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婷

随着春节假期的临近,春运的鼓点愈演愈烈,人潮汹涌,流向归处。春运,这一承载着无数人团圆梦想的“迁徙史诗”中,流淌着人间温情,见证了时代发展。

平安是回家最快的路。16.2万公里密织的路网,在大地的经纬下织出畅行的脉络,勾勒出亿万人民奔赴团圆的心安与期盼。2025年的春运,自1月14日启程,至2月22日落幕,40天的旅程,90亿人次的跨区域流动。拉长的“战线”、高频的出行意味着安全保障的高压。匆匆人潮中总有坚守的身影,增加列车班次、增派警力巡逻保障、增加医疗服务点……每一个“增”的背后都是为爱奉献的人,因为有他们的护航,“平安春运”才有了清晰的模样,温暖的涌动。

科技着墨,绘就智慧畅行路。如果说春运是一部“流动的史诗”,那最激动人心的就是改革向前的韵律。在首都北京,各大火车站里,老式的“梳齿式”单向门正在逐步被轿厢式AB门、红外感应平开门、半高平开电磁门等新门型取代,拖着行李的旅客不再被“卡包”,轮椅出行者也能顺利通行,春运高峰的出行更加顺畅。熙熙攘攘的西安火车站,一款新型腿部安检仪,为安检流程按下“快进键”。旅客们只需走入指定区域,短短几秒钟,仪器便能迅速、精准地完成对腿部的扫描,判断是否携带违禁物品。安检员也不用重复弯腰、摸腿的繁琐动作。在昆明火车站,550米的站台上,每隔25米设置了升降装置与安全绳,组成高约1.3米的“屏障”,为旅客的安全候车提供了保障。从购票到出行,科技的变革为人们的出行提速,细微处的变革,更彰显人文关怀。值得注意的是,科技改变的不仅仅是旅客的出行,也提升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减轻了他们的工作负担。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为春运的人力调配、服务提升拓展了空间。

文化融入,温暖春运路。列车提速、服务提升、文化添香,让春运旅途成为别样的“风景线”。春运首日,长三角“超级环线”高铁化身“新春送福专列”,融合书法、楹联、版画等传统文化元素,穿越沿途19个站点,把传统文化的温馨底蕴洒遍长三角。走进具有百年文化积淀的洛阳火车站,从唐三彩双峰骆驼俑、黑釉三彩马,到洛神飞天、龙舟杂技、唐诗三杰……《天中春秋》巨幅唐三彩壁画铺展出一幅河洛“春秋”故事。被山区老百姓称为“秦岭最美小慢车”的6064次列车,上演慢火车上的幸福“村”晚,贴着窗花、福字,挂着辣椒、苞谷的车厢内,多才多艺的铁路职工齐上阵,欢庆的歌舞应接不暇,满溢着浓浓年味与乡土气息。每个站点都有别样的风景,回家的路途因文化的融入而有了别样的风味,这些都将定格成春运的记忆,留在历史长河中,成为美丽的时代风景。

旅途漫漫,温情满满。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春运的含“科”量会更高,文化味会更浓,人文关怀将渗透更多细微处,让春运归途更加温暖人心。让我们共同期待,在未来的春运中,继续感受时代的脉动,见证更加美好的明天。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