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回家!
这是深圳春节前的最高频词。
回望前路,积淀了四十年,深圳这座城市依然是一座打工特质的城市。当年开山炮响,第一代深圳打工人早已苍髯皓首,甚至个别的拓荒牛已经作古仙游,作别这个曾经为之流血淌汗的巨变之城。
这个城市,逐年垒加了高楼大厦,似乎唯一不变着的是许多人飘在深圳,根在他乡,他们载得动的是深圳的千辛万苦,载不动的是远方的乡念乡愁。每临春节,深圳依然重复着人去楼空的窘态,复年如斯。这是城市发展畸形与严重不平衡的悲哀,这是一种跨世纪的悲剧。把根留住,把心栓住,需要城市人文经济的多重养护,久久为功。不然,就会让人联想起黄沙淹没的楼兰荒城,历史的劲风吹过废墟,残梦呜咽,似曾相识。
看下图片,这座夜常灯火辉煌的居民楼,竟然大半住家黑灯瞎火,很明显,他们的主人返回自己的故乡过年去了。他们,带走了欢声笑语,带走了各家灯火。窥斑见豹,这个节前深圳要走多少人,绝对是个不小的数字。而且,这中间有一些人,也许永远不再回来了。
是啊,城市居民收入与生活成本差值扩大,导致深圳普通居民的生存压力加大,生活幸福感降低,客观上使得人们的故乡情结萦绕心头难以消去。而生活的波折不仅无法消怠故乡情结,反而使之成为一种奶头乐一样的法器,让漂泊、暴走深圳的疲惫灵魂稍息于故乡的温柔里。
深圳不再喊“来了就是深圳人”了吗?你曾经的广大胸怀在哪里?不能忘记,最多时节,鼎盛时期,深圳大约有2300万人,摩肩接踵,沸沸扬扬,人气爆棚。希望的种子在每个人的心中升腾,并互相感染。人们在这片土地上畅快淋漓的活着。可是,3+3彻底打乱了城市的脚步,特朗普的疫情3年,和普京的役情3年,也就是疫役6年,给开放和放开带来了相当的障碍,楼市、股市和商市遭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的考验。腾笼换鸟,工厂飞迁,许多深圳普通人猝不及防,吃尽了苦头。整座城市,就像一场盛大的竹竿舞,蹦嚓嚓,蹦嚓嚓,也许是中考失利,也许是中年失业,一步不小心就夹住了一家人的脚,轻则花钱免灾,重则生存不了。譬如,深圳技校的学费乍舌奇贵,那么小的孩子考不上公立高中,能不忍痛掏钱割肉读书吗?
住房、教育、医疗、工作、婚姻、食安,当你最弱最普通的时候,总有一款适合你入坑呛水。特别是住房,多少人被搬家、被二恶英房东搞得沮丧不堪。房价的无序被无形势力诱导与暗中保护,纵容了房东房豪的土豪劣绅化,一边倒的话语权,无情地碾压了租房人极其有限的生存空间,剥夺了他们用血汗换来的有限的收入。笔者知道的两个深圳房东二代,一个成天玩游戏,一个成天玩宠物,共同点是这两货都雇佣了保姆照顾饮食起住,照顾宠物,和进厂昏天黑地地打螺丝形成了两极分化。这种扭曲的财富保护,自然阻遏不了部分人对太祖的怀念,他们怀念那个不义财阀被往死里整的年代。少数人的穷奢正是多数人的穷困换来的。随缘人间,所愿平等,绝非虚妄。
历经了疫役6年,挣扎了这一年,饱尝了酸甜冷暖,远方的乡情亲情在呼唤,千辛万苦,我要回来。不在乎钱多钱少,只在乎乡土乡音的平和。
愿所有的故乡成为游子再出发的矢量动能。故乡,请亲吻深圳回来的游子吧。
许多深圳管理者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扎根南国,固根鹏程,是不少基层社区社工的朴素心愿。许多社区,非常暖心,主动组织了不少活动,让平时忙忙碌碌的人们增进邻里关系,增加乡情感觉,费了不少心思,也获得了一些成功。
我把深圳做故乡,月明月圆安两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