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聚汽车产业链企业893家,皖北高铁网进一步织密,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1.7万套(间)……记者从省发展改革委了解到,2024年,安徽锚定“三地一区”战略定位,坚持以产业振兴为引领,重点打造皖北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绿色食品四大重点产业集群,推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不断增强皖北地区高质量发展动能。
皖北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以专用车、零部件、后市场为突破口,已集聚汽车产业链企业893家,占全省的19.9%。新能源产业,重点打造光伏、储能、氢能、生物质能、资源循环利用五大产业集群,落地项目367个、总投资2296.5亿元,占全省的47.72%和37.67%。新材料产业,聚焦硅基新材料、生物基材料等重点领域,加快建设一批专业园区,集聚专精特新企业437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35家。绿色食品产业,在五大产业集群总体布局下,淮南牛肉汤、符离集烧鸡、亳州药膳等细分领域产业快速发展,全产业链产值达3000亿元以上。
2024年,合新高铁、淮宿蚌城际、阜淮城际铁路加快建设,皖北高铁网进一步织密。亳蒙高速标里枢纽至涡南互通段、合周高速临泉枢纽至皖豫界段建成通车,标志着我省高速公路从“县县通”迈入“县城通”时代,全省所有县城区实现15分钟上高速。亳州机场开始校飞,蚌埠机场进入室内装修收官阶段,皖北机场群将再添新成员。沱浍河航道临涣船闸工程通过验收,皖豫水运关键节点被打通。接续实施皖北地区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皖北新增405万人喝上引调水。
安徽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支持灵璧、蒙城、濉溪、界首等县(市)开展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试点工作。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新增城市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11万吨,更新改造市政污水管网1000公里,新增城市停车泊位17.1万个、“口袋公园”131个、城市绿道120公里。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新建精品示范村67个、省级中心村343个。
安徽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多重国家战略机遇,发挥皖北区位交通、资源禀赋、特色产业等比较优势,主动靠上去、全力融进去。加快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深化沪苏浙城市结对帮扶皖北城市机制,推深做实省内南北合作共建,一批示范性、引领性重大项目相继落地。充分发挥合肥都市圈辐射带动作用,合六经济走廊、合淮产业走廊建设加快推进。积极推动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和苏皖鲁豫省际交界地区协同发展,省际共商、生态共治、区域共建、发展共享进一步加强。
“一区一策”治理采煤沉陷区3.1万亩,提前完成“十四五”时期治理任务。实施皖北地区空气质量提升攻坚行动,PM2.5平均浓度41.0微克/立方米,好于年度控制目标。持续改善皖北地区水环境质量,我省淮河流域90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85.6%,无劣Ⅴ类断面。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绿色建筑竣工面积占民用建筑竣工面积99%以上。实施绿美江淮行动,完成人工造林约5万亩。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完成改厕15.3万户、黑臭水体治理1405个。
加强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服务,举办“招才引智高校行”活动200余场,提供就业岗位11.3万个。启动实施皖北地区基础教育优质资源扩容工程,向皖北导入优质中小学校112所。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组建5个高水平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加快推动2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在蚌埠、阜阳各布局1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支持建设4个省级区域(专科)医疗中心。深化濉溪国家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相关案例入选医改蓝皮书《中国医改发展报告》,为唯一入选县级案例。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1.7万套(间),完成棚户区改造6.5万套,用心托举百姓安居梦。(记者 彭旖旎 通讯员 章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