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近,陇原大地,年味浓浓。一汩汩爱心涓流汇聚,凝聚起扶孤助残济困的澎湃力量。

25万余名甘肃干部带着温暖、问候与真情深入结对认亲的困难家庭,为他们排忧解难,送去物质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慰藉、鼓励与关怀。

2023年5月,甘肃省“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动员大会在兰州召开。会议要求,要确保爱心甘肃建设广泛持久、扎实深入推进,让爱的阳光照耀千家万户,让爱的雨露滋润陇原人民。

一场大规模、系统性的爱心帮扶行动在甘肃深入开展。全省各级领导干部与孤儿结对、当“爱心爸妈”,各级干部与困难重度残疾人或特困家庭结对、当“爱心家人”,通过与特殊困难群众“面对面、手拉手、心贴心”,增强特殊困难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特殊困难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并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关心关爱困难群众的正能量。

“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启动以来,结对干部和困难群众彼此都添了特殊的“家里人”。从陇东到河西,从陇南到肃北,爱心善举在陇原大地蔚然成风。截至2024年底,甘肃全省25.1万名干部与26.7万名孤儿、困难重度残疾人、特困家庭人员结对认亲,累计开展联系交流275.11万人次,走访探视183.96万人次,帮办实事40.8万件,资助资金(含物资折合)9597.59万元。

“尕舅”一句话 放在心坎上

1月6日,腊八节前一天傍晚,在乡上开完会的赵志刚,回村前专门跑去马营镇的水果市场,精心挑选了10斤丑橘和一箱牛奶,伴着夕阳来到“尕舅”蒲建军家。

赵志刚是定西消防救援支队选派驻安定区杏园乡朱家湾村第一书记兼帮扶队队长,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贴心书记”。“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开展后,赵志刚在村里多了一位亲人,每次见到蒲建军,他都亲切地喊“尕舅”。

“尕舅”是一位年近50岁的心智障碍残疾人,心智如同孩童,唯一能干的农活就是放羊。1月6日早晨,赵志刚去村上时碰到了“尕舅”,聊天时,“尕舅”说:“我看到外出务工回来的人给孩子带来了大大的橘子,我尝了一块,特别好吃。”

赵志刚记在了心上。晚上在乡上忙完后,他就不顾天寒地冻、开车打滑,赶到了朱家湾村“尕舅”家。

“一进家门,就见到了蒲建军和他的父母。我们围坐在温暖的炉子旁,熬起了罐罐茶。蒲建军穿着洗得干干净净的衣服,见我进门,忙前忙后地找茶叶,开心得像个孩子。”赵志刚说。


兰州市安宁西路街道枣林西社区工作人员春节前看望辖区独居老人(左二)。

蒲建军拿起纸笔,在一张废纸上认真地画了一个半圆,用只有他和赵志刚能懂的独特语言,兴奋地跟赵志刚说着“悄悄话”。

“年猪宰了,馒头也蒸了,要过年了……‘尕舅’念叨着这些,就像一个期待过年的孩子。”赵志刚对记者说。赵志刚取出准备好的小红包递到“尕舅”手中,他高兴地接过红包,拱手表示感谢……

因为“尕舅”的缘故,赵志刚对心智障碍残疾人有着深刻的理解,在这新年之际,这份“压岁钱”,不仅是对他真挚的关怀,也是为他增添年味的温暖心意。

1月13日,赵志刚再次来到蒲建军家,提来了崭新的棉被和被套,换掉了过去那又破又沉的旧被褥。当新被褥铺上炕的那一刻,蒲建军的生活也被注入了新的温暖与希望。

帮到正点上 扶到要紧处

在帮扶的过程中,甘肃省将工作落脚点放在不断提升关爱质效上,各地各部门在落实好现有帮扶政策的基础上,紧盯关爱对象享受政策之后仍然面临的现实问题和困难,结合部门职能,完善制度机制,创新帮扶措施。


金塔县妇联开展结对关爱志愿服务活动。图为爱心妈妈与结对儿童一起做游戏。(图/曹红祖)

“这里有春联、有衣服、有米面油,过年缺啥你再给我说,我给你送。”临近春节,酒泉市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紫亭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丁淑媛又给结对帮扶对象娜仁花送来了年货。

娜仁花独自生活在紫亭社区公租房,没有经济来源,还患有精神疾病,生活难以自理。作为结对干部,丁淑媛经常给娜仁花送去生活用品,关心她的日常起居。

“她的情况仅仅送一些生活用品是远远不够的,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在认真学习研究了社会救助政策后,根据娜仁花的实际情况,丁淑媛和肃北县民政局相关部门取得了联系,进行了对接,民政局工作人员经过入户核查,确认娜仁花符合条件,及时将其纳入低保。

由于入住的公租房租金较高,娜仁花经常为房租发愁。丁淑媛在了解情况后,主动与肃北县房管中心工作人员沟通,最终将其公租房的年度费用从3300元降低至1332元。

“感谢社区的关心和照顾,让我感受到了来自家人的关爱,让我不再孤独,生活也变得有趣了。”娜仁花感动地说。

丁淑媛表示:“这个例子让我思考,结对帮扶最重要的是解决好帮扶对象的实际困难,帮要帮到正点上,扶要扶到紧要处,要多想想怎么能够真正解决问题。”

了解到特殊困难群众面临的困难,甘肃省创新政策机制,各部门协同出台照顾政策,及时查漏补缺,撑好伞。甘肃省民政厅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提升三年行动,实施“福彩圆梦”助学工程,解决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上学难题;甘肃省妇联开展“爱心妈妈”关爱行动,联合九部门深化关爱机制,制定11条联动举措;甘肃省残联依托“爱心屋”建设深化爱心助残行动,全省建成运营101个“爱心屋”,安置196名残疾人就业;省住建厅排查农村成年孤儿住房,纳入危改计划补助783户;省卫健委等部门为省内参保的孤儿和特困供养人员住院提供先诊疗后付费优惠;省医保局专门出台政策文件,实行孤儿、特困供养人员医保全额代缴,低保对象差额征缴。

帮扶常态化 工作在平时

结对帮扶,贵在可持续、有长效。甘肃省在机制设计上,注重将结对关爱行动与现有的乡村振兴帮扶机制相衔接,在现有乡村振兴帮扶框架内增加结对关爱内容,实现帮扶机制的长效化和稳定性。工作内容的合并延伸也减轻了基层负担,确保政策的长期性和延续性,能够真正将工作落到实处。

“童大妈,开门,我是供电公司的小张……”1月15日,农历腊月十六,国网兰州供电公司驻兰州市永登县武胜驿镇武胜驿村第一书记张文海和志愿服务队队员走进困难群众康禄江家中,为一家三口送物品、做家务、查设备、换线路。

“童大妈,最近身体怎么样?还缺啥用的吗?”童秀英的儿子康福荣和孙子康禄江都是二级智力残疾人,没有劳动能力,日常起居都由童秀英一人照顾,一家三口靠低保维持生活,经济拮据。张文海与67岁的童秀英拉家常、聊生活,仔细询问一家三口近期的生活状况。


国网兰州供电公司员工到兰州市西固区柳泉镇漫坡头村看望困难群众,并检查其家中供电线路。(图/陈宁)

2021年10月,国网兰州供电公司员工张文海到武胜驿村担任驻村队员后,挨家挨户了解村民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当他得知康禄江一家的困难后,便决定以志愿服务的方式提供帮助。

从那时起,张文海所在的志愿服务队主动摸排梳理出武胜驿村17户困难群众,上门照顾他们的生活,并向所在党组织进行了专题汇报。此后,国网兰州供电公司在武胜驿村组织志愿服务队主动到困难群众家上门开展常态化帮扶活动,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队员们还加强与村、镇及相关部门的沟通对接,建立孤寡老人、残障人士登记制度,清楚标记帮扶人员的姓名、年龄、住址、特别需求等信息,帮助他们解决买菜送药、家政服务、基本生活物资救助等困难,从义务筹钱购买米面油、牛奶鸡蛋、洗漱用品等生活必需品,到利用用电监测、上门处理安全用电隐患等供电服务机会,了解关爱对象保障政策的落实情况。

张文海和队员们持续关注着康禄江一家人的情况。

谈及帮扶干部,童大妈感动地说:“有你们的帮助,我的心里暖和又踏实,有信心过上更好的日子!”

金昌市永昌县河西堡镇结对干部闫庆俊,结对帮扶了一名9岁的脑瘫患儿。他先后15次入户走访和联系医疗机构,帮助患儿进行百余次的康复治疗和认知技能训练。如今,患儿智商评分由刚入院时的24分上升到了68分,性格、行为、学习和交流能力变化显著,让孩子的父母看到了希望。


高台县民政局工作人员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过生日。(图/赵琳)

爱心带来希望。甘肃各级帮扶干部常态化走进关爱对象家中,对照保障政策和责任清单,认真核对最低生活保障、残疾人两项补贴、基本养老保险、教育救助、医疗康复、住房保障、就业扶持等7个方面保障政策落实情况,及时掌握关爱对象所思、所忧、所盼,力所能及提供资金和物资帮助。

扶困先扶心 有爱便有力量

人生有爱不觉寒。开展结对关爱行动,以 人文关怀、精神关爱为主,通过感情联络、走访探视、纾困解难、落实政策,做到精神有人关爱、心灵有人抚慰、困难有人帮助、权益有人维护。

田琳(化名)是兰州新区高级中学的一名学生,父亲早逝,母亲残疾。她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在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急需关爱与呵护。

在结对关爱行动中,她遇到了自己的“爱心爸爸”—马武生。马武生,兰州新区税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作为一名父亲的他,能够感知到一个孩子对于父爱的渴盼。每逢节假日,马武生都会去看望田琳,像对待自己的女儿一样,悉心询问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和思想状况,贴心地给她送去衣物、文具、学习资料等。不仅如此,他还经常帮助田琳辅导功课,勉励她要努力学习,追逐梦想。

这些小小的举动,让田琳再次感受到了父亲般的关怀和节日的快乐。慢慢地,田琳也从心底里认可了这个“爱心爸爸”。每次见到马武生,田琳都非常高兴,拉着他说悄悄话,分享近期在学习上的小进步和生活中的小烦恼,每次马武生要走的时候,又会依依不舍地问他什么时候再来。就这样,在“爱心爸爸”马武生的帮助下,田琳的性格逐渐变得开朗自信,学习成绩也由班级中等提升到了前10名。

田琳的巨大变化,引发了马武生思考。他说:“关爱帮扶困难儿童,不是单纯地给钱给物就可以,更重要的是给予他们长期的关爱、陪伴和正确的引导,一帮到底,真正把孩子的心暖起来,让他们在成长之路上始终充满希望与力量。”

张掖市注重关爱对象心理健康提升,组建专家库,配合结对干部为关爱对象提供心理疏导;金昌市残联组织社会力量,为困难重度残疾人提供康复救助和教育救助、家庭无障碍改造、适配基本型辅助器具等服务,不断提升残疾人关爱服务水平。

爱心温暖他人,不断汇聚。甘肃完善社会组织动员机制,搭建社会力量参与平台,设立“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专项基金,募集资金1.12亿元,帮助群众33.45万人次。甘肃省工商联累计动员4365家民营企业在2717个村实施公益项目6176个,捐赠款物达9.35亿元。

截至2024年底,全省共有6661家社会组织参与结对关爱行动,捐款捐物合计9988.94万元,实施志愿服务项目5878个,与3.5万名困难群众建立了辅助结对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各类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如今,甘肃正在有效构筑结对帮扶孤残困难群体的常态化机制,关爱特困群体的社会共识正在广泛形成,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托举起困难群众的幸福生活,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原文刊载于2025年第2期《民生周刊》杂志

原标题:《甘肃深入推进“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用心用情用力 扶孤助残济困》

人民日报记者 | 董洪亮、银燕

编辑 | 姜玉函

责编 | 李雪

出品|民生周刊新媒体部

请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or回到文章顶部,点击“民生周刊”(微信公众号 ID: msweekly)。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