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法庭表定昨天(24日)最后一次评议庭,并未对赖清德刚公布的宪法诉讼法作出暂停施行的暂时处分,一大关键因素是至少三位大法官选择技术性缺席,实际上未开评议庭,据了解,有大法官不认同民进党声请暂时处分的理由,也有人不愿大法官角色沾染过多政治,未来新法上路,在大法官未补足前,宪法法庭的运作恐将持续争议。
这几年大法官因政治性敏案的释宪案,让大法官的招牌与威信都蒙尘,加上赖清德提名的七位大法官遭到在野党全数封杀,连民进党立委都以过去长期批评民进党为由,集体对赖清德提名的刘静怡投下反对票,引发外界质疑,难道只有遵从民进党主张的人才能当大法官,更让大法官清誉与公信力都受到影响。
赖清德公布宪法诉讼法后,外界不少人研判当前的八位大法官可能会跟过去几年的大法官集体表现一样,依民进党剧本冻结新的宪诉法、让议会通过的新法无法上路。过去两周外界更流传“司法院”官网上宪法法庭评议庭表,一月份每周三、四、五都排了评议,看似要奋战到最后过年前最后一天上班日。
但实际上,本周宪法法庭并未就任何案件开评议庭讨论,背后一大原因是有大法官技术性先请休假。即使依旧法,仍需要大法官现有总额三分之二以上参与评议、现有大法官总额过半数同意才能作成裁判,换句话说,要有六人以上大法官出席才能作出违宪判决。但因不认同声请理由、或对大法官成为否决议会法案工具作风不以为然者至少有三名大法官,在技术性缺席下,让表定的宪法法庭评议难以作出裁判。
此举等于让新的宪诉法上路,至于新宪诉法规定,大法官法定总额为十五人,参与评议的大法官人数不得低于十人,作成违宪、合宪宣告的大法官人数不得低于九人。赖清德若迟迟无法提出获议会至少同意两名的大法官,未来宪法法庭就算以新法违宪、无法拘束大法官,直接判决违宪,恐仍只会制造更多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