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1994年的春天,陕西韩城市雷寺庄林区的工作者发现了一种非常珍稀的鸟儿。

这种鸟儿之前在这里可没有出现过。

但它在我国历史上不仅是重要的文化符号,还受到很多文人雅客的赞许,就连历代的武将都非常喜欢它。



但它之所以受人欢迎并不是因为它的肉有多么好吃,而是它性子凶猛,“骁勇善战”。

但是它的数量少,所以目前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最初韩城市雷寺庄发现它们的时候数量也只有勉强100来只,这个数量可以说是少之又少。



那么30年的时间过去了,这种鸟儿如今的情况怎么样了呢?

«——【·备受喜爱的鸟·】——»

这种非常稀有的鸟类名叫褐马鸡,是雉科马鸡属鸟类。

褐马鸡的个头比较大,体长通常在80厘米以上,大的能长到1米多。



它的头顶羽毛呈绒状,如同戴上了一顶柔软的绒帽,尾羽有22枚,带有紫蓝色的金属光泽,非常漂亮。

从战国时期开始,褐马鸡的尾羽便被赋予了特殊的用途,成为了武将帽盔上的装饰。



当然用褐马鸡的尾羽做装饰并不只是因为这样比较好看,更多的还是因为它们认为褐马鸡非常“英勇”。

比如《禽经》里记载:“‘褐’,毅鸟也。毅不知死。” 这也让褐马鸡得了一个名字“毅鸟”。

意思就是褐马鸡的性子非常坚毅,在争斗时勇猛决绝,而且这种战斗至死方休。



所以褐马鸡本身代表着勇敢、坚毅、不屈不挠的精神,成为了一种精神符号,激励着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勇往直前,毫不退缩。

这样的斗争精神在古代社会中被赋予了极高的价值,于是褐马鸡就成为人们崇尚的对象。



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觉得这种鸟十分适合鼓舞战场上的将士,所以就用褐马鸡的尾羽装饰武将的帽盔,这种帽子叫做“鹖冠”。

这一举措,旨在激励军队将士在战场上勇往直前,不畏生死,“直往赴斗,虽死不置”。

从那以后,这种用褐马鸡尾羽来做武将帽盔材料的制度就流传下来,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



它代表着武将们的英勇无畏和忠诚担当,激励着他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保家卫国。

三国时期,曹植也曾写过《鹖赋》,对褐马鸡进行了生动且深情的赞美,将褐马鸡勇猛刚烈的习性展现得淋漓尽致。

当然,社会动荡不安的时候,人们渴望拥有像褐马鸡一样的精神品质,以在乱世中生存和奋斗。



曹植笔下的褐马鸡,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英雄象征,激励着人们在困境中坚守信念,奋勇拼搏。

那么褐马鸡的数量为什么这么少呢?

«—【·为何数量这么少?·】—»

褐马鸡主要生活在1100到2600米的地方,一般生存环境中都有茂密的森林、丰富的植被以及清澈的溪流。



褐马鸡不怎么会挑食,平时能吃的东西有很多,但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

在温暖的春季,它们会采食野韭的根、蒲公英等,夏季,北柴胡就等成为它们的主要食物来源。

秋季的时候山楂、裸燕麦等的果实成为褐马鸡的最爱,而在寒冷的冬季,食物相对匮乏,它们则主要以乔木、灌木的种子为食。



当然,褐马鸡偶尔也会找些虫子之类的动物吃,为自己的食谱增添一些蛋白质。

褐马鸡比较喜欢白天活动,它们的觅食方式比较多样,大多数时候都是边走边吃,遇到高处的食物,它们还会灵活地跳跃起来啄食。



除了繁殖期,褐马鸡多集群活动,尤其在比较冷的冬天,为了抵御严寒和天敌,它们常常聚集在一起,群体成员有时可达到30多只。

在群体中,有一只“首鸡”,它肩负着重要的职责,比如早上的时候叫同伴起床,带路寻找食物丰富的地方,并且时刻保持警惕,为群体站岗放哨。



褐马鸡主要的运动方式为奔走,它们的腿部粗壮有力,在山林间奔跑时速度极快,能够轻松穿越复杂的地形。

虽然褐马鸡的飞翔能力相对较弱,但在觅食时偶然也会飞翔,发情时会进行浪漫的婚飞,展示自己的魅力,吸引异性的注意。



曾经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中,褐马鸡的分布范围曾十分广泛,比如根据一些资料能推测出华北、东北、西北,甚至长江以南的部分地区都有它们的身影。

但到了近代之后,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褐马鸡的栖息地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



大规模的森林砍伐,使得它们赖以生存的家园逐渐减少;过度的捕猎,更是让褐马鸡的种群数量急剧下降。

在种种因素的影响下,褐马鸡的分布范围不断缩小,许多曾经有它们踪迹的地方,如今已难觅其身影。



如今,褐马鸡的分布范围已经大大缩减,只有山西、河北、陕西和北京等一些地方才能见到了。

在陕西省,褐马鸡主要生活在黄龙山地区。

发现褐马鸡之后,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强了对褐马鸡栖息地的保护,截止到2024年,这地方已经有差不多2000只左右的褐马鸡了。



在山西省,褐马鸡的分布范围也比较广泛。

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在2022到2024年进行了一个褐马鸡物种的专门的调查,结果发现当地的褐马鸡已经超过万只了。

在河北省,褐马鸡主要分布在小五台山地区。



经过保护,小五台山野外褐马鸡的数量也已经增加到2600多只。

未来,我们仍需继续加强对褐马鸡的保护工作,不断完善保护措施,持续改善其栖息地环境,确保这一珍稀物种能够在地球上长久地生存下去。

参考:
渭南青年网《“东方宝石”褐马鸡》2024-4-25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