茧蜂科—优茧蜂亚科(三):毛翅茧蜂
6.毛翅茧蜂属
毛翅茧蜂属(学名:Cryptoxilos)是属于优茧蜂亚科下的一个属。
淡足毛翅茧蜂(学名:Cryptoxilos pallipes)是茧蜂科大家庭中一员,幼体寄生于其它虫中。
(1)形态特征
雌蜂长2.1mm,前翅长1.8mm。体红褐色至暗褐色,颜面、唇基、须、头的腹方、翅基片、足、下生殖板和产卵管黄色至褐黄色;触角褐色,基部4节稍浅于近中央环节;翅膜透明,具浅褐色刚毛,翅痣褐色;翅脉褐色至浅褐色。
头:背观头宽为长的1.7倍;触角9(+)节,第3节长为第4节长的1.2倍,第3、4节长分别为各自宽的4.0和3.3倍;下颚须长为头高的0.8倍;下颚须5节,第4节与第5节约等长,第3节最长;后头脊完整而明显,与口后脊在腹方相连;OOL:OD:POL=7:2:2;单眼区后缘与侧缘等长;上颊在复眼后方先两边平行,后圆弧状收窄;上颊、头顶和额近于光滑;颜面狭窄,近于光滑,中央凸起,宽与高相等;幕骨陷间距为幕骨陷至复眼间距的6.5倍;唇基窄,宽为长的2.8倍,腹面倾斜,腹缘薄而直;颚眼距长为上颚基宽的0.5倍;上颚狭窄。
胸:长为高的1.8倍;前胸背板侧面大部分光滑,腹面明显具皱;前胸腹板具皱;基节前沟不明显;中胸侧板大部分具明显皱纹;后胸侧板具皱纹;中胸盾片前面突出,中叶和侧叶光滑,盾纵沟明显,但浅;小盾片前沟内具6条脊;小盾片光滑,稍隆凸;并胸腹节具不规则皱纹,中后部凹,前侧方明显隆起。
翅:前翅1-R1脉长为翅痣长的0.6倍;翅痣长为宽的2.3倍;2-SR脉和SR1脉基部相连,从翅痣伸出,2-SR脉不完整;M+CUl脉骨化;具1-SR+M脉;m-cu、1-CU1、2-Cul、3-CUl和2-1A脉缺;CU1a脉弱;基室和第1盘室具密毛。后翅1-SC+R脉缺,后缘具长刚毛。
足:后足基节明显具皱;后足腿节、胫节和基跗节长分别为各自宽的3.4、8.0和8.4倍;后足胫节距长分别为后足基跗节长的O.2和0.3倍。
腹:第1背板具纵皱,端部加宽,腹面两侧不相触,长为端宽的1.8倍;气门突起,位于该节背板中部,背凹和侧凹缺;以后背板光滑,无毛;第2背板缝缺;下生殖板中等大小,无毛;产卵管鞘狭长,背方具稀疏刚毛,其长为前翅长的0.29倍;产卵管长而直,伸出部分的长为前翅长的O.5倍。
(2)分布范围
浙江(古田山)。
7.瓢虫茧蜂属
瓢虫茧蜂属(学名:Dinocampus)是属于优茧蜂亚科下的一个属。
瓢虫茧蜂(学名:Dinocampus coccinellae)是茧蜂科优茧蜂亚科瓢虫茧蜂属的一个物种。瓢虫茧蜂幼虫操控瓢虫保护蜂茧的时间长度存在差异。有时候瓢虫会一直保持警惕,直到幼虫破茧而出,蜕变成黄蜂。以幼虫在瓢虫体内和一部分以茧在田间越冬,春季3-4月羽化为成虫。寄主有七星瓤虫、稻红瓢虫。成虫寄生,单寄生。
(1)形态特征
雌蜂体长约4毫米。头顶黄褐色,颜面黄色,复眼、单眼座及后头黑色,触角由基部至端部深褐色至黑色;胸部及并胸腹节黑色;足暗褐色,前足稍淡;翅透明,略带烟褐色,翅痣与翅脉暗褐色;腹部,第1背板端部变宽具刻纹及皱状刻点,第2节及其后各节背板平滑,具光泽。产卵管突出,直,产卵管鞘长约为腹长之半,被均匀白毛。
头光滑具白色柔毛,颜面中央略隆起,与唇基间分界明显,唇基窝深,有后头脊;触角与体约等长,22节。中胸盾片中叶前半部及侧叶后半部光滑具光泽,稍隆起,盾纵沟宽而浅,有网状皱纹,至盾片中叶前半部连成一片,似“U”字形;小盾片具网纹;并胸腹节具粗网纹,自基部1/3以后向下倾斜,后半部有细中脊。前翅径室上缘短于径脉端部距翅端的距离,径脉第1段很短,约与基径基段等长,无第2肘间脉,回脉自肘室伸出,小脉后叉式。腹部第1节有柄,具网状皱纹,第2节以后各节背板光滑,具光泽。产卵管鞘黑色,约为腹长之半,被有白色细毛。幼虫长椭圆形,黄白毛,头部较粗,后端较细,无足,腹末有水泡状突起。老熟时体长约5.5毫米。茧长约5毫米,纺锤形,黄褐色,茧外有一层疏松的深灰黄色薄丝。单茧。
(2)生活习性
寄主有七星瓤虫、稻红瓢虫。成虫寄生,单寄生。蜂幼虫老熟时钻出寄主体外,在其腹下吐丝结茧,茧白色,并有一丝与瓤虫相连,此时虫已进人垂死状态,俯在蜂茧之上,尤如孵蛋一样,触之能微动,不食不动维持十天左右,寄生蜂才咬破茧的一端(切口整齐)羽化出来。贵定地区四月底在麦田可见七星瓢虫被寄生;9月间可见稻田稻红舰虫被寄生。另发现有一种金小蜂作重寄生,从虫茧蜂茧内羽化出来。
(3)繁殖方式
黄蜂家族的瓢虫茧蜂将瓢虫变成僵尸的全过程。瓢虫茧蜂锁定目标,准备将一枚卵注入瓢虫体内。在蜂毒的侵袭下,瓢虫将陷入瘫痪状态。在瓢虫体内,卵孵化成幼虫,发育几天之后便在瓢虫腹部抓出一个小洞。随后,幼虫在瓢虫腿之间织出一个茧,幼虫蜕变期间,瓢虫的尸体一直安息在茧顶部。
研究指出绝大多数寄生虫最终都杀死宿主,一些瓢虫经受住可怕的考验,幸存下来。30%到40%的瓢虫宿主在黄蜂幼虫孵化之后仍然存活,其中一些个体还能继续产卵。这些瓢虫之所以能够幸存的原因在于,黄蜂幼虫只以并不对瓢虫构成致命威胁的组织为食,例如脂肪。
仍然活着的瓢虫站在蜂茧上面,此时的瓢虫具有攻击性,攻击入侵者。这种行为与黄蜂幼虫钻出并结茧后留在瓢虫体内的毒液有关。研究小组将捕食性草蜻蛉放入培养皿,蜂茧有的上面站着活瓢虫,有的站着死蜂茧,有的则没有这个保镖。实验结果显示,草蜻蛉在攻击受到僵尸保镖保护的蜂茧时成功率较低。
瓢虫茧蜂幼虫操控瓢虫保护蜂茧的时间长度存在差异。有时候瓢虫会一直保持警惕,直到幼虫破茧而出,蜕变成黄蜂。其他情况下,瓢虫被控制的时间只有几天。研究发现,如果投入更多时间和能量控制它们的瓢虫保镖,黄蜂幼虫成年后产卵较少。这是科学家第一次发现控制宿主与自身繁殖之间的取舍关系。
最终,一只新黄蜂从受到保护的茧中钻出。布罗德表示这项研究揭开了加拿大的一个谜团。他说:“在森林中散步时,我们经常看到瓢虫站在一个茧上面,这让我们大为迷惑。现在,我们终于找到答案。”
(4)发生情况
以幼虫在瓢虫体内和一部分以茧在田间越冬,春季3-4月羽化为成虫,产卵于瓢虫腹末或腹侧的节间膜内,单寄生,幼虫老熟后在寄主腹部背面第4-5节间咬圆孔外出,在瓢虫体下吐丝作茧。成虫寿命平均7天,蛹期平均14天,卵和幼虫期共43天,第1代幼虫期在4月上旬至4月底,第2代在6月。
(5)生境
农田、果园、森林。
(6)分布范围
北京(海淀,延庆,怀柔),山西(花塔,榆次,临汾),内蒙古(贺兰山),浙江(西天目山,东阳),福建(福州,漳州,龙溪),河南(安阳),四川(西昌),云南(昆明,开远),新疆(乌鲁木齐)。
全世界(包括夏威夷和新西兰)。
8.优茧蜂属
优茧蜂属(学名:Euphorus)是属于优茧蜂亚科下的一个属。
(1)婷优茧蜂
婷优茧蜂(学名:Euphorus evidus),茧蜂科优茧蜂属的一种昆虫。
①形态特征
雄:体长1.6 mm;前翅1.4 mm。体褐黄色,第1背板后腹部色甚浅,但端部色较深;触角和足黄色,触角端部变暗;翅膜透明,翅痣褐色,其基部浅,翅脉(但c+SC+R黄褐色)黄色至无色。
头:背观宽为长的1.6倍;触角16节,端部明显粗,明显短于体,第3节长为第4节的1.1倍,第3、4节和端前节长分别为各自宽的2.8、2.3和1.4倍;下颚须长为头高的0.7倍;OOL:OD:POL=9:2:5;单眼区底长为侧长的1.3倍;背观复眼与上颊等长;上颊稍宽,在复眼后方圆弧状收窄;上颊和头顶光滑;额几乎平坦,光滑;颜面中等均匀凸起,几乎光滑,具毛,其宽为高的2.0倍;幕骨陷间距为幕骨陷至复眼间距的2.6倍;唇基窄而平坦,光滑,具长毛,腹缘中部突起,其宽为高的3.2倍;颚眼距为上颚基宽的0.7倍。
胸:长为高的1.6倍;前胸背板侧面大部分具平行刻条,中央腹方和背方光滑;基节前沟仅中部发达,阔,具刻皱;侧板凹至基节前沟有1具微皱斜沟相连;中胸侧板大部分光滑,背方具微皱;后胸侧板完全具皱;盾纵沟存在,但中部和后方很浅,具不明显平行刻条;中胸盾片光滑,仅中叶前方具微皱和毛;小盾片前沟宽而深,具1中脊;小盾片光滑,中后方凹微小,横形;并胸腹节具不规则脊,脊问有皱,l短中脊和基横脊多少明显,围成2个小而光滑的基侧区。
翅:前翅1-R1脉长为翅痣长的0.2倍和翅痣宽的0.5倍;SR1和2-SR均发自翅痣或几乎如此;1=SR脉短;m-cu脉前叉式;m-cu、2-CUl和3-CU1脉存在,但无色;2-SR:SR1十3-SIR=12:22;1-CU:2-CUl=1:13。后翅1-M:1r-m:2-SC+R=7:5:4;cu-a脉短距状。
足:后足基节光滑;后足腿节、胫节和基跗节长分别为各自宽的3.6、8.8和7.0倍;后足胫节距长为后足基跗节的0.3倍。
腹:第1背板长为端宽的2.0倍,表面具不规则皱纹,端部稍变宽,基半部有背脊,气门不突出,背凹大;其后背板光滑;第2条缝缺;阳茎短于抱器。
②国内分布
海南(儋县)。
(2)红胸优茧蜂
红胸优茧蜂(学名:Euphorus rufithorax),茧蜂科优茧蜂属的一种昆虫。
①形态特征
雄:体长2.2mm;前翅2.0mm。体红褐色;头背面和胸部带有黑色,颜面和头的腹方带有红黄色;腹部暗红褐色,第l背板黑色;触角褐色,基部3节黄色;须浅黄色;足黄色,转节、后足胫节端部和后足跗节变暗;翅膜透明,密布褐色毛,翅痣褐色,其基部色较浅,翅脉褐色。
头:背观宽为长的1.6倍;触角16节,短于体长,第3节长为第4节的1.2倍,第3、4节和端前节长分别为各自宽的4.4、2.9和1.8倍;下颚须长为头高的0.8倍;OOL:OD:POL=11:3:6;单眼区底长为侧长的1.3倍;背观复眼长为上颊的1.3倍;上颊在复眼后方稍圆弧状收窄;上颊和头顶光滑;额平坦,光滑;颜面中等均匀凸起,几乎光滑,具密毛,其宽为高的1.2倍;幕骨陷间距为幕骨陷至复眼间距的2.9倍;唇基几乎平坦,光滑,具长毛,腹缘中部突起,其宽为高的3.0倍;颚眼距长为上颚基宽的0.5倍。
胸:长为高的1.5倍;前胸背板侧方大部分具平行刻条,中央下方和背方光滑;基节前沟完整,宽,具刻皱;从侧板凹至基节前沟有l条窄斜沟相连;其余中胸侧板仅中央窄区光滑,背前方刻皱处阔;后胸侧板完全具皱;盾纵沟明显,窄并具平行刻条,后方窄;中胸盾片中叶大部分具刻点,侧叶大部分光滑;小盾片前沟宽而深,有3条脊;小盾片光滑,中后方具1微小凹陷;并胸腹节完全具网皱,基横脊明显。
翅:前翅1-R1脉长为翅痣长的0.36倍,为翅痣宽的0.8倍;SR1和2- SR脉几乎发自翅痣同一位置;m-cu脉刚前叉;1-SR、m-cu、2-CUl和3-CU1脉存在;2-SR:SR1+3-SR=21:30:1-CUl:2-CUl=2:18。后翅1-M:1r-m:2-SC+R=8:9:6;cu-a脉缺。
足:后足基节光滑;后足腿节、胫节和基跗节长分别为各自宽的4.2、8.8和8.0倍;后足胫节距长分别为后足基跗节的0.33和0.29倍。
腹:第1背板长为端宽的1.8倍,其表面具不规则纵皱,端部渐宽,基部具弱背脊,气门不突出,背凹小;其以后背板光滑;第2背板缝缺;阳茎短于抱器。
②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浙江(西天目山)。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