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展览展示大会上,唐德厚(左)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黄璐琦(右)介绍唐氏芒针。受访者供图

一根银针,长至30公分、针锋锐利、形如麦芒,这是中医针灸中的芒针。

唐德厚,四川省第五批名中医,唐氏芒针第四代传承人。因擅用芒针悬壶济世,成为远近皆知的名医。在一年前的一次脑出血后,他凭借一身过硬的医技,指导自己的学生用芒针治好了自己的病,打破了“医者不能自医”的窠臼。

唐氏芒针为何如此神奇,擅用芒针的唐德厚背后又有什么故事?

见到唐德厚时,他正在为患者治疗。长约30公分,细如麦芒的银针,通过娴熟的提、拉、捻、转等施针手法,一针下去,这位支气管炎患者就止住了咳嗽。“我是用弯刺的手法,从天突透膻中穴,气至获效,缓解平滑肌痉挛,起到宣肺豁痰的作用。”唐德厚解释着个中原理,“平滑肌松弛了,病人就觉得心胸开阔了,气也不紧了。”

《内经》记载,伏羲尝百草,制九针。芒针由九针中的长针演变而来,到了民国时期已濒临失传。上世纪五十年代,得益于国家对中医重视,芒针得以传承于世。唐氏芒针早期是唐氏家族秘不外传的傍身之技。由于唐家第四代后人大多志不在医,唐德厚便成为了唐家唯一的继承人。


年幼的唐德厚(前右一)与爷爷名中医唐相臣(前右二)及父(后中)母(后右)及哥哥、姐妹们的留影。受访者供图

“三仁杏蔻薏苡仁,朴夏通草滑竹伦,水用甘澜扬百遍,湿瘟初起法堪遵。”穿着白大褂的唐德厚背诵完“三仁汤”歌诀,津津有味地讲起了儿时背诵歌诀的趣事,“为了应付我父亲,我就编个顺口溜——三人爬竹竿,扑通滑下来......”

7岁时,唐德厚便被父亲强迫诵记汤头歌诀、辨针识穴。为了弄清楚脊柱骨骼关节的构造,唐德厚曾跑去羊肉汤店搬回近一人高的羊骨架以供观察,在不同部位不断揣摩、比划接骨和下针的手法,如此废寝忘食地钻研了十天半个月。

1979年,22岁的唐德厚进褥中铁二局中心医院针灸科工作。“那时候,中医届还习惯把芒针叫做长针。”唐德厚说,当时芒针治疗还未能获得临床认可,唐德厚只能在身边亲近的人身上试针。“我经常在针灸科和老师一起扎。那时候我就发现,芒针对某些疾病的治疗效果非常好。”

“为啥效果好?我的分析是,沉疴顽疾病灶深,普通针灸用的小针,针短,进针浅,无法直接达到病灶。而芒针是长针,取穴少,一针多穴,进针深,一针就能穿透几个穴位,能够到达普通针灸不能到达的病灶,所以疗效显著。”唐德厚说,芒针初试让他对芒针疗法树立起了信心。但祖传手法疗效明确,理论却不足,这成为他的一个心结。

1981年,24岁的唐德厚考入成都中医学院(现为成都中医药大学),拜师邹学熹,打破了中医界“一徒不拜二师”的规矩,跟着邹学熹系统学习中医理论知识。集家传医术和中医理论之长,唐德厚逐步总结凝炼出独特疗法的“唐德厚芒针”。

弯刺是“唐德厚芒针”疗法的独门绝技。某些穴位由于其解剖位置特殊,不能直刺到一定深度,需采用弯刺,即变换针刺方向的刺法。“我从太阳穴弯刺进去,透过颧骨,从颞颌关节直达卵圆孔,只要到达了卵圆孔,这个三叉神经的烧灼感、刀割感就会迅速消失。”唐德厚说,弯刺是治疗三叉神经痛顽症有效疗法。


四川省名中医唐德厚正在为患者切脉问诊。受访者供图

2018年11月,74岁的黄大爷因头颈不适且睡眠差,肢体无力伴言语不利,反应也较为迟缓,右手臂出现疼痛、发麻的现象,走路时腿抬不起来,只能小碎步向前挪动,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经好友介绍,黄大爷便在家人的陪伴下专程从资阳赶到成都唐德厚处求医。唐德厚仔细问诊,结合MRI颈部平扫检查与CT头颅检查报告,诊断为脑梗塞(腔梗)。唐德厚精心制定了以“芒针”治疗为主、中药治疗为辅的治疗方案。“主要是用芒针镇肝息风,豁痰开窍。”在治疗一个疗程后,黄大爷右手臂发麻、头颈不适等症状得以明显减轻,走路的姿态也变得从容了。

在传承中创新。有了一定的积累后,唐德厚结合芒针功效,创新推出了“针灸微创”疗法。即,在肌肉与骨骼的附着点用芒针来进行松解,一个点松解就能达到大面积肌肉松解的效果,肌肉痉挛缓解,疼痛也就随之消失。“在肌肉痉挛时用小针会对骨骼肌产生破坏,芒针可以通过一个点松解直接达到的效果,没必要非得去破坏骨骼肌。就好像一把弓,射箭时弓比较紧张,你把他的附着点一松,弓立马就没有力量了。”唐德厚认真地阐释“针到病除”的原理。

唐德厚积极倡导“以指代针,以术代药”的治疗理念,首创“治疗糖尿病手法”和“唐氏定点复位正骨手法”技法,通过推拿按摩直达病灶,让血糖快速降下来;通过手法让“筋出巢、骨错缝”等筋骨问题定点复位。现在,他对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一针见效。”他开玩笑说,今后他希望人们叫他“唐一针”。

这几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心自己的身体,“新中式”养生热潮来袭。在唐德厚这里,来治疗颈、肩、腰、腿痛及各种运动损伤的年轻人居多,调理失眠和亚健康的也不在少数。

打破家族秘不外传门规,唐德厚广纳门徒推广芒针:1999年,唐氏推拿学校创立;2013年,成都青羊德厚中医馆建成;2019年,四川省第二中医院四川省名中医“非遗”唐氏芒针工作室成立;2023年,唐氏芒针被列为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之一;2023年8月,四川省中医芒针协会成立......

在他看来,“家传绝技是族内几代人智慧和心血的结晶,这些结晶是整个民族文化的瑰宝,单纯家族传承极易导致技艺失传,更不利于发扬光大。”


“唐氏芒针”第四代传承人唐德厚与第五代传承人。受访者供图

残疾人吕荣金是一直在北京从事理疗工作,拜唐德厚为师学习推拿和芒针技艺,学成回到北京后创办了“四川唐门”的理疗门派,让不少患者受益。一名患有顽固性神经性头疼的患者,经人介绍来到他的理疗馆调理,被他用芒针加推拿给调理好了。“我之所以跟唐老师学习芒针,是因为这是个绝活儿;如果人人都能学好,它就不算绝活了。我现在每年还要回四川,去给老师汇报学习。”吕荣金说,如今北京只有他会芒针,口气里带着不加掩饰的自豪。

“我教授的徒弟了,不少人因有一技傍身,开启了新的生活,经过工作室言传身教带出来的徒弟,也成为了各大医院、门诊的核心中坚力量。”唐德厚说,目前的弟子中职称最高的是主任医师,学历最高的是医学博士。

“不要感谢我,要感谢中医。”唐德厚说,自己的毕生愿望,就是把唐氏芒针推广出去,让更多的人学会它,用它解决更多人的病患。(薛育建、实习生冯子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