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钢铁与科技交织的时代,有这样一位匠人,他以火为笔,以铁为墨,在金属的世界里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他就是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天津电力建设有限公司焊接培训中心的焊接技能培训师、“董泽军焊接工艺技术创新工作室”领衔人——董泽军。一个从“菜鸟”焊工蜕变成为行业内外公认的“焊匠”,再到引领创新、培育英才的金牌教练。每一次焊花的飞溅,都是他对技艺精进的渴望;每一道完美的焊缝,都是他对自我超越的见证。
刚接触焊接行业的董泽军,根本拿不稳焊把儿,焊出来的钢板歪歪扭扭,97%的成品都不合格,身上还总留下被火花烫出的一个个印记。“我身上的每一道伤疤都有一个故事,它们见证了我的成长。焊工做的是苦差,接的是险活,有幸的是,我遇到了非常棒的师父,每次出现难题,他都详细讲解、比对作品的问题,帮我剖析自身的不足。日常,师父还让我举哑铃、练俯卧撑,反复打磨基本功,从身体上锤炼意志。”董泽军说。
随着时间的推移,董泽军的名字逐渐与“精湛”和“创新”紧密相连。董泽军主要负责焊接工艺的测试、送丝机构的改进,以及控制系统的测试和完善工作。在大唐江西永修风电,董泽军发现管道操作空间狭窄,而且看不到部分焊缝,只能用左手来焊。面对重重困难,董泽军尝试使用反光镜焊接,但是对着镜子焊接,容易左右颠倒。为此,董泽军对着镜子写了一晚上的字,终于适应了镜子里的左右顺序。第二天,他顺利以镜面焊法完成了焊接作业,以焊接变形误差小于1毫米的标准,完成了国内首例风电塔基的基础环修复,保障了施工进度。在迪拜950兆瓦光电光伏这个全球最大光伏的项目中,董泽军在这里也闪耀出了“中国焊接”的光芒。数万根小管全部焊接完成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后期检验工作量极大。如何能在短时间内完成这项任务?董泽军在现场考察了两天,发现这些小管的管壁只有2毫米,如果采用机器全自动焊接,不仅可以免去人工打底,还可以保质保量完成。转眼,全位置不锈钢小管经管道焊接的自动焊工艺就在迪拜全面铺开,属地工人见识到这样的“中国速度”和“中国质量”,纷纷竖起大拇指,大加赞扬,“中国制造”和“中国名片”在迪拜熠熠生辉。“干我们这种技术行业的人,心态要平稳,不能毛躁,要注重细节。焊接这种细活,就应该一直进步、一直出精品!”董泽军说。
如今,单面焊双面成型、异质冷补焊、钨极氩弧焊、小管全位置焊,董泽军无一不精,创新的焊接方法也层出不穷,解决了工程建设的诸多难题。几年间,他先后在天津北疆、江西分宜、内蒙古五间房、迪拜光热等十多个电力施工现场都留下了焊花闪耀的印记。在他的手中,焊接不再是简单的金属连接,而是成为了追求极致美观与强度并存的艺术创作。“干一行,就得爱一行。”董泽军不仅坚信这句话,还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匠心独运”,让每一次焊接都成为一次对完美的追求。
荣誉加身,董泽军并没有停下脚步。如今,他是天津电力建设有限公司焊接培训中心最年轻的教练。“绝不私藏、倾囊相授”是董泽军给自己定下的规矩。他用自己对焊接的深刻理解和丰富经验,带出了300多名能独当一面的新生代焊接人才。
董泽军的故事,是平凡人通过不懈努力成就非凡事业的典范。在金属与火焰的交响中,他用一双巧手,焊接出了属于自己的辉煌人生,也焊接起了中国能源建设的坚固基石。“当焊花迸溅的伤疤愈合时,我就会成就更好的自己。作为技术工人,我将辛勤挥洒‘焊花’;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忘我奉献的行动,精彩诠释新时代大国工匠的本分,脚踏实地走好奋斗之路。”董泽军说。
天津市委网信办
中国网
联合出品
来源:中国网
审核:郦陈雪
编发:马 凯
素材整理:陈卓、吕昕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