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蛇年的临近,#年轻人整顿年味#、#00后才是年货掌门人#、#年轻人如何重塑年味#等话题迅速登上热搜。
是屏蔽社交媒体,找个安静的地方“原地过年”?享受一个人看春晚、泡温泉、无人打扰的假期?还是买一张单程机票,逃离家乡,去一个没去过的新城市,过个另类的春节,体验一场未曾体验过的年味?
或是回村......
图源网络
过上一种不受传统束缚、符合自己节奏、没有亲戚“催婚”攻势、没有老家柴火烟熏、随心所欲的春节,如今已经成为许多年轻人对待过年的新态度。
老话说得好:“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新年仪式感。这届年轻人不仅“花式整活儿过年”、精神状态be like......他们还真把春节过成了自己喜欢的节日。
过年,首先离不开一个“吃”字。
以前过年,年货瓜子点心、干果蜜饯,经典“老三样”,年夜饭都是干净又卫生的“妈生饭”。现在过年,年轻人接管了厨房,年夜饭成了“中西合璧,五花八门”——螺蛳粉、火鸡面、汉堡薯条、麻辣串串锅等黑料理,一应俱全,主打一个“科技与狠活”。
图源@iamwei
春节的年货也从传统实物扩展到电子产品。电子红包封面、手机新年壁纸、视频平台会员、个性化表情包等数字年货,正成为年轻人表达节日祝福的全新方式。
乐高桔子树、Jellycat玩偶等充满趣味的小物件,取代了米、面、油等传统年货,成为了春节的“必备良品”。而年礼也不再局限于“腊肠”或“干货”,而是像“转运手机壳”和“财神冰箱贴”这样富有象征意义的创意礼物,希望为节日带来好运。
图源@一只芝芝
当然,最有意思的年货,莫过于“宠物年货”。
网友@小胖矮的巨婴弟弟 给自家狗狗穿上了唐装,配上一条小披肩,直接拍了一组“年味全家福”——“谁说宠物不可以一起过年?!”评论区立刻炸开了锅:“这也太好看了!小斗(狗)都成了过年showgirl!”
图源@小胖矮的巨婴弟弟
除了年夜饭和年货,连“年味”的表现形式都彻底脱离了传统模式。
以前过年,对联是一排清爽的大字,现在直接玩起了二次元联名!《咒术回战》《排球少年》《海贼王》《JOJO》......喜欢的动漫人物统统贴上门,“贴完这套,过年根本孤单不起来!”
还有人开整“次元年味”,窗上贴《新世纪福音战士》年画,桌上放满手办,春联换成二次元风格,仪式感直接拉满。“追番才是春节的正确打开方式!过年搞这一套,电力100%,年味直接次元爆炸!”
图源@双人成行建模师刘备
说到穿着,时尚的回旋镖又扎在了自己身上,复古奶奶风又双叒叕成了时尚宠儿。大妈睡衣、爷爷工装夹克摇身一变成“穿搭神器”。
从“全村最靓的崽”到“披睡衣疯狂做自己”,今年的精神be like就是:“奶奶棉袄,新年战袍,出门炸场,谁敢不服?”
图源@Ninfu尼尼弗
至于最让年轻人头疼的“亲戚口水战”,这届年轻人玩得是“新年发疯文学”。(不解释,请看下图)
图源@HUAJ
如今的春节,年轻人早已玩出了新花样。从披奶奶风棉袄到“发疯文学”应对亲戚盘问,这届年轻人靠仪式感和幽默感重新定义了年味,把节日变成了自己喜欢的样子。
而回望过去的春节,虽然没有短视频,也没有社交网络,但老一辈人的春节也不是只有单调的庆祝活动。除了每年必不可少的春晚,他们的春节幸福,还藏在影像的帧与秒之间。
70年代,春节影像大多是简单的黑白全家福。那时候,家家户户穿着整齐的衣服,站在影楼前拍摄合影,脸上带着节日的喜庆。孩子们在弄堂里放鞭炮,年夜饭也开始从素菜转向鱼肉全席。“那时,拍全家福是过年最重要的仪式,能有一张照片留存下来很不容易。”
图源@靓丽集结号
80年代,改革开放带来了物质生活的飞跃,春节的影像也变得鲜活起来。电视机逐渐走进千家万户,一家人围坐看春晚的场景成了团圆的注脚,欢声笑语和节日气氛在荧屏前定格,春节从此多了一份流动的影像记忆。
图源@事成老照片
到了90年代,春晚成了全民必看的节日节目。
1990年的春晚,赵丽蓉和赵本山等明星的表演已经成为全家人围坐在一起的“春节记忆”。
“那时候我们家会录下春晚的节目,一家人一起回放,笑得合不拢嘴。春晚成了家里春节的一部分,照片和视频都成了我们怀念那个时代的载体。”
图源@Eutopia(摄影师-Stuart Franklin)
这个时期,春节的影像记录也有了更多可能。除了拍照,家庭聚会、年夜饭、拜年的热闹场景都被录成了视频,成为珍贵的回忆。
随着经济条件改善,旅游也逐渐成为春节的新选择。一家人一起出游,用影像定格沿途的风景与笑脸,让过年有了更多的美好瞬间。
图源@Eutopia(摄影师-Stuart Franklin)
可以说,每一代人都有自己过春节的方式,有人坚守老一套,觉得鞭炮声才是年的味道;有人偏爱新玩法,认为屏幕里的云拜年更能拉近距离。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每个人都在按照自己的方式,把春节过得鲜活、生动。
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影像逐渐占据了春节的方方面面,拍照和记录,仅仅是影像最基础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如何通过影像,让每个人都能拥有属于自己的春节专属记忆,用细腻、真切的画面,定格那些转瞬即逝却弥足珍贵的瞬间。
正因如此,HUAWEI XMAGE影像技术应运而生,为影像赋予了新的内涵。它不仅让创作变得更加便捷和自由,更是通过影像讲述与传递情感,使幸福被记录,也被创造。
今年春节前夕,华为将影像记录的创新理念和使命,带到了南京,通过打造一个独特的“新年照相馆”,开启了一场别具一格的影像之旅。
与今年年初在重庆、上海、成都、长沙等其他城市的商场照相馆活动略有不同,这一次,南京站的选址定在了百年古建「云章公所」。
云章公所,这座灰砖黛瓦的古建筑,承载着百年的风霜与故事。斑驳的砖墙诉说着时光的沉淀,厚重的木门将春节的喜庆氛围与古朴的建筑融为一体,形成了一个全新的“春节影像空间”。
步入其中,古朴的梁柱与飞檐交错出岁月的纹理,厅堂中的红灯笼与喜庆装饰映衬着新年的热闹气息。而现代科技的融入,则让这座百年古建焕发出新的生机。
事实上,每一年的“新年照相馆”活动,都致力于为用户打造一个个性化的影像空间,为每位用户提供一个可以表达自我与讲述故事的平台,同时激励他们拿起手机,记录下属于自己的生活记忆。
而HUAWEI XMAGE影像技术,正是这些影像体验的核心驱动力。这项技术简化了创作流程,降低了门槛,也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影像定义,让静止的画面成为承载情感与故事的容器。
通过这种独特的活动形式,也传递出一个重要的理念:幸福的记录方式是没有固定模板,同时也让春节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模式,而是为参与者打开了一扇门,让他们在影像技术的助力下,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春节的温暖与美好。
这种“去中心化”的记录方式,正是HUAWEI XMAGE影像技术理念的核心所在。
另外,从更广阔的角度来看,“新年照相馆”也是一次影像文化的传播形式。
在消费升级和体验经济逐渐兴起的今天,用户不再仅仅关注产品本身的功能性,而是更加注重品牌在情感层面的陪伴与关怀。而“新年照相馆”通过影像这一极具参与感的媒介,成功地拉近了消费者与品牌的距离。
这种拉近并非单纯依赖技术的展示,而是通过场景化的影像体验让消费者感受到被关注的温度。例如,全家福的拍摄不仅是记录家庭团聚的瞬间,也承载了品牌在节日这一特殊时间节点,与用户共同珍视美好生活的愿景。
用科技手段将消费者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幸福转化为可视化的影像,让用户真正成为美好记忆的创造者。这种由影像引发的情感互动,让消费者不再是被动接受产品的存在,而是成为品牌价值共创的一部分。
更重要的是,“新年照相馆”打破了传统品牌营销的界限,将技术转化为与消费者沟通的语言。通过构建有温度、有意义的影像场景,进一步缩短了品牌与用户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品牌不只是服务提供者,而是成为生活中值得信赖的伙伴。也是在这一过程中,华为真正体现了科技服务于人的初心。
几年前,影像记录还只是工具层面的创新,我们知道它可以定格生活中的美好,但却难以想象它会如何更深层次地影响我们的情感表达和生活方式。而如今,“新年照相馆”通过科技与文化的融合,赋予了影像创作更多的温度和意义。
但这份温暖并不止于镜头之内。对于华为而言,“新年照相馆”这项活动浓缩了其作为科技品牌的社会责任感——科技不应该是冷冰冰的技术堆砌,而是能够融入社区、服务家庭、传递温暖的力量。
通过HUAWEI XMAGE影像技术,华为希望将复杂的科技转化为一种简单而贴心的工具,在保护和发展传统年俗文化的同时,让每一个家庭都能在快门按下的瞬间,找回节日的本真与幸福感。
在传递温暖的同时,“新年照相馆”也在传递一种“科技赋能幸福”的理念。
对于社区而言,这是一种积极的文化连接;对于参与者而言,这是一场关于记忆与情感的共享。而对于整个社会来说,这种将高科技与普通人日常生活深度融合的尝试,也是一种“新年记忆”方式的再创造。
“新年照相馆”让科技与温度相遇,让品牌与人心相通。作为一家始终勇于探索的企业,华为希望通过这一活动证明:科技不仅仅在于变革世界,也可以用来温暖人心。
在这个春节,通过影像,华为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接得更加紧密。或许,这就是科技最具温度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