林种果树,山下鱼羊鸭欢的盛况,特色种养殖产业每年可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20万元,带动80余户村民就业,每年可增收3000元。
弘扬文化,凝聚人心,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王国庆深知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只有弘扬乡村文化,才能凝聚人心,激发乡村振兴的活力。
他深入挖掘村里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等资源,打造了具有本村特色的文化品牌。争取上级的文化项目补助资金,积极参加各类重大节庆活动,解决传承人收入问题。活化利用传统宗祠,努力探索“祠堂+文化”工作路径,拓展乡村文化空间,建成全省首个村级傩文化展示馆,让其成为乡村文化展馆、文明实践阵地、红色研学基地等场所,在馆外配套建设傩文化广场,给傩舞表演提供场地,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通过弘扬乡村傩文化,既留住了乡愁、凝聚了人心,又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
心系群众,美化环境,彰显乡村振兴温度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他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心系群众,排忧解难。
利用村广场搭建起110平米“罗山大舞台”,丰富群众业余生活,对闲置小学翻新改造,建设“幸福食堂”,互助养老模式,既解决老年人“吃饭难”问题,又实现老年人“吃好饭”愿望,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充分利用“八一”建军节等节日,组织村里5名光荣在党50周年老党员,参观全村产业、村容村貌,村级傩文化展示馆,近距离聆听感受村庄变化,让老党员们喜看家乡新变化,汲取奋进力量。联系医院,组织11名村里退役军人开展免费健康检查,提升退役军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受到村里的高度好评,营造了社会尊重、关爱退役军人的良好氛围。
通过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赢得了村民们的信任和支持,彰显了乡村振兴的温度。
从政府干部到驻村第一书记,从机关大院到田间地头,虽年近六旬,王国庆依然活跃在乡村逐梦路,像追风少年一般,眼里有光、心中有爱、肩上有责,在乡村振兴前沿阵地上做头“老黄牛”,默默耕耘,持续发光发热,把多年积累的好经验、好作风带到罗山村,带着村民一起干,紧紧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赵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