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权转自:男孩派(ID:boy666dj),作者:土豆妈
上个周末,遇到了前同事和她8岁的儿子。
刚寒暄几句,她便跟我抱怨起来:
你说说,我家孩子是不是太笨了啊?
我一不让他出去玩,二不让他操心生活上的事,所有时间都留给他读书学习,可这成绩总是上不去啊。
怎么才能让他脑子开点窍?
我仔细观察了下她儿子,本该是活蹦乱跳、阳光洒脱的年纪,可他却满脸的无精打采,好像对周遭的一切都提不起兴趣。
即使他妈妈当着我的面这么说他,他也像是没听见一样。
这让我想起,北京协和医学院心理学专家杨霞老师的经历。
她在过去30年间,接诊过超10万问题儿童,结果发现:很多孩子之所以专注力不行,拖拉不自觉,情绪不好,厌恶学习,核心原因是在运动和劳动方面过分匮乏。
运动,是大脑发展最好的营养剂
杨霞老师自己培养出了一个芝加哥大学的研究生。
说起教育儿子的经历,她最重视的一件事就是带孩子运动。
她说儿子并非天才,恰恰相反,小时候儿子很容易分心,协调性很差,情绪也很敏感,但是她没让儿子上过任何课外班。
从儿子4岁开始,她就坚持带他爬山,从2小时慢慢延长到4小时。
有一次,在爬山的过程中,儿子看到了一些刻了字的石碑,他不认识那些字,于是迸发了要学拼音、查字典的想法。
即使老人在家看电视很吵闹,他也能一个人聚精会神地研究新华词典。短短几个月,他就把整本字典学会了。
儿子读大学的时候,他们一起去了世界十大徒步路线之一的环勃朗峰,6天走了85公里。
而那一年,儿子成绩也有了显著提高,一开始成绩有B有C,最后一跃成为全A。
杨霞说,其实大脑最重要的营养剂,首先就是运动。
李玫瑾曾经也说过,那些运动场上特别活跃的,学习一般都特别优秀。
经常运动的孩子,大脑真的会变聪明。
就像浙江的学霸朱科航,毕业时收到了哈佛、斯坦福等9所世界名校全奖直博offer。
但他的父母,对于他的学习一直没有特别苛刻的要求,也没带他去过辅导班。
别人补课,他就在玩溜冰、玩滑板、玩魔方。
到了节假日,父母就带着他去乡间或者山野亲近自然。
看到儿子抵抗力太差,总是生病请假,妈妈就趁周末陪他一起骑车去外婆家,一趟来回要4个多小时。
慢慢的,妈妈说很明显能感觉到儿子做事变得特别专注,效率也提高了。
初中阶段,别的孩子一般要在晚上11点左右才能完成作业,他9点前就能全部做完了。
为什么运动能有如此神奇的效果?
为什么那些爱疯爱玩的孩子反而成绩更好呢?
哈佛医学教授约翰·瑞迪,经过多年跟踪调查和大量研究后给出了答案:
运动不仅能健身、锻炼肌肉,还能锻炼大脑,改造心智与智商,让孩子越来越聪明。
因为大脑内的每个神经细胞,都是通过树状分支上的“叶片”相互接触,而运动恰恰可以促进这些分支生长,从根本上增强大脑的功能。
同时,教授在自己的著作《运动改造大脑》中还给出了三个建议,父母可以照着做:
带孩子寻找一种喜欢的运动,然后坚持下去;
不断丰富运动的种类,激发大脑活力;
在运动后,开展具有挑战性的脑力活动。
那么,孩子什么年龄适合什么样的运动呢?
2岁以下
2岁以下的孩子,心肺、脊柱、骨骼等都尚未完全发育,所以应该以建立运动规律为主,让孩子对运动有认知就行了。
比如说,可以让孩子多多练习翻身、爬行,训练四肢的活动能力。
3-6岁(幼儿园时期)
这一阶段是孩子协调性、灵敏性、柔韧性发展的黄金期。
3岁左右,可以尝试骑平衡车和自行车,这可以充分锻炼孩子的平衡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一些攀爬类运动,还有跳绳、踢足球等等,也可以让孩子慢慢尝试。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不适合参加对抗性、竞技性非常强的项目。
6-12岁(小学时期)
孩子进入小学之后,也更加喜欢跳跃、球类运动。
父母可以带孩子出去跑步,或者游泳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还可以适当给孩子增加一些简单的对抗项目,比如击剑、跆拳道。
一些小的负重力量训练,比如仰卧起坐、哑铃操等等也可以尝试。
数据显示,10岁是孩子的发胖高峰期,有些孩子还容易出现激素紊乱,所以每天至少要保证30-60分钟的运动时间。
13-18岁(初高中时期)
进入青春期后的孩子,骨骼质量和肌肉含量也会激增,到17岁基本接近成年人水平,这个阶段孩子的爆发力、速度、耐力等都在快速增长。
篮球、足球、排球、网球等等运动都可以自由选择,主要还是要看孩子喜欢什么。
父母们可以在遵循孩子成长发育规律的基础上,带孩子接触不同种类的运动,让孩子感受到运动的快乐。
做家务的过程,也是塑造大脑的过程
杨霞老师在儿童咨询门诊发现,很多孩子几乎不做任何家务。
有的6岁还在喂饭,8岁还不会系鞋带,去哪儿都要人接送。
而这样的孩子,在学业上也会出现各种问题,比如上课无法专心听讲、写作业非常困难,有的经常丢三落四,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
杨霞老师说,自己的儿子5岁就开始负责扫地、拖地、洗碗等家务了。
大一点了还要给全家做早饭,练就一手好厨艺的同时,也给了大脑锻炼的机会。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研究过,孩子的发育,最早是通过动作来发展思维的,越喜欢动手的孩子,大脑发育越完善。
科学家为了测试脑神经的生长,曾用小猴子做过实验:
五根手指的运动,都在大脑中有对应的指挥区域。如果其中一根手指长期不用,大脑中对应的指挥区域就会慢慢消失。
由此也证实了:大脑神经需要更多的外部刺激才能不断生长。
如果一个孩子没有动手的机会,记忆、判断、分析、思考等等与智力相关的功能也会越来越差。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朱棣文曾说:
“很难想象那些只会念书,连煎蛋、煮蛋都不会的孩子,会懂得怎么做实验。”
他家有兄弟三人,全都取得了博士学位,而妈妈从小就给他们灌输“家务意识”。
妈妈要求他们都要学会做饭、洗衣服、收拾屋子,朱棣文上学时候带的饭菜都是自己亲手做的。
孩子做家务,表面上看起来是“动手”,其实是在“动脑”。
脑科学研究发现,人类动手能力的强弱与脑前额叶的发育密切相关。
因为缺少家务锻炼,现在孩子的脑前额叶发育越来越迟缓。
而脑前额叶的功能包括记忆、判断、分析、思考、操作,是与智力密切相关的重要脑区。
(蓝色部分是大脑的前额叶)
正如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强调的,劳动在智育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尖上。
哪怕是洗衣刷碗、整理书桌这样的小事,都是在塑造孩子大脑,让孩子越变越聪明。
人民日报也曾推荐过孩子做家务年龄对照表,各位家长可以参考执行。
从小“动”起来的孩子
长大后更容易获得幸福
唐江澎校长曾指出当今孩子普遍存在的问题:身体素质差、自理能力弱。
他强烈建议父母,有两件事一定要陪孩子去做:锻炼身体和做家务。
要让孩子从小运动,从幼儿园开始整理东西。
可在很多家长的观念里,运动和学习是冲突的,做家务更会耽误孩子的宝贵时间,只有成绩和分数才是实实在在有意义的。
却忽视了,运动和家务对孩子的一生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有个同事,来公司不到两年的时间,就从普通职员一路晋升到了公司总监。
他上班从没有迟到过一次,每天都是笑容满面地来上班,整个人看起来很有活力。
领导交代的任务,也总是能在规定日期内完成,绝不拖延。
他还特别注重细节,哪怕是一个小标题,也会不断推翻重想,直到自己觉得满意。
他的主动性、责任感、还有那种对工作特别专注投入的精神,让同事们都刮目相看,他也很快就得到了老板的赏识。
别人都问他,你是怎么做到这么有干劲、这么自律的?
他说其实他早就养成习惯了。
他的生活一直非常规律,从小就喜欢运动,哪怕工作了也会每天坚持抽30分钟运动,跑跑步、打打球,时间多的时候就去爬山、游泳。
他还有一个爱好就是做饭,他说自己特别喜欢研究各种吃的,以前做给爸妈吃,现在做给老婆和孩子吃,他很享受这种感觉。
你看,运动和家务从来不是浪费时间的无用功。
它们在塑造孩子大脑的同时,还能让孩子在日复一日中养成独立、专注、坚持、自律的习惯。
而这些好习惯,恰恰能给孩子的未来“添砖加瓦”。
就像哈佛“格兰特研究”所证明的:成功和幸福往往来自在童年时做过的细碎的、看起来毫不起眼的“琐事”。
它们不仅锻炼了孩子的习惯和本能,还在潜移默化中激发着孩子拥抱生活的热情。
孩子总归要离开我们,走上社会,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创造自己的人生。
给孩子一个健康的体魄、生存的能力、向上的心态,他们才能够扛得住人生路上的风雨,接得住未来生活的变化。
所以,别再让孩子成天静坐苦读了,快带孩子一起动起来吧!
-每日教育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