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聿云暮,一元复始。1月20日,2025年全区气象工作会议在南宁召开,吹响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奋力开创广西气象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奋进号角。

连日来,广大气象干部职工深入学习会议精神,纷纷表示,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为根本遵循,坚持解放思想、守正创新,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系统集成、协同配合,干字当头、务求实效,始终沿着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的工作主线勇毅前行,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自治区气象台

加速推进智能数字预报体系建设,完善一体化平台,实现全流程数字化、自动化、信息化。以智能感知、诊断、预报、生成和服务为理念,打造智能业务闭环,提供包括决策、专业和公众气象服务等在内的多元化产品,提升灾害天气预报预警能力,有力支撑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满足精准预报业务的要求。(王庆国)

自治区气候中心

强化极端气候事件成因机理研究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加快推进气候预测核心技术研发,形成更准确更长时效的网格预测产品。强化灾害风险普查成果应用,建设客观量化的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业务,推进风险预估产品在决策服务中的应用。强化融入式的专业气象服务模式,以风功率预报预测为突破口,建立新型能源气象服务体系。(郑凤琴)

自治区气象信息中心

瞄准低空经济、能源电力等新质生产力气象保障需求,主动融入行业发展,专业服务提质增效。进一步打造广西气象人工智能基础支撑平台,开展人工智能基础训练集研制,在人工智能应用发展中保持广西优势。全面开展气象数据要素市化场配置试点工作,基于数据海外云节点重点开展面向东盟的气象数据出境交易流通。推进广西气象大数据开放实验室发展,围绕 “数据,平台,安全”三大主业,发挥好科技创新支点作用。 ( 林健玲 )

自治区气象科学研究所

持续推进北部湾观象台开放实验室、广西百色岩溶生态气象野外基地建设,深化关键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发挥气象科研“头雁”作用。强化科创平台建设,加强内外合作,完善区市协同攻关机制。聚焦需求,面向三农、碳中和、人影、专业服务,分别构建新型为农服务、碳排放评估、外场作业试验研究、融入式气象服务体系。(孙崇智)

自治区气象技术装备中心

围绕“三个高水平”,立足“精密监测”主阵地职责定位,持续增强优化观测站网布局规划,巩固提升地基遥感垂直观测、协同观测,深化装备智能保障体系建设三大核心业务能力。围绕“三个高质效”服务广西战略布局,实施气象观测重大工程建设,推进气象观测技术在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的应用,提升面向东盟的气象观测服务能力。(粟华林)

自治区气象服务中心

在“全融入、广覆盖、强服务”上持续发力,推进分级分类预警服务能力智慧化提升,优化“晓天气”公众气象服务矩阵及智能化;锚定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新要求,上下左右协同,积极对接文旅、海洋等横向部门,以构建旅游、康养、科普文创气象服务新领域为着力点,努力拓展气象新质生产力,赋能气象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丁溢锋)

自治区气象局财务核算中心

多方协同推动改革与高质量发展互促共进,主动融入,一方面要减阻力,围绕“四资一项”,强化单位管理与会计监督的闭环,落实过紧日子的要求,筑牢财务风险防火墙。另一方面要增动力,深化业财融合,运用政策工具优化财税环境;着力提升财务分析能力,深入挖掘财务数据价值,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陈妙思)

自治区气象局机关服务中心

积极融入自治区气象局重大项目建设,从基础设施建设、生产环境保障措施等多方面切入,以内嵌式精细化的服务方式,承接气象部门各项业务,坚定不移推进中心两个企业改革走深走实,推动中心工作从传统保障性后勤的被动响应,向前瞻性支撑的主动协同转变。(廖伟平)

自治区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在“合”字上做文章,深化开放合作,在科研体制和机制上实现突破,加快推进人工影响天气科学研究,解决短板问题,着力提升科技能力现代化;在“精”字上下功夫,瞄定发展需求,以人工影响天气工程项目建设为牵引,加快数字化升级和智能化转型,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强化能力建设,着力提升社会服务现代化。(曹江平)

自治区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

在科技创新提质创优方面的专业气象服务关键技术研究上,紧跟新形势,把握好人工智能新科技革命浪潮,集中力量攻克新能源领域的“气象+”大模型关键技术,赋能新质生产力,全力推动气象与能源产业全链条的融合发展。(陈剑飞)

策划:张薇 韩嘉乐 白春妮

广告合作、宣传片、专题片、教学片、科普动漫片制作及会议庆典活动制作拍摄,欢迎垂询,联系电话:0771- 5876285。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