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语】
2024年,吉林省首次实施千人以上规模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卫国戍边”项目。“到基层去、到乡村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1511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带着“到基层去、到乡村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使命奔赴吉林省11个边境县(市、区)的44个乡镇172个边境村,围绕乡村产业发展、农村电商、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乡村教育、健康乡村、基层党团工作等领域,开展为期1至3年的志愿服务,为吉林兴边富民引入更多资源、带来更大助力。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延边,走进龙井市三合镇北兴村,走近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们的乡村振兴实践中……让我们一起倾听这四位志愿者大学生用他们的青春和热血书写的奉献华章。
【以青春之名,赴兴边之约】
未来网北京1月23电(记者 郭超 实习生 宋尚颐)北兴村坐落于图们江左岸,毗邻G331边防公路。这里承载着深厚悠久的朝鲜族民俗文化底蕴,古色古香的韵味弥漫在村落的每一寸土地,是当之无愧的边境古村落典范。为了使边境古村持续焕发活力,2022年7月,北兴村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延边不咸山舍文旅有限公司,开展了一系列如朝鲜族特色民宿、乡村咖啡厅、生态养殖、鲜果自采等民俗文化发展项目。
2024年8月,这座边境古村落再次热闹非凡,一群朝气蓬勃的西部戍边计划大学生志愿者,怀着满腔热血,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奔赴而来。他们中间,有的怀揣考编梦想,希望在志愿服务中积累经验、磨砺自我;有的则纯粹出于对志愿服务的热爱,渴望用爱心点亮这片土地。尽管出发的缘由不尽相同,但他们心底都涌动着同一个炽热的初衷:凭借自身所学与青春力量,激活村庄经济脉搏,探索新兴产业模式,为乡村养殖业注入全新活力,助力北兴村向着更加繁荣昌盛的未来大步迈进。
王佳玉、耿飞飞、张智淘、王储(从左至右)四位西部计划志愿者合照
“学长去墨脱支教的特别经历,给予我参与西部计划的强大动力和深刻启发”,张智淘娓娓道来,眼中闪烁着光芒,而身旁的团队小伙伴们,听闻此言,眼神也瞬间明亮起来。彼此间志同道合的信念碰撞,让他们在探索“养虾之路”时,步伐愈发坚定,无惧风雨,一心向着目标奋勇前行。
【依托北兴优质自然资源,养虾计划初具雏形】
北兴村安逸且寂静,、山水相依,自然资源丰富得仿若一座宝藏,静静等待着人们去挖掘。张智淘说:“我们来了之后发现村落很漂亮,但是人流量相对还是比较少的,游客的驻足时间很短,我们一直在想,能不能有什么产业能够可以增加游客的驻足时间,让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个村?。”
初到村里,张智淘团队便和伙伴们一起,马不停蹄地穿梭在田间地头、农户家中,与村民们促膝长谈,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收入来源以及对未来的期望。在无数个繁星点点的夜晚,他和其他志愿者们围坐在一起,头脑风暴,探寻着能让北兴村腾飞的“密码”。
一次偶然的契机下,他从一位服务在新疆的西部计划志愿者朋友那里听闻,新疆凭借其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为当地三文鱼产业开拓出了一片广阔天地。那新疆都能养鱼,东北是否同样具备发展水产养殖的潜力呢?张智淘告诉记者,离北兴村不远处,恰好有一座水库,既然有这样的天然条件,即便不考虑养鱼,也能另寻出路,比如尝试虾类养殖,甚至还可为垂钓爱好者打造别具一格的 “钓虾” 体验项目。
志愿者团队随后展开深入调研,一番探寻后发现,在众多虾类品种之中,养殖罗氏沼虾优势显著。北兴村能够成为罗氏沼虾的理想养殖地,主要得益于两方面。一方面,北兴村坐拥低氘高品质泉水,这类泉水无需复杂处理,便可直接用于淡水虾养殖,为罗氏沼虾的茁壮成长提供了坚实的水质根基。另一方面,村里可以搭建双层大棚,其不仅能支持全年不间断养殖,而且大棚内适宜且稳定的水温,让罗氏沼虾足以应对短时间的温度起伏,即便东北冬季寒风凛冽、低温刺骨,也丝毫不会影响它们的生长,从技术层面完美契合了反季养殖的需求技术要求。
西部计划志愿者们通过书籍资料学习罗氏沼虾的养殖知识
从市场前景来看,北方从事罗氏沼虾养殖的农户凤毛麟角,在吉林更是仅此一家,这使得北兴村有可能产出的罗氏沼虾在价格竞争上抢占先机,预期的成本回收周期也会大幅缩短。此外,罗氏沼虾作为大型淡水虾,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而且壳薄体肥、肉质极为鲜嫩,在市场上备受消费者青睐。更为难得的是,在帆布池养殖罗氏沼虾时,同类之间相互残杀的现象相对少见,这就保障了较高的养殖存活率。
综合考量上述诸多优势,一个大胆的构想应运而生——在北兴村搭建大棚,规模化养殖罗氏沼虾,并以此为核心,全力打造一个集养殖、出口、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项目,开启北兴村乡村振兴的全新篇章。!
【20万尾“虾兵”北上,农村小院摇身变大棚】
从构想到现实,真正的落地实施起来还有需要很多步骤要进行。
说干就干!志愿者伙伴们迅速行动起来,他们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有的负责寻找资料,摸索学习养殖技术;有的深入市场,调研罗氏沼虾的销售前景与游客需求;张智淘作为带头人,则挑起了项目统筹与协调的大梁,联系投资方、组织施工建设,每一个环节都亲力亲为。
志愿者们告诉记者,养鱼对场地的要求比较高,但大棚养虾却不受场地限制,不仅能风丰富当地旅游业态,还能将闲置限制的农家院利用起来,通过建造大棚来,发展新型小庭院经济,是个一举多得的项目。在众多意见中,“垂钓”方案脱颖而出,成为当地发展潜力的新亮点。
在志愿者们坚定不移的决心之中,他们的和干劲也打动了当地文旅企业,吸引促使其投资30万元支持大棚养虾项目。拿到投资后,他们便果断开始行动。
志愿者们开始搭建养虾大棚(受访者供图)
从推土机入场的那一天,四位志愿者的生活就发生了巨大改变。他们听取当地村民的建议,找了一处已经荒废的空地,打算在这里定基!
推土平地的困难是他们记忆最深刻的体会。最初,在那片荒地上本来,有一堆形似小山坡一样的土堆,所以第一项任务就是把土堆清理掉。开工的那天早晨八点,天刚蒙蒙亮,四位志愿者就早早地的来到了工地。再到中午吃完午饭,下午两点不到,大家又齐刷刷地出现在了这里,撸起袖子就是干!
“怎么不累,当然累呀!”张智淘在面对记者的提问时,真诚地笑着说,“,但即便如此,也从没想过放弃,因为毕竟是自己想出来的产业,我就算再怎么样也是要干下去的。而且我们四个其实干着干着也挺开心的,也挺团结的,我们之间也没发生过什么争执,大家真的就是一起在努力的配合把这件事完成”。说到这里,张智淘很是激动,看得出来,他对自己这段时间的生活也很是满足。:“我们四个干着干着也感觉挺开心的,大家很团结,彼此之间基本没发生过什么争执,大家真的就是一起在努力地配合着,想要把这件事完成。”
从一个小山堆,到一片平地,。这看似简单的平移的过程,足足用了两周的时间……从一座大土堆,到小土堆,再到垫高、推平土地,这期间的点点滴滴他们都用相机记录着。最后完成之后,当他们重新翻开相册里最开始的照片,他们惊喜地发现:,原来自己竟然有这么大的“劲儿”!
【养殖“专家”上线,保障虾苗茁壮成长】
“四小只”罗氏沼虾养殖大棚正在工作
2024年11月初,随着棉被的到来,大棚最后一项保温措施落实到位,彻底完成了虾棚搭建和相关设备安装工作,虾池也很快在里面“安了家”,正式进入养水、解毒、养藻等阶段。这些前期准备工作对后续虾苗的养殖环境营造至关重要。然而谁也没想到,11 月的天气状况频出,成为了养藻路上的巨大阻碍。阴天、下雨、大风、大雾轮番侵袭,恶劣的气候条件使得养藻变得困难重重。
养藻需要充足的光合作用,可连续的阴天让阳光成了奢望,小球藻无法正常生长,水质迅速恶化。
“水废了”,简单的三个字背后,是无奈与焦急。但 “四小只” 没有时间唉声叹气,果断决定将废水排空,重新加注新水,一切从零开始。
北兴村养虾大棚内的虾池与表面的水藻
“养藻这一部分是真难啊,原本计划虾在春节前就能完成养殖周期,现在也只能延到元宵节前后了,幸好现在一切还算顺利。”王储悻悻地说道。
养藻的时间从原本的计划周期硬生生延长到了 20 天,尽管疲惫和失落写在脸上,但谈起这些困难时,他们眼神中的坚毅从未消散。
桶中右边透明的小虾苗(受访者供图)
长到三四公分长的虾苗(受访者供图)
虾苗入驻后,“四小只” 的工作变得更加忙碌而充实,时间仿佛变成了最稀缺的资源,每一分每一秒的流逝都揪着他们的心。
水温问题又如一座大山横亘在前。,罗氏沼虾适宜生长的水温一般在24-28℃之间,18℃以下活动减弱,摄食减少,而当时池里的水温仅有 20℃,虾苗虽能存活且会有摄食行为,但生长速度也会随之减慢,远远达不到最佳的生长标准。虾苗能否健康成长并快速发育,都悬在了这看似不起眼的水温之上。
为了提升水温,大家齐心协力,四处寻找解决方案。他们一趟趟地搬运保温棉,小心翼翼地在养殖池周边铺设,如同在为虾苗们搭建温暖的“被窝”;接着又马不停蹄地安装发热电缆,仔细调试,确保每一寸水域都能均匀受热。如果夜里的温度下降,手机上就会自动发送提醒和温度变化趋势图,他们在手机上选择后,水池就会自动加温。每一个操作细节,都饱含着他们对这个项目的珍视,对成功的渴望。
11月份志愿者们每天监测并记录的水温数据
手机上可以自动检测虾池水温状态
20 万尾虾苗承载着众人的期待,从南方一路向北,搭乘航班空运至北兴村。他们“四小只”给它起了一个本土化的名字——蓝钳鳌虾。
这 20 万尾虾苗承载着众人的期待,从南方一路向北,搭乘航班空运至北兴村。维护小虾苗的“家”很不容易,他们坦言,虽然心理上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但也有对未知风险的恐惧。
现在,他们最担心的就是产量问题,也就担心养殖情况。如果成活率能达到15%—20%,就可以保守500斤,那就能完全回本。等后期销售渠道的不断扩大,结合农家乐的旅游模式,宣传和运营的逐步完善,预期北兴村的发展前景就会更上层楼。带着这样的憧憬所以,每天从早到晚,他们都要密切监测水温、调节水质、早晚巡塘、定时定量投喂饵料,确保虾苗能够健康成长。
王储在检测完水质后给虾苗投喂饲料
【燃青春之火,铸边境古村振兴之魂】
“在人生的第23个年头,我以西部计划志愿者的身份来到了东北,我认识了一群人,想做一些事同做一件事。在东北养虾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我们想试试。于是,那片闲置院子就成了我们的舞台。” 这是张智淘在个人记录的视频里说的第一句话,的确,这句话也映衬了团队四人内心的愿景。
谈及未来的发展,他们的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我们希望这个项目能够成为北兴村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点。春节前后,大棚将正式对外开放,我们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丰富北兴村的文旅产业内容,结合垂钓和餐饮与户外活动,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乡村生活的乐趣,同时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作为西部计划的一员,他们“四小只”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青春的无限潜力,他们和其他成千上万的西部计划志愿者们一样,在最美好的青春时节,。毅然奔赴祖国边境,扎根于此,将个人成长紧密融入祖国发展的宏大征程。
我们相信,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北兴村的未来必然会充满希望。这些边境村落,必将会随着这些年轻人们的到来而逐渐重焕生机,持续为筑牢祖国边防贡献坚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