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小红书上中美对账可是对出了不少大家想都想不到的事儿。

在当今世界最发达的美国,竟然有不少人在卖血!

这可不是什么天方夜谭,而是实实在在发生的事儿。



你是不是和我一样,听到这个消息时,觉得根本不可能?

美国这个在很多人眼里富得流油、到处都是机会的国家,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最近有个美国女矿工在网上分享了自家的故事,让人看得真叫一个揪心。

她说自己每周的工作时长没准儿,有时候 40 小时,忙起来能到 60 小时,甚至在邮局工作时,连续几个月每周都要干 72 小时。

这还不算完,她妈妈更惨,60 岁了还得打三份工,一份全职两份兼职。



为啥呢?

因为年纪大了,很多地方都不愿意雇她,一旦丢了工作,就很难再找到好的。

而且她还负债累累,没办法,只能一边拼命工作,一边卖血浆来维持生计。

这一家人的生活,真的是在贫困线上苦苦挣扎。



说实话,我一开始的时候是不信的。

毕竟,小编我本人是抽过血的,当时抽完了血以后,就因为不舒服直接躺下了,躺了好一会儿后才缓过来。

而且我从那次抽血以后,尽管好好休息了很长时间,还是几个月以后,例假才恢复正常。

这个美国老太太都六十岁了,每天打三份工还得一边打工一边卖血,这身体素质,也太强了吧。

不过,感觉她女儿也没必要红口白牙地胡说,又没有人奖励点什么。所以想想,这人和人的区别还真是好大啊。

也或者,真的是形势比人强,为了活下去,人就只能爆发出非常强大的能力。

不过,在美国像这样卖血的人还真不少。



美国可是血浆制品出售的第一大国。

你看这数据,在它的出口商品里,人血及医用动物血制品可是排名挺靠前的。



就拿血浆采集来说,虽然医疗上对血液制品确实有需求,像蛋白制品、免疫试剂和药物、凝血因子等等都离不开血浆,但这也成了资本逐利的领域。

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很多事情都变得很残酷。



再把时间往前拨一拨,看看历史上发生的那些事儿。



上个世纪 70 年代到 90 年代初,英国因为自身献血量不够,就从美国开始进口血浆。

结果,那些血浆里有不少是来自囚犯和吸毒者等高风险捐献者的,导致大量英国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

据统计,有 30000 人通过血液制品感染,其中约 3000 人都去世了。

这事儿可太严重了!

当时的美国公司连最基本的血浆提供者背景调查都不做,就为了省钱,让这些有健康隐患的人献血浆。



而且那时候检测技术也有限,丙肝病毒 1988 年才被提取出来,HIV 检测方法也不成熟,窗口期长,很难发现问题。

但这能全怪技术吗?显然不是,管理上的漏洞才是关键。

再看看咱们中国,曾经也在血液制品方面出过问题。

在 90 年代的河南,因为采浆站管理不善,出现了交叉污染,好多人感染了 HIV,甚至有些村子都受到了严重影响。

但是咱们国家是怎么做的呢?

相关部门立刻行动起来,处理了一大批领导干部,在全国进行大排查,然后改革血液管理机制,还建立了针对 HIV 感染的关怀与免费用药系统。



这一对比,就能看出中美在面对问题时的态度截然不同。



回到美国现在的情况,那些卖血的人大多是社会底层,生活条件差,营养不良,健康状况堪忧。

他们为了赚点钱,频繁卖血,身体越来越差。

可即便这样,美国也没有采取什么有效的措施来改变这种现状。

相反,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的 GDP 和股市看着挺繁荣,但底层民众的生活压力却越来越大,各种账单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美国的政客们呢,不好好解决国内的问题,还老是把矛头指向中国,妖魔化中国。



他们怎么就看不到自己国家的这些阴暗面呢?

这次中美大对账,确实让国人大开眼界,打了多少公知的脸。

不知道后面还会爆出多少让大家意想不到的真相。

但不管多难,美国民众也不敢在医院里、在大夫面前哭。因为这会让他们的账单上多了一项:

“精神痛苦费”。

你没看错。对着大夫哭,让大夫精神痛苦,这笔帐,还是要算在病人头上。



虽然各有各的不易,但是这次对账,漂亮国的滤镜是真的碎了一地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