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焦作日报
中华老字号金谷轩绞胎瓷作品《孔雀开屏》入藏国家博物馆
1月21日,从北京传来消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焦作市金谷轩绞胎瓷艺术有限公司艺术总监柴战柱收到国家博物馆的收藏证书,其创作的绞胎瓷作品《孔雀开屏》凭借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被正式收藏。
这是该公司多件作品被国内外众多博物馆珍藏后的又一重大荣誉,标志着中华老字号金谷轩绞胎瓷在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陶瓷文化方面得到越来越多的肯定和认可。据介绍,绞胎瓷烧制技艺源于唐朝,北宋时期享有盛名,瓷器花纹由胎而生,内外相通,里外相透,一胎一面,不可复制,被称为“编出来的瓷器”,因其表里如一的特质也被誉为“瓷中君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作为金谷轩绞胎瓷的掌门人,柴战柱花费数十年时间恢复和传承了失传千年的当阳峪绞胎瓷烧制技艺,填补了我国瓷器中的一项空白。绞胎瓷以手工编花而著称,柴战柱创新融合了山水、花鸟、人物等各种纹饰,为绞胎瓷艺术创作带来了全新视野,作品先后获得全国山花奖、百花奖金奖、百鹤奖、大地奖、薪传奖以及中国好礼等奖项,入选《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大典》《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典》,3次入编九年义务教育《美术》教材,获国家专利150多项,并被中国工艺美术馆、大运河博物馆、世界技能博物馆、香港东方艺术博物馆、英国国家珍宝博物馆、加拿大博物馆等30多家国内外博物馆收藏。
此次被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孔雀开屏》作品,采用当阳峪黑、白两色瓷泥,用上百条线条纯手工编花而成,仿宋孔雀开屏以羽毛纹序列精巧,层叠紧密,工艺天成,完美复原了宋代绞胎瓷的原始容貌,创新展现了中国绞胎瓷的传统工艺。作品中,孔雀的羽毛纹理细腻逼真,每一根羽毛都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瓷韵的故事,其花纹表里如一,内外相通,充分体现了焦作现代绞胎瓷的独特魅力。
柴战柱表示,《孔雀开屏》能够被国家博物馆收藏,是对金谷轩绞胎瓷艺术的高度认可,也是对所有致力于绞胎瓷传承创新匠人们的极大鼓舞。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20位“焦作名师”形象惊艳亮相
部分内容和图片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原创文章版权属《焦作日报》(微信号:JZRBWX)官方微信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版权所有:焦作日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0013
-- 点击关注 --
总值班:李相宜 统 筹:王 鹏 梁易凝
责 编:聂 楠 审 核:丰舒潍
编 辑:苗佼菲 校 对:黄小霞
本报全媒体常年法律顾问:律师吕晓燕 律师朱建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