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拥有令人心驰神往的诗和远方——厚重的历史文化是“诗”,秀美的自然风光是“远方”。

  今年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大力发展全域旅游……这些都是两会热议话题。如何让安徽的“诗”与“远方”更好地联结?围绕文旅融合,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出实招、话心声,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贡献文旅力量。


大美安徽 摄影 刘玉才

  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进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全域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休闲度假、创意、医疗康养、体育赛事等产业。

  宿松县是皖西南大地上的“千年古县”,也是一幅描绘绿色生态的“山水画卷”。“我们将全面贯彻省两会精神,积极融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突出‘诗意山水、滋味宿松’主题,打造中国醉美湖乡。”安徽省人大代表,宿松县委副书记、县长许晓峰说,将围绕休闲度假、医疗康养、赛事体验三个重点,立足场景牵引、开发线路产品,完善节点设施,创造更多价值,助力农业和制造业发展,从而实现农文旅、医康养一二三产业融合。

  对标沪苏浙等地,我省大部分县市文旅融合不深,对县域经济带动不足。为此,省政协委员陈睿建议,加快编制县域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纳入省“十五五”重点产业布局。推动硬件升级,构建“快进慢游”交通网络,培育高端酒店、精品民宿,推进智慧景区、智慧度假区、智慧街区,提升县域旅游的便捷性和体验感。“用好文化引擎,深入挖掘利用徽州文化、长江文化、淮河文化、大运河文化、黄梅戏文化等,讲好安徽‘小城故事’。”


烟雨宏村美如画 摄影 符秀云

  陈睿举例说,可以聚焦地方文化特色,培育一批标志性文旅项目。例如,在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中,发展休闲度假、创意经济、医疗康养等项目;在合肥科创旅游高地建设中依托科创优势,发展科创研学等项目;在大别山地区开发红色文化体验项目;在皖北重点培育中医药健康旅游、生态汽车营地等项目,推动全省县域旅游差异化发展。

  “我们将丰富的人文和非遗文化与安徽旅游相融合,安徽不再仅仅是两山加一湖,它更是一个充满文化色彩的人文安徽。”省人大代表姜红说。她建议我省应加快绘就“交旅融合”新场景,特别是着力打造江南奇遇公路、德上走廊、茶旅风景道、徽州天路等旅游线路,打造出一批富有特色标杆的旅游风景道,让游客在大美安徽一路打卡、一路游玩。同时应持续加强“皖美好物”区域公用品牌宣传力度,链接更多全省特色农产品,特别是徽茶、徽菜、皖酒、皖宴,打造更多的“旅游+农产品”。

  “徽州文化底蕴深厚、魅力独具、内涵丰富。”姜红表示,要将徽州文化融入研学演艺、文化节庆、体育赛事等旅游体系,通过创意策划与现代表达,形成具有特色的深度文化旅游产业。


人们在全椒县太平文化广场观看舞龙表演 摄影 刘玉才

  文化旅游业一头连着游客的“诗与远方”,一头连着当地的经济发展。

  近年来,我省聚焦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目标精准施策,“美好安徽·迎客天下”正成为享誉全国、走向世界的“金字招牌”。但相较于长三角地区,还存在产业体量不大、领军企业不强、融合程度不深、金融支撑不足等问题。对此,省政协委员,省文化投资运营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曹杰呼吁,搭建全省文旅产业大平台,推进政府、企业、消费者三向发力,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我省支柱产业。

  “推进更深层次文旅资源整合,明确培育的龙头企业、建设的标志性项目、打造的特色产业,推进一批‘小而美’‘小而精’项目。”曹杰建议,盘活利用闲置低效资产,促进要素资源向大企业集聚,打造全国旅游20强企业。以龙头企业实施重大项目,带动链上企业、中小企业发展。


长三角文博会上,安徽文投展区的歙县竦口窑陶瓷 摄影 刘玉才

  “滁州明光以生态立市,特别适合发展旅游业。省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到‘以文为魂,以水为脉’,我们明光市女山湖镇就是一个有山有水、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省人大代表孙娇娇说,女山湖镇是一座有着千年文化积淀的古镇,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女山湖镇是一个既有仙气又有灵气的地方,特别适合发展全域旅游,但是旅游业投资大、见效慢,且需要长期投入,希望政府在我们明光市女山湖镇旅游发展上给予一定的资金保障和政策倾斜。”孙娇娇说。

  “安徽,这片融合了淮河之韵、长江之魄、徽州之雅、红色之魂的土地,以黄山为骨,文化为魂,绘就了一幅斑斓的画卷,尽显其独特风情。”省政协委员王宇靖说,安徽不仅人人都是“迎客松”,也是游客眼里“诗和远方”的缔造者。为了加速提升安徽文化旅游整体竞争力,她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包括深化文旅融合,强化顶层设计,打造特色创新项目,确保各地市有主打旅游产品,形成差异化发展;同时,激发全民参与,构建创意平台,鼓励民众贡献旅游创意,建立反馈与奖励机制,提升旅游创意与实践活力;实施文化基因解码工程,全面普查文化元素,挖掘文化内涵等。


徽风皖韵闪耀长三角文博会 摄影 刘玉才

  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蕴含着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密码和动能。

  省人大代表吴宏斌带来了关于建设华龙洞省级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议。“华龙洞遗址的保护利用意义重大,对于增进文旅融合、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以及明确产业定位都具有重要作用。”吴宏斌说,2024年在省市政府大力支持下,华龙洞遗址保护利用工作取得了重要突破,希望未来政府给予更多政策和资金支持。“建设华龙洞省级考古遗址公园,以保护华龙洞遗址和服务考古工作为首要目的,同时通过精心设计的遗址展示和文物展览,向游客揭示华龙洞遗址的深刻内涵和考古价值,让华龙洞遗址的价值得到充分彰显,使历史文化遗产惠及社会。”


华龙洞遗址

  “做好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的打造工作,要深入挖掘皖南地区文化资源的核心内涵和时代价值。”省政协委员、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叶润清认为,要运用考古学、文献学、历史地理学等多学科综合研究,为皖南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他建议,全力推进皖南地区文物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借助“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重大课题和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契机,深化对皖南文化遗产的认识,让古老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庐剧作为我省主要传统地方戏之一,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其保护与传承日益成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文旅事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安徽省人大代表、合肥市庐剧院院长段婷婷带来了关于非遗戏曲传承发展助力文旅深度融合的建议,希望做好庐剧戏曲传承、挖掘文化内涵,同时促进传统非遗戏曲助力文旅发展。“建议结合庐剧的文化特色,开发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文化旅游产品,同时通过举办一些节庆活动,打造特色品牌,以新形式吸引游客参与,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影响力。”(记者 吕文卫 张毅璞 彭旖旎 杨雪 李浩 刘玉才)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