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桂芬今年65岁,住在东城老小区的平房里。这片房子住了大半辈子,最近听说要拆迁,她心里七上八下的。直到拆迁办的人上门签协议,她才知道能分到三套回迁房,外加一笔不小的补偿款。
“妈,这回真是赶上好政策了!”大儿子刘强兴奋地搓着手,“有三套房子,咱家人均一套,妥妥改善生活啊!”
二儿子刘军也不甘示弱,笑着接话:“没错,这回真是老天爷赏饭吃。妈,到时候怎么分,您直接吩咐就行!”
孙桂芬看着两个儿子,眉头微微一皱。她沉默了一会儿,端起茶杯,缓缓说道:“拆迁的补偿款里,咱家是分了120万。房子你们两个一人一套,但我想从补偿款里拿出30万给你们妹妹。”
话音刚落,屋里瞬间安静下来。刘强的笑容僵住了,刘军也是一愣,随即皱眉说道:“妈,这钱本来就该咱仨分,凭什么要分给妹妹?她嫁出去那么多年,早就是别人家的人了!”
“就是啊妈,”刘强跟着附和,“咱家这钱又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您一个人就能做主了?”
孙桂芬抬头看着两个儿子,眼里闪过一丝无奈:“你们妹夫家条件不好,两个孩子上学,花销大。再说,拆迁这房子和钱,都是咱老刘家的底子,凭什么她不能有份?”
两个儿子顿时急了。刘军率先提高了嗓门:“妈,她出嫁这么多年,咱家有啥事她管过?现在还想来分拆迁款,凭什么?”
“妈,我们家都还在贷款呢,哪有多余的钱去贴补她?”刘强也皱着眉,脸上满是为难。
“我也没说不给你们,”孙桂芬拍了拍桌子,“但这30万,我必须给你妹妹!她是我的女儿,我不能偏心。”
两个儿子对视一眼,刘军低声嘟囔:“反正这事嫂子和我老婆知道了,也不会同意!”
孙桂芬听了这话,心里咯噔一下。她最担心的就是儿媳妇反对,尤其是刘强的老婆王芳,一向精明强干,对钱格外敏感。
第二天晚上,一家人吃完饭后,王芳主动收拾碗筷。等厨房清理干净,她回到客厅,看到孙桂芬坐在沙发上发呆,便端了杯热水递过去:“妈,您最近是不是有心事?”
孙桂芬犹豫了一下,叹了口气:“芳啊,有件事妈一直没好意思跟你说,怕你心里不舒服。”
王芳愣了一下,坐在她旁边:“妈,咱们是一家人,有啥事您直说,我肯定不会藏着掖着。”
孙桂芬握住杯子的手抖了抖,斟酌着开口:“这拆迁的钱,妈想拿出30万,给你小姑子。你也知道,她家日子过得紧,我不想她太难。”
王芳听了这话,沉默了片刻,脸上没有显露出任何情绪。
“你要是觉得不合适,妈也不强求,只是这事儿吧……妈心里过意不去。”孙桂芬越说越心虚,低下头不敢看王芳。
出乎意料的是,王芳叹了一口气,轻轻拍了拍婆婆的手:“妈,这钱是您的,您怎么分配我们都支持。再说了,小姑子确实不容易,您惦记她也是应该的。”
“芳啊,你真这么想?”孙桂芬抬起头,眼里满是惊讶。
“妈,我嫁进咱家这些年,您对我比亲妈还亲。拆迁的钱是咱家的福气,可小姑子再怎么嫁出去,也是咱家人,您给她,我没意见。”王芳语气温和,眼里透着真诚。
孙桂芬听了这番话,眼眶一下子湿润了:“芳啊,你能这么说,妈心里踏实了。你是个明事理的好媳妇,这些年委屈你了。”
这时,刘强也从书房出来,听到两人的对话,挠着头说道:“妈,您和芳都商量好了,那我们兄弟俩也没啥好说的。只要您高兴,怎么分我们都听您的。”
“对,妈,钱是您老的主意,我们都听您。”刘军只能附和着点头。
一周后,孙桂芬把30万转给了女儿刘萍。接到转账的那天,刘萍直接赶回家,眼圈红红的:“妈,这钱我不能要,太多了!”
孙桂芬板着脸说:“你要是不收,就别认我这个妈了!这是咱家的钱,没你份,我这心里不安生。”
王芳在一旁笑着打圆场:“小姑子,你就听妈的,这可是她的一片心意。”
刘萍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眼泪止不住地流。她握着王芳的手,哽咽着说:“嫂子,这些年我忙得少,也没怎么尽孝,您不嫌弃我,真是太好了。”
王芳轻轻拍了拍她的手,笑着说:“咱们一家人,哪来那么多嫌不嫌的?以后多回来陪陪妈,她比钱更需要你呢。”
一家人坐在客厅里,聊着聊着,气氛变得格外温馨。孙桂芬看着围坐在身边的儿子、儿媳和女儿,觉得这辈子虽历经风雨,但有这样一家人,真是值了。
从那以后,刘萍每周都会抽空回家看望母亲,而两个儿子也对母亲更为孝顺。一家人其乐融融,再没有因为钱闹过矛盾。
孙桂芬常常感慨:“拆迁的事儿让我明白了,钱重要,但一家人的感情更重要。这辈子,能有这么懂事的孩子,我知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