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闫雯雯
2024年12月19日至今,天府永兴实验室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四川盆地多介质跨圈层大气污染与气候变化协同控制技术与应用示范”,开展冬季大气污染成因与来源大型综合联合观测。
包括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重庆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四川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等10余家科研院所,在成都龙泉山、泸州泸县、内江威远县等地布设强化大气超级观测站点,同时基于四川14地市重点城市超级站点和成都市与重庆市科研单位常规大气超级站共22个超级站,开展冬季四川盆地多介质多物种空气污染大型综合联合观测。
泸州泸县站观测
天府永兴实验室主任、北京大学教授张远航院士莅临现场指导,本次观测实验由北大谢绍东、胡敏、李歆、曾立民,川大杨复沫、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张小玲教授、川渝两地生态环境研究院、监测总站等统筹组织40余套价值上亿元的高精度仪器设备,在成都龙泉山、泸州泸县、内江威远新设3个强化观测站,联合成渝两地现有19个超级站和温江气象国控站,对200余项大气污染和气象指标开展高分辨率在线观测;同步开展分粒径颗粒物和IVOCs离线采样分析工作;并利用无人机开展垂直探测,摸清常规气态污染物和VOCs在污染演变期间的垂直分布特征。
张远航院士指导观测人员工作
本次综合观测实验从去年12月26日开始产出连续监测数据,基于高精度、高分辨率数据,从大气物理与大气化学等不同角度,揭示了成都平原冬季区域性污染过程中大气细颗粒物污染特征与演变规律。综合观测初步成果为川渝两地环境空气质量深度改善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综合观测实验开展以来,建立了每日会商制度,由各参与团队轮值主持,基于各超站、组分网和气象观测数据,综合分析区域性大气污染特征与成因、预判污染趋势,并提出针对性的管控建议,截至2025年1月21日,共形成每日会商意见27篇,报送川渝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尝试做到边研究、边产出、边应用、边反馈、边完善,探索大气污染与气候变化的协同控制策略,为四川盆地空气质量深度改善与气候变化协同控制技术提供有力支撑。
本次综合观测实验是近年来在成渝地区第二次开展的针对冬季大气颗粒物污染成因与防治的大型联合观测行动,预计持续到2025年2月中旬,聚焦在冬季区域大气氧化性及二次组分来源、污染期间颗粒物爆发性增长成因等方面的研究,将为成渝两地科学制定冬季大气污染防控策略和评估应急管控措施成效,提供重要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