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成为经理之后,特别享受当老大的感觉。当看到员工做错事时,他会说,“你放着,我来”。当他熬夜帮下属做好,下属特别感激时,他自我感觉非常好:这才是当老大的样子,老大就是要有担当啊!
其实这是不对的。
在这种状态下,他享受的不是“管理者”的成就感,而是“被依赖者”的成就感。
有些经理可能会说:可是他们不会,而我擅长。如果我不做,任务就完不成。
如果这样想,那就是拿着经理的工资干员工的活。如果一直延续这种管理模式,还有个大问题:经理会永远都在管理一个工作室、小团队,永远成长不起来。因为他的“格局”不够大。
什么是格局?格局,就是你能管多少人,做多大事。你能管的人越多,做的事就越大。
有一次,西贝餐饮集团的董事长贾国龙带着他的团队,给领教工坊的一个私董会小组做分享。贾国龙讲了一小会儿,说下面的事情我就不知道了,我请我的同事来讲。在听的过程中,有人会问一些问题,并会询问贾总的看法。贾国龙说,“我真不知道”,然后对他手下的高管说,“你来回答一下”。
这些场景给了小组的领教(企业家教练)非常大的触动,因为大家都能看出来,贾国龙是真不知道。很多具体的事情他已经完全不知道了,他就管公司的几个副总裁,他心中装的主要是人,而不是事。公司的绝大部分事,都装在他下边那些管理者的心里。
一个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是那些产品吗?从来不是,而是那些把产品做出来的人。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定要做减法,去做真正重要的事。想要把事业做大,一定要懂得分享,分享利益,分享权力。
说了这么多,你可能还是觉得自己只是个小经理,心里当然要装事了。这是对的,但是,你从员工走向经理,从经理走向总监,未来要成为副总裁、CEO,这一步一步都是从关注事到关注人的过程,这是一个格局不断放大的过程。
想做到只看人不看事,要靠授权。
很多人对授权这件事有很大的误解,他们认为这件事已经交给你了,到时候你一定要给出结果。这不是授权,他们交给你的是事情,是责任。但授权并不是授责,更不是分配工作。
授权授的是什么权?决策权。关于什么的决策权?管人、管钱和管事的权力。
那到底该怎样授权呢?授权有五个级别,你可以对照着看看,自己是第几级。
指挥式授权:员工按照命令和指示工作
管理者把自己当成三头六臂的人,自己是头,下属是手,完全不需要思考,自己说什么下属就做什么,这就叫指挥式。
指挥式是很多管理者一开始最常用的授权方法,至少他把要做的具体事情交出去了,事情不是自己做了,而是别人做了。这就挺好了,已经往前走了一步。
批准式授权:员工在取得上司批准后工作
员工思考,但是决定由经理来做,这是批准式。员工问:“经理,这个问题怎么办?”经理说:“你在下班之前做两个方案,我们来聊一聊,看看哪个方案更好。”员工拿着两个方案过来找经理,经理问他:“这个方案和那个方案的缺点分别是什么,怎么改进?”员工说,应该这么改进……经理听完,说:“不错,你去干吧。”这就叫批准式。
批准式意味着经理开始用到别人的脑了,但只用了一部分,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经理手中。经理已经往前迈了一大步,不再只用别人的手了。
把关式授权:员工在关键环节请示批准
一件事有七个环节,经理认为其中第三个环节最重要,因为涉及向供应商付款。经理对员工说:“付款环节让我看一眼,其他六个环节我就不看了,决定都由你来做。”这就叫把关式。
这时,经理在很多事务上已经全部用员工的脑了,只不过关键事务还是在用自己的脑,也就是说,除了用了员工的手,更多还用了员工的脑。
追踪式授权:员工在过程中先斩后奏
在一件事的整个流程中,员工可以先斩后奏,可以不请示,但是做完之后还是得向经理报告。这就叫追踪式。这时,经理已经授予员工80%的决策权了。
从指挥式授权到追踪式授权,员工最初犯错的可能性会变大,但是,因为在实践中员工的能力也锻炼得越来越强,所以最终犯错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小。
委托式授权:上级只关注结果
“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别来问我,我只看最后有没有把‘城池’拿下”,这就是委托式授权。
这种授权方式常见于高层管理岗位,如CEO、CFO(首席财务官)、CTO(首席技术官),以及所有合伙人级别的管理层。委托式授权的本质,是这件事已经是下属的事了,而不再是上级的事,双方之间是结果交付关系。
这五个授权级别,本质上就是从授权“怎么做”,到授权“是什么”,再到授权“为什么”。
基于“怎么做”授权的,你用的是别人的手和自己的脑,你只能管6~10个人。
基于“是什么”授权的,你用的是别人的脑,“这件事你必须完成,至于怎么完成,你自己想办法”。这时你大概能管10~100个人。
基于“为什么”授权的,你用的是别人的心,“我们一定要到达目的地,因为到达目的地之后,我们将获得巨大的胜利”,比如微软所说的“我们能让全世界每个家庭都有一台电脑”。用别人的心的时候,你能管100人、1000人、10000人,多多益善。
要有足够多双眼睛,才能让问题浮出水面;要有足够多个头脑,才能让问题得到解决。
稿件来源 | 《关键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