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南大学发布了《关于明确各校区名称》的校内通知,官宣六大校区完成更名。



具体为:

校本部命名为:岳麓山校区
南校区命名为:麓南校区
新校区命名为:潇湘校区
湘雅老校区命名为:开福校区
湘雅新校区命名为:杏林校区
铁道校区命名为:天心校区



这一消息在网上迅速引发了关注和热议。湘雅老校区被命名为开福校区,湘雅新校区被命名为杏林校区,而曾经响亮的“湘雅”之名,就此消失。这不仅是简单的文字更替,更是对湘雅悠久历史的淡化,甚至是一种无情的舍弃,令人深感遗憾与痛心。

我们先来看看湘雅的悠久历史: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创办于1914年,是我国第一所中外合办的医学院。1925年,孙中山曾为湘雅第五届毕业同学题写“学成致用”的勉词。五四运动时,毛泽东曾在此主编过《新湖南》周刊。50年代,毛泽东多次写信介绍亲友来湘雅看病。教学、科研、医疗水平之高超,深受国人称赞,曾享有“南湘雅、北协和”之盛誉。



建校110多年来,湘雅的校训“公勇勤慎,诚爱谦廉,求真求确,必邃必严”,已深深印在每一位湘雅学子的心中,然而,如今湘雅校区不再叫湘雅,这无疑是对其历史传承的一种割裂,让无数湘雅人感到难以接受,那些与 “湘雅” 紧密相连的青春记忆,一下找不到了依托。

对于他们来说,湘雅不仅是一个名字,更是一种精神象征,是湘雅人共同的情感纽带。它见证了无数学子的成长与奋斗,承载着他们的青春记忆与梦想。



有网友说:

世纪之初,中南大学与湘雅医学院合并,本是为了整合优质资源,实现优势互补,然而在此次合并融合过程中,校方似乎过于注重校区命名的规范与行政管理的整合,而忽略了湘雅文化的独特价值与重要性。

湘雅的成就与文化底蕴,是无数湘雅人用汗水与心血铸就的,是中南大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将湘雅校区更名为开福校区和杏林校区,不仅无法体现湘雅的独特文化、和悠久的历史,反而给人一种生硬与牵强的感觉。这种更名方式,似乎是在刻意淡化湘雅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将其融入到中南大学的大框架中,但这种融合却显得有些粗暴与不自然。

还有网友质疑:

校方在推动与湘雅医学院深度融合的过程中,为何要以舍弃 “湘雅” 这个极具辨识度和历史底蕴的名字为代价?难道改个名字就能实现真正的融合?这背后是否存在对学校传统和文化的不尊重?这样的更名,会不会让湘雅医学院多年积累的品牌价值逐渐消散?

另外,2000年前后,出于历史原因以及学校的发展,有很多名校合并了一些医学院校。比如,北京大学合并了原北京医科大学合并,浙江大学合并了当时的浙江医科大学,复旦大学合并了当时的上海医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合并了当时的同济医科大学,四川大学合并了当时的华西医科大学,山东大学合并了当时的山东医科大学,兰州大学合并了当时的兰州医学院,中山大学合并了当时的中山医科大学

20多年过去了,我们看到,同济、华西、北医、上医等校名和品牌依旧保留在。



我们希望,学校在追求整体发展的同时,不应忽视湘雅的独特价值与重要性。从校方角度来看,湘雅校区的更名,或许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学校的发展,但这种发展不应以牺牲湘雅的历史与文化为代价。

最后,我们希望学校能够重新审视这一更名举措,充分听取师生和校友的意见与建议,尊重湘雅的历史与文化,让湘雅之名得以延续,让湘雅的精神得以传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