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干什么用的?”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四楼展厅内,一件造型独特的西汉蛇纲网状铜器前围了一圈观众,大家对于它的用途充满好奇。只见器物整体呈圆形网兜状,一条形神毕肖的蛇贯穿其中,昂首鼓目,蛇口大张,露出尖锐锯齿,通体精细刻划了鳞纹。这件一级文物出土于云南玉溪李家山遗址51号墓,其用途在学界至今是一个谜。
乙巳蛇年,鳞动春归。在中国文化中,蛇被誉为“小龙”,是龙图腾的原型之一,其无足而水陆畅行,冬眠或蜕皮后宛若新生,种种特质令古人敬畏并将其神化。辞旧迎新之际,上海博物馆、上海图书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等沪上多家文博场馆推出以“蛇”为主角的展览,邀请观众开启“寻蛇”之旅。
“在中国人几千年的观念中,蛇一直是以多样化的形象存在。它亦正亦邪,代表神秘或重生的力量。”上海博物馆展览部副主任褚馨说,“灵影仙踪:上海博物馆蛇年迎春展”希望以多元的文物来展现中国传统生肖文化丰富的内涵。这是该馆一年一度的迎春特展首次在独立展厅亮相,现场展示的13件(组)古今中外与蛇有关的文物精品,来自云南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邀请人们感受灵蛇文化跨越山海、连接各民族的精神共鸣。
展厅内,一件商晚期仅指甲盖大小的刻辞龟腹甲残片上刻有两字,右边的字形象地刻画出了蛇的特征——头部呈三角形,身上有花纹,尾部卷曲。专家释读该字为甲骨文“它”,表意最初的“蛇”,可见蛇的形象很早就深入人心。
出土自湖北枣阳九连墩2号墓的一件战国中晚期酒器——漆木匜形杯,盖面浮雕逼真刻绘了一鸟三蛇:一蛇被衔于鸟嘴,二蛇缠绕在鸟翅之间。在楚文化中,蛇既是先民信仰的对象,又象征灾难与罪恶,器物上出现蛇与鸟的组合图像,通常反映了楚人希望控制与借助蛇的力量。
东汉“伏羲女娲捧日月”画像石拓片上,人首蛇身的伏羲一手举日,女娲一手举月,各持巾带,两尾交缠,呈对称构图。这是蛇图腾崇拜的人格化,反映了先民子嗣繁衍、升天成仙的信仰。
蛇虽为“五毒”之一,但美丽善良的白娘子形象深受人们喜爱。亮相展览的清代陕西皮影“青蛇架”是传统影戏剧目《白蛇传》演出所用道具,其造型庞大、精雕细镂、色彩鲜明,营造出一派光怪陆离的景象。《白蛇传》常作为端午时令戏演出,有着驱疫求吉的寓意,更为民间生活增彩添趣。
从甲骨文、《山海经》的记录,到青铜器、画像石上的图像,蛇的灵影遍布于中国文明中。蛇也以蜿蜒之姿,游弋于世界文明的长河。此次展出的由德国皇家柏林瓷厂烧制的“白釉蛇耳瓷奖杯”,是上博馆藏中鲜少露面的西方文物。流畅、富有动态的蛇形曲线不仅展现器物的雅致,也融合多种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为作品增添了神秘感和艺术价值。
神秘的蛇,也正源源不断地启发着今人的创作灵感。不少艺术作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融合,甚至大胆打破常规,向人们呈现生肖蛇的新生机。
1月24日在上海图书馆东馆开幕的蛇生肖艺术大展,汇聚了270条(组)奇思妙想的“蛇”。在这里,蛇可以被小兔子摸摸头,也是咖啡拉花,还是人人喜爱的游戏“大富翁”的行经路线,乃至中国传统盘结的结构。作品中蕴含的幽默与谐趣,不禁令人莞尔。例如,作品《美杜莎的忧愁》描画了一边梳头一边“落发”的美杜莎——她的头发在古希腊神话里就是蛇,邪性立刻转为当代人的共鸣。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览结合上图东馆的环境,设计了多件具有公共性、互动性和实用性的作品。例如,大堂中摆放着一个个方形沙发,上面是彩色艺术化的蛇身局部,通过拼接,可以拼成不同样貌的蛇。现场,这个作品颇受孩子们的欢迎,因为它能“玩”起来。与此同时,五层平台上有一组代表蛇的“巳”形LED灯箱,大量数字作品在其上滚动,单幅是蛇主题画面,整体看又是一条酷炫斑斓“蛇”——尤其是在六楼、七楼往下看,更有着波澜壮阔的动态感。基于展品中的精品,馆方还开发了一款贪吃蛇小游戏。如此一来,哪怕不在展览现场,也能在玩乐互动中“看”到展品。
展品穿插于图书、文创中,一个另类的蛇主题艺术展“引蛇出洞”空降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尽显艺术的天马行空。馆方共邀请22位当代创作者围绕主题展开艺术行动与知识生产,最终呈现出摄影、插画、漫画、装置、文字、民艺调研、平面设计等丰富的形式。根据日本文豪夏目漱石写过的关于蛇的一个梦,童书插画家九个妖创作了一组插画《蛇是一场梦〇》,洋溢着超现实主义色彩。捕捉带有蛇元素的玩具、饰物等在不同环境中、光线下的姿态,艺术家陶辉带来名为《无题(蛇)》的一组摄影,希望观众通过观看这些“替代品”,重新审视内心对蛇的复杂情感。
最令人大开眼界的,是设计工作室Studio Monana踏入民间艺术宝库的深草之中,从全国各地探寻而来的十多条小蛇们。例如,来自湖南长沙的青青蛇细细长长,由草编制而成;来自陕西凤翔的花花蛇胖胖的,身着大花袄,承载着凤翔泥塑这一非遗技艺;来自山西晋中的方方蛇宛如一方砚台,凝结着晋派砖雕艺术的智慧;黑白相间、身形魁梧的扭扭蛇,来自广东汕头地区,是当地英歌舞的蛇步道具。这些民艺小蛇以各种形式、工艺和理由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让观者感受到千百年来传统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展览甚至特别营造出一座“发蛇添福发型屋”,邀请理发师为观众创作发型,让人们从“头”开始,万象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