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萧克将军受民主思想感召,离开湖南老家,前往广州参加大革命,当年年底,他在好友的推荐下,顺利考入黄埔军校下属的一个军事教练所读书,该校虽然仅有百人规模,但学制与科目十分完整,学员平时不仅要学习天文、地理等文化课,还必须掌握各种军事技能与基础军事理论。



萧克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饱读诗书,后来他又在老家的西式学堂读过几年书,文化功底相当深厚,因此教练所的文化课根本难不住他,每次考试、测验他都能名列前茅。但相对应的,萧克的军事技能与基础军事理论就比较差了,经常不及格,这让校领导们很是头疼,他们为了纠正萧克的“偏科”问题,便请刘嘉树单独辅导萧克,至少要让萧过平均水平线。

刘嘉树是湖南人,他1923年参加革命,1924年底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就读,与陈赓、胡宗南是同窗,1925年他完成学业,随后参加东征,并在惠州之战中立下了不少战功,1926年初,他被编入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团担任少校副营长,因为平时表现积极、进步而深受上司陈诚、顾祝同青睐,堪称是前途无量。



而刘嘉树在成为萧克的“私教”之后,一直兢兢业业的传授萧克各种军事知识,最终帮助他提高了综合成绩,顺利通过了教练所的临终考核。1927年初,萧克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某团担任连党代表,1927年下旬,他率部参与了南昌起义,亲眼见证了人民武装的诞生,翻开了中国近代革命史的新篇章。

1928年,萧克出任红四军第五支队支队长,宁都攻坚战期间,他亲率一支敢死队冒着枪林弹雨向国民党军的阵地发起猛攻,最终成功撕开了敌人的防线,扭转了整个战局。战后,萧克获得了红四军军部的通令嘉奖,不久后他即被擢拔为红四军第三纵队司令员,由此跻身红军核心领导层。



另外一边,刘嘉树的仕途也顺风顺水,他在1929年被提升为中校营长,1931年中原大战结束后,他又晋升为上校副团长。同年9月,刘嘉树被调到江西赣南参加了针对中央苏区的第三次“围剿”作战,他一向以“正规军”自居,十分看不起兵少将寡、装备破烂的红军,所以在战斗正式打响之后,他不顾上级的警示与劝告,带着七百余名官兵深入苏区腹地,摆出一副所向披靡的态势。

中央苏区在经过认真研判后,决定让萧克率领麾下的第三纵队前去迎敌,务必要将刘嘉树部全部歼灭,狠狠打击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萧克接到命令后,立即在刘嘉树部的必经之路上设下埋伏,打了对方一个措手不及。而刘嘉树在察觉到自己深陷险境之后,马上尝试重新集结部队,想要突出重围,结果却未能如愿,最终兵败被俘,沦为红军的阶下囚。



按照红军的规定,俘虏一律要绑起来,以防他们耍花招,可萧克念及与刘嘉树的旧情,不仅没有绑他,反而还以客礼招待他,将他奉为座上之宾。三天之后,萧克按照毛主席定下的“统战约定”,将刘嘉树无条件释放,临别之际,萧克一再叮嘱这位昔日的老师,不要再继续助纣为虐,给蒋介石卖命。

刘嘉树嘴上答应萧克,声称自己日后一定辞官归乡,过悠闲的田园生活,但实际上却口是心非,很快又重新回归国民党阵营,简直是无可救药!解放战争时,刘嘉树受到蒋介石的重用,出任国民党军第十七兵团司令长官,可他本人的才能十分有限,完全无法和解放军相抗衡,从1947年开始便接连吃败仗,到了1949年中旬他的十七兵团被完全消灭,而他本人也再度被俘。



建国后,刘嘉树被送到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可谁料此人满脑子反动思想,根本不愿接受改造,一再和中共党组织搞对抗。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同在管理所的杜聿明、王耀武等人坚定的站在志愿军的立场上,日夜担忧前线的战况,而刘嘉树则反过来“唱衰”志愿军,默默给联合国军加油、鼓劲。到了1970年,中共党组织彻底对他失去了耐心,索性便将他转移到辽宁抚顺战犯管理所永久关押,1972年,刘嘉树因为罹患严重的肝病去世,1994年,他的骨灰被送回老家安葬。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