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似乎觉得军工贸易和我们的距离非常遥远,甚至还有人误以为坚持和平发展的我国只生产汽车、服装等民用商品。

事实上军工贸易一直是全球各国广泛参与的重要市场,甚至连经常被网友嘲讽的奇葩印度,也趁着国际局势升级的有利时机加强了与菲律宾、亚美尼亚等国的军工贸易合作。



在研究国际军工贸易的领域,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拥有独一无二的权威性。根据这家研究所3月11日发布的报告,过去五年中(2019年至2023年)国际军火出口市场发生了剧变。

俄式军火出口额暴跌超过50%,俄罗斯历史首次被法国夺走全球第二大军火商位置。与此同时,韩国、印度以及我国等传统“军火小国”市场份额大增,那么2023年中韩印三国分别出口了多少军火呢?



一、“装配之王”的军火出口

虽然2023年韩国军火出口额相比2022年缩水超过20%,但是高达135亿美元的“业绩”还是让韩国坐稳了全球第十大军火商的位置。

特别让人意外的是,今年上半年韩国军火出口额突然猛增突破200亿美元大关,接近20%的同比增速远超同期韩国外贸出口9%的增速。

采购韩国军火的“忠实客户”主要来自东南亚、中东等国防预算不太充足的地区。比如,今年6月份韩国造船巨头现代重工就和菲律宾达成了年底前交付数艘军舰的采购合同。



另外类似伊拉克、埃及等不太富裕的中东国家,也把韩国军工“自主研发”的“完美雄鹰”直升机和FA-50战斗机加入了购物车。

在我们的印象中,韩国无论是在汽车领域,还是在造船领域都远远达不到出类拔萃的程度,为什么他们还能稳坐全球第十大军火出口国的位置呢?这显然和韩国军工产业的两大优势有关。



第一,出口驱动的发展战略。通常来说一个国家的军工产业应该优先满足本国国防需求,比如我国之所以在过去五年中军火进口额暴跌超过40%,就是因为大量自主研发装备取代了进口俄式军火的订单。

然而,韩国财阀集团似乎并没有“为国贡献”的觉悟,自从尹锡悦上台以来,韩国军工产业一直在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根据韩媒报道,在今年4月和10月举行的两场大型军工展会上,韩国军工企业和来自50多个国家的客商达成了意向合同。

除了这些在家门口举行的展会以外,韩国军工企业还是中东、东南亚、欧洲等地军工展会的常客。青瓦台方面不仅不担心军工企业出海参展泄露机密,官方反而大力支持军工企业向海外出口新式装备。



第二,广结善缘的技术路线。

虽然在制造业整体技术水平方面,韩国确实没法和前九大军火出口国相比;但是凭借在美西方阵营中的特殊地位,韩国根本不用担心军工技术卡脖子的问题。

在俄乌冲突、中东局势等地区紧张关系的影响下,那些总部位于德国、以色列等地的军工企业生产负荷直线飙升。为了迅速扩大生产能力,这些企业只能把部分订单分给海外同行,韩国显然是他们最适合的合作对象。



根据媒体报道,韩国LIG Nex1公司已经和德国金牛座公司就合作生产导弹达成合作协议,另外韩国航空宇宙产业公司还将和以色列合作生产无人机。

不过韩国军工产业存在一个致命的短板:这个缺乏自主研发能力的军火出口国,非常依赖盟友提供的核心零部件,所以韩国军工产业充其量只能算是“军工装配业”。



二、印度军工的“国家战略”

根据印度媒体发布的数据,2023年印度军火出口额高达2108.3亿卢比,折合美元约为26.3亿元。

虽然印度军工产业目前还处在“以价换量”的低水平发展阶段,主要客户也都是像缅甸这样的欠发达国家。但凭借美国主导的印太战略布局,印度军火商既然抱上了美国军工复合体的大腿。



就拿在美国军民两用航空航天领域地位突出的波音来说,目前为止他们已经在印度合资建设了两座大型生产基地。其中总部位于印度海德拉巴(该国第五大城市)的“塔塔波音航空”,主要负责生产武装直升机机身、结构梁等技术含量不高的部件。

可能是为了增加这座工厂的订单,波音后来还把一些民用客机的零部件订单交给了“塔塔波音航空”。



如果没有老美的“订单扶持”,印度军火出口额很难实现两位数快速增长。2023年印度军火出口额猛增超过30%,今年一季度他们又创下了超过70%的快速增长。

今年6月份获得第三次大选胜利的莫迪,已经为印度军工产业定下了2025年突破50亿美元的“宏伟目标”。

光靠低效的国营军工企业显然很难达到这一目标,莫迪已经开始对军工产业进行大范围市场化改革。



就拿印度“3D金属打印巨头”Indo-MIM公司来说,这家1997年创办的民营企业原本只能生产一些民用零部件,在莫迪2014年大幅修改《国防出口战略》以后,Indo-MIM已经成为印度私营军火商增长势头最快的“军火独角兽”。

虽然印度出口的装备大部分是枪支弹药等低价值商品,但是越来越重视“平衡外交”的莫迪似乎正在解除高价值军工装备的出口限制。2022年1月菲律宾方面突然宣布采购五套总价高达3.75亿美元的“布拉莫斯超声速导弹系统”。

虽然布拉莫斯的速度上限仅为3马赫,但是印度将这款装备出售给菲律宾显然会加剧南海紧张局势。



从印度军工产业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他们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视国家战略的引导作用。

无论是加强和美国军工企业的合作,还是提高军工产业市场化发展水平,以及将敏感装备卖给竞争对手的“紧张关系国”,这些选择都和莫迪制定的“印度崛起战略”有关。



三、出人意料的中国军工

根据瑞典方面发布的报告,过去五年中我国在国际军火出口市场一直稳居第四位,排在我国前面的分别是美国、法国和俄罗斯。

虽然高达512亿美元的军火出口额已经不算少了,但是这显然和中国制造遥遥领先的国际排名不相符。我国的军工出口之所以不像汽车、家电那样高居全球榜首,主要和三个限制性因素有关。



第一,庞大的内需市场。公开资料显示,2019年至2023年我国军费总额超过6.8万亿元,相比2014年至2018年增长超过7%。考虑到南海、台海、中印等方向上的安全压力还在升级,未来我国军费预算的增速很可能还会加快。

众所周知,以前我们非常依赖俄式装备,甚至当年还出现过为了生产战斗机进口俄罗斯整架战机拆发动机的奇葩现象。



类似S400、S300、SU35这样的高端俄式装备,直到今天还在我国国防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国内军工企业既要满足不断增长的军费预算采购需求,又要配合国家完成“装备自主化”改革,这就决定了他们很难扩大海外出口规模。

第二,受限的国际市场。各国采购军火并不单纯是为了作战需求,比如原本大量采用苏式老战机的塞尔维亚,为了让法国盟友力挺塞尔维亚加入欧盟,居然怒砸27亿欧元订购了12架“阵风”战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初有很多军事博主预测“塞铁”会从中塞友谊的立场出发,采购我国的新版歼-16。

目前我国公开的“军火客户”主要是泰国、巴基斯坦等周边国家,另外一些中东国家也会为了保住中国石油市场的订单,采购以无人机为主的中式装备。不过在国家将无人机、无人艇等商品列入“两用物项”管制清单之后,这些产品贡献的军火出口额也受到了很大限制。



第三,和平发展的需要。如果我们彻底抛弃和平发展的政策,像韩国、印度那样大力发展军工外贸市场,恐怕光是一个俄乌冲突就可以让国内军工企业稳居世界第一。就像有些朋友说的那样,老外根本想象不到“连轴转”的义乌工厂有多大的生产潜力。

虽然坚持和平发展的确让我们损失了一些军火出口订单,但是这项正确无比的政策却让中国制造获得了全世界的认可。假设我们像朝鲜那样公开给“大鹅”提供武器弹药,你觉得欧美国家的消费者还会买中国制造的商品吗?



结语

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发展战略。一心做全球装配中心的韩国,可以凭借同美西方的良好关系发力发展外向型军工产业。

立志成为南亚霸主的印度,把军工出口当作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坚持和平发展的我国,只能忍痛放弃世界最大军火出口国的位置。



那么,你觉得中印韩三国谁的军工发展战略更好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