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甲板上的那些事
2025
1.飞行甲板
航母上有一块非常特殊的地方,不仅面积宽广,而且错落有致地设置了各种设施。这是一个其他任何水面战舰所没有,却扮演并起着极其重要作用的场所,可供舰载机起飞、降落和停放,是人员和设备完美结合、高效运用的平台。它就是人们通常所称的飞行甲板。航母飞行甲板要承受舰载机降落时的巨大冲击力,是航母最上层的甲板,起到相应的保护和隔绝作用,因此要求飞行甲板的强度很高。
早期的航母飞行甲板表面只能铺设一层木质甲板,而现代航母的飞行甲板表面早已改为全金属;随着冶金技术的发展,航母飞行甲板用钢的材质越来越好,屈服强度越高。现代大型航母飞行甲板的厚度普遍在80~100毫米,小型航母要再薄一些。其结构普遍采用多层结构:①最上层。是防滑涂层,由防滑粒料、阻燃材料和成膜树脂组成。防滑涂层除防滑外,还可以保护钢质底材不受海水和盐雾的腐蚀,并能提高甲板耐高温冲刷能力。②中间层。是特种钢板,是主要承力结构。③下层。是凯夫拉材料和其他阻燃、降噪材料组成的内衬。
时至今日,有许多国家可以建造比航母还要大的商船货轮,但却不能建造航空母舰,甲板技术难度大是其关键原因之一。
◎ “尼米兹”级CVN–75“杜鲁门”号飞行甲板上的舰载机
2025
2.挡流板
众所周知,喷气式舰载机在弹射起飞前,发动机就已全速运转。此时,它会向后喷射出高温、高速燃气流,对人员和器材危害甚大。这时,弹射器后方张起的挡板可使燃气流向上偏转,不会喷向后面甲板。这种挡板也叫“偏流板”或“燃气挡流板”。
挡流板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喷气式舰载机搭载上航母时期,当时美国航母甲板还是木质的,美国海军发现舰载机尾部后端喷出的喷气发动机高温燃气会直接对着甲板,这样烘烤时间一长,极易引起火灾。经过摸索与研制,航母上开始使用挡流板并沿用至今。通常,一部现代弹射器的后面一般都装着一组3~4块,甚至更多燃气挡流板。每当单发飞机起飞时就张开正中一块,而如果是双发飞机起飞,就必须多块挡流板一起张开。这样,它所喷出的火焰就会被引导至上部,不会对后面的设备、飞机和人员造成伤害,也不会影响到后续飞机弹射的起飞作业。
◎ 舰载机准备起飞,挡流板打开
实际上,一块看似不大起眼的燃气挡流板,结构却十分复杂。它不仅是甲板、设备、人员和飞机的“保护”屏障,而且本身还有助推的功能。
◎ 打开状态的挡流板
2025
3.升降机
大型航空母舰最多装载有近百架飞机,当然不能都放在甲板上,一部分飞机只能停在飞行甲板下面的机库里。飞机停放在机库中,就有个搬进和搬出的问题,这就需要飞机升降机。因此,有人称其为舰载机的“搬运工”。航母升降机是航母上的垂直运输工具,主要往返于航母甲板与机库之间,用来运送战机。每艘航母都有机库,有了机库,战机就有了更好的家,既不受风吹雨打,又避免了占据更多的甲板空间,而且在机库里还方便对战机进行维护与保养。有了升降机,战机就可以很方便地往返于甲板与机库之间,更利于战机的调配。
在航母上,不可能像日常高楼那样配有电梯前室、电机室及控制室,否则会使航母甲板的上层建筑过于庞杂,明显影响战机的调配和周转;还会使航母稳定性变差,重心上移。
最早的航空母舰并没有升降机,如早期的日本航母就没有升降机,共有三层甲板:最上层是降落甲板;中层和下层甲板为起飞甲板。起飞甲板与机库相通,飞机一推出机库,立即就可起飞。当时有名的“赤诚”号、“加贺”号等航母都采用这种起飞方式。
◎ 舰载机正在入机库
随着飞机起降速度大幅提升,升降机便开始普遍上舰。不过,“二战”之后,航母升降机大多采用舷内式,布置在飞行甲板的中线上,给舰体的纵向强度带来损失,需用几百吨钢材来补差,而且占用的有效空间较大,装甲防护也差,特别是不能同时弹射和回收飞机。
◎ 航空母舰舷内式升降机
为了克服舷内式升降机的缺点,适应飞机同时弹射和回收的需要,保证舰体纵向强度,设计师们对此进行了改良。很快,一种新的升降机布置方式在新造航母上出现,这就是布置在航母甲板舷侧的舷侧升降机。美国战后建造的大型航母全都采用舷侧升降机。
◎ 航空母舰舷侧式升降机
2025
4.拦阻索
拦阻索是航空母舰拦阻系统的一部分,属于飞行系统的核心装置之一。英国是最早发明和使用拦阻索技术的国家。然而,时至今日能独立生产拦阻索的国家依然寥寥无几,只有英国、美国、俄罗斯和中国,其他国家基本没有掌握这一技术。
◎ 航空母舰上的拦阻索
作为航母“拳头”的舰载机,能否从航母上顺利起降是航母技术的关键。与起飞相比,高速飞行的舰载机在摇摆起伏不定的航母上降落的难度不言而喻,这除要求飞行员具备高超的技术和出色的心理素养外,还离不开可靠的飞机拦阻装置,以帮助舰载机在长度有限的甲板上迅速减速和停止。
◎ “尼米兹”级航空母舰上的拦阻网
2025
5.光学助降系统
光学助降系统是继蒸汽弹射器、斜角飞行甲板之后,现代航母的三大技术中最杰出的发明。光学助降系统的出现,摆脱了单纯依靠飞行员或着舰指挥官(LSO)的目视观察与个人经验引导飞机着舰的传统,让飞行员有了可靠的降落参照指示体系,是航母舰载机降落引导技术的革命性进步。
◎ 光学助降系统
随着计算机技术进一步发展,使得舰载机降落有了更为先进的全天候、全自动助降系统。该系统常常被安装于舰岛的上后部,为一部高精度引导雷达,主要负责测出飞机降落时的实际位置和运动参数、航母飞行甲板的运动参数并汇入计算机,计算出准确引降数据,由无线传输系统发射到要着舰的飞机上;着舰飞机上的接收装置收到信号后,自动驾驶仪会自动修正误差,操纵飞机准确降落。这种系统在云层低、能见度为零的情况下,能引降3~4海里范围内的飞机。它还配有助降电视,引降员可以坐在荧光屏前,监视飞行甲板上的降落情况,飞机降落的间隔时间为30秒。
◎ 舰载机着舰示意图
2025
6.甲板上的“七彩虹”
通常,一艘大中型航母飞行甲板上的作业人员多达成百上千人,分别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这无疑成为航母上一道亮丽的“七彩虹”!航母上作业人员的主要工作是保障飞机在甲板上顺利起降,他们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不仅工作条件比较艰苦,而且还要冒着极大的风险,经常在喷气式发动机巨大的噪声、猛烈的海风,以及高温、雨雪等恶劣条件下执行战斗保障任务。此外,还有被飞机起飞时的喷气气流抛入海中或吸入进气口的危险。其中,起飞弹射器指挥官(“射手”)的任务最艰巨,其经典手势就是“射手”动作。首先,让我们具体看看这些人员的“七彩”服饰。
◎ “七彩虹”工作人员正在甲板上检查
以美国航母为例,按照司职分为七类,其中每类都着有色运动衫(或显眼的外套),故被形象地称为“七彩虹”。
◎ 航空母舰甲板作业人员着装司职分类表
2025
7.甲板人员的手势
甲板人员的手势,是甲板人员工作的对接信号,是下达指令、交流信息、完成作业的重要行为方式和约定俗成的基本动作。
1922年,美国海军历史上的第一艘航空母舰“兰利”号正式服役。当时,“兰利”号上的一位军官名叫肯尼思·惠廷,为评估飞机降落技术,他每次都用照相机记录下飞机降落的过程。而在没有任务时,他就在甲板尾部角落位置用各种姿势观察飞机降落。而正是他这些独特的姿势,让飞行员在触底降落时一目了然。后来,飞行员发现肯尼思·惠廷的身体语言对着舰的起降很有帮助,于是建议负责降落的甲板工作人员学习这些姿势,从此一套完整的舰载机起降协调手势动作出炉。“二战”爆发前,肯尼思·惠廷的手势动作已被广泛使用,并逐渐成为今天看到的这套动作手势。
为了保障战机顺利起飞,航母上起飞弹射器指挥官(“射手”)的任务最艰巨,责任最重大。他要负责监督完成战机起飞前的所有准备工作,之后与机组人员互致军人的祝福,还要在飞机起飞前再次检查飞机和弹射轨道,再次确认飞机已准确引导在弹射轨道中轴线上,机上固定锚锚链和固定制止器固定正确,蒸汽弹射器的压力符合飞机起飞质量,襟翼调整到了必需的角度,弹射轨道上没有障碍,蒸汽导流槽已升起。
◎ 美国航母“射手”手势
然后,“射手”开始采取一种简短的、独特的姿势下达起飞命令:侧屈腿,食指和中指指向飞机起飞方向,其余手指握拳,脸背对起飞方向。这是美军航母上最典型的特定手势,任何人都不会混淆。弹射器操纵员在接到这一手语指令后,按下发射按钮,蒸汽式弹射器能在2秒之内,使质量达30多吨的现代化舰载机以260~300米/秒的速度,飞离弹射轨道,起飞升空。
2012年12月24日,我国辽宁舰顺利完成歼–15舰载机起降训练,网上顿时一片欢腾。画面中,起飞指挥员指挥歼–15起飞时的帅气动作,被称为“航母style”。网友纷纷自拍上传自己的“航母style”照片,来表达对中国航母实现舰载机起降的欣喜之情。
2025
2025
01-17热文
01-07热文
扫一扫 关注我们
2025
微信号丨大美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