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博艺术简介

刘云博,原名刘芝, 定居北京。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培训中心导师。北京市朝阳区美术家协会理事。
2014年《秋韵》获“第四届全国中国画线描展”优秀奖(最高奖)。
2014年《蕉林聚贤》 获“‘翰墨齐鲁’首届全国花鸟画作品展”优秀奖(最高奖)。
2014年《秋林意趣》获“‘金陵文脉’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最高奖)。
2018年7月作品【嘉花瑞气】被“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选用为艺术陈设品
2019年3月合作作品【丽鸟和春图】被北京市委办公厅收藏
2015年与莫晓松老师合作的国画作品【清梅素竹】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永久收藏,在驻韩国使馆展示。
2017年9月由河北省出版社出版专著:刘云博-中国当代名家经典-【兰风禽雅】
2020年9月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水墨芥子园」-花卉翎毛谱.
2024年2月由河北省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当代学术性书画家-刘云博-【逸品典藏】
2024年11月在山东潍坊集文斋举办《含道蕴真》刘云博花鸟新作展

作品欣赏:





素以为绚
——刘云博绘画艺术赏读
支英琦
和云博相识,是从看他的画开始的。
这些年里,各种画展看得不少,画家也认识了很多。但是,很少看到一个画家如云博一样,具有传统笔墨和现代诗意浑然天成的纯真。在他的画里,红蓼花开的浅滩,夜幕轻笼的溪谷,形单影只抑或相依相伴的山鸟水禽,无不涌动着欲说还休的寂然情绪,散发着一种幽淡散逸的诗意,给我带来一种难以言传的痛快淋漓的感觉。
无缘由地,我和云博的这种画面情境“通了电”,喜欢上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见面交流的机会多了,对于云博为人作画了解得也深入了不少,内心里开始有一种涌动,想为云博和他的画写点文字。然而,几次提笔却不知从何处说起,就一直耽搁下来。也是机缘巧合,前些天去北京,在朋友的画展中又一次邂逅,云博盛邀我去看看他的近期创作。在宋庄一隅,安安静静的画室里,我们对坐品茶,墙上、地下满铺着他的近作,一样的残荷孤鸟、雾锁寒林,一样的清寂萧疏、逸气风发,却分明透出一种灵性往来的禅意哲思,一种凄迷悱恻的精神内涵。这样的画,只能来自于深心里的诗情和智慧。
正当我流连品赏,感叹不虚此行的时候,云博谈及要将这批作品结集成书,嘱我写点文字,我正渐入画境,心有戚戚,遂答应以门外俗眼,略窥堂奥,算是与云博的一次心领神会。






如同生活里的状态一样,刘云博是一位谦虚诚笃、安静内敛的年轻画家。他沉潜传统,精研六法,承袭宋元笔意,独钟明清性灵,运笔简劲洒脱,用墨敷色爽净,作品里独有一种萧疏冷逸、含蓄蕴藉的朦胧美感。早些年,他专心于花鸟一脉,精研画理,寓写于工,笔下物象形备神完,意境邈远,已经具备自家气象。而在近期的作品里,我们又欣喜地看到他在绘画技巧表现的广度和意境呈现的深度上拓展的履痕。他舍弃折枝花鸟的传统样式,尝试将花鸟置于自然山川,恣意表达对于氤氲流荡的生命挚爱,表现对于宏阔宇宙的诗性体悟。所以,他的花鸟如飞在野、满目生姿,那种含蓄缱绻的文人书卷之气,就从素宣上啸荡而起,经由你的眼睛,在内心里掀起一阵阵感应的潮涌。





系统欣赏刘云博的画作,内心感慨良多。这些年来,他客居京城,像一位艺术的苦行僧,写生,临摹,求师,悟道,筚路蓝缕,面壁图破。从近期的作品看,云博终于打开了一扇法门。之前,他是在门里徘徊的,衣带渐宽终不悔,却终是囿于定法,难成体貌。门扇一开,他眼前的世界如此广阔,无限情思从毫端奔涌而出,山川无言,飞鸟翩翩,诗心真性涤荡着他的心灵。他的花鸟世界豁然开朗,恣意高韬。你看,《古逸》里,枝叶纷披的野蕉和茎秆挺直的菖蒲俯仰照应,在微茫的光影里,一只大鹅悠然于时光之岸,它曲颈剔羽的闲雅,飘逸了整个山坡;《南山诗意》四屏更是美不胜收,远山覆盖着厚厚的积雪,近处的水泽依稀可见凌厉的寒冰,古树嶙峋如铁,寒风阵阵如号,而这萧瑟的天地正是鸟禽们的乐园,它们或栖或飞,呢喃鸣叫,自在于山河辽阔。雪国是清洗灵魂的地方,也是一个生命独住的地方,云博将雪山寒林不同物象融为一体,不正是寄托着幽远冷逸的诗思?







诗意、禅境的融入,使云博的花鸟世界充满了无限的意趣。
《斯无穷矣》里,一棵落光了叶子的大树,矗立在苍茫天地间,执拗地用枝条弹响风霜;而一群芦鸭,依旧在岁月的水塘里自在凫游,对即将到来的冬天毫不在意。云水苍茫,衰草依依,世界从躁动归于平和,人的灵魂也澄净无染。
看云博画画,是一种情驰神纵的享受。这些年来,他强化了以笔入画的研习,画画时,常用枯笔淡墨,枯而润,淡而绵。他把行书的笔意融入到绘画,画面愈显潇洒、俊逸。为使画面更加松灵,他有意把工细的物象往松里画,使画面更具写意性。就比如《秋晨》里,水墨泼写的荷塘寂静如鸿蒙,在衰微纷披的荷叶里,一支支枯笔疾写的荷梗挺立着,举起莲蓬的话筒,向天地诉说着满腹的心事。工笔细写的两只水鸭子,在芦花和水草中静听风声,若有所思------





黄公望说:“诗要孤,画要静”,其中包含着深刻的人生体验。在淡泊无争、静寂平和的心境里,世上的一切都是安静的。“懒出户庭消永日,花开花落罔知年”,虚静之美是中国美学的重要内涵,而虚静的艺术,只能来自淡泊的心灵。在京城热热闹闹的画界,云博是一个特别能静下来的人,这种“静水流深”的状态延续进画里,就是“万象自往返”的自在之境。
刘云博近期画境的深入,与他虔心承领前人启沃,不断扬弃画法风格是紧密关联的。从这批作品可以清晰看出,他在古人用笔的基础上,悄悄添加了一些现代构成,使画面呈现出一种时代感。首先,他从宋人全景花鸟中吸收了很多营养,又借鉴了明代林良、吕纪的画风,糅合为自己的笔墨基调。从辑入书中的许多小幅作品看,虽然用的是宋人写生传神的院体风格,但是兼具了写意放逸的笔法,尺幅不大,却场景宏阔,境界高远;其次,云博大胆借鉴了山水画的构图特点和皴法用笔,在山石树木的处理上遒劲爽利,使之与鸟禽的柔美相互映衬,作品有一种古意新出之感。另外给人印象深刻的是,云博的这批作品引入了古人诗词的意境,辅以淡墨的晕染,用墨气淋漓表现世界的混沌气象,画境清旷,情趣高逸。
“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历代中国文人追求一派天真之境,传统的中国花鸟画,更是有“素以为绚”的美学命题,强调最终以“素”为极致体现绘画之美,所谓“欲造平淡,当自绮丽中来;落其纷华,然后可造平淡之境”。年轻的刘云博无疑深悟此道,他的画抛却繁复绮丽,直取本质,笔到之处,霍霍有声,将造化之妙与笔墨灵性水乳交融,挥写花鸟虫草之真情,呈现出传统文化的诗意之美。
以情为文,祝贺云博近作付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