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治理工作离不开法治。一来,社区里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化、专业化,例如涉及业委会的选聘更换、房屋的维修、电梯的加装等,需要吃透现行法律法规,才能更好地推进工作。二来,伴随全民法律意识提升,知法懂法用法已经是一个社区干部的必备技能。只有充分的法律知识武装,才能提升自身的专业度和信赖度。近年,通过各部门协同、互动,黄浦区着力将法治保障送到基层去,为每个社区干部赋能。
十项全能的“平安网格长”
基层工作压力不断挑战极限,基层原有的资源力量往往难以招架。与此同时,基层治理缺乏专业化机构支撑,部分工作人员培训不足,影响治理效能。基于这些基层社会治理中所面临的短板问题,黄浦区委政法委结合工作实际,创新性推出了“平安网格长”项目,组织发动政法青年干警深入基层,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提升社区治安水平,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并不断增强居民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记者了解到,“平安网格长”项目组织发动区政法各单位50名青年干警,与区内10个街道进行组团式结对,赴基层一线进行为期一年的实践锻炼。在网格长的选拔上,区政法各单位严格按照标准,确保选拔出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青年干警担任“平安网格长”。
为了让网格长们能够迅速适应基层工作,区委政法委还专门开设青年干警培训班,提升网格长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这些培训涵盖基层治理理论、法律法规知识、矛盾调解技巧、心理疏导方法等多方面,全面提升青年干警的综合素质与实战能力。通过邀请专家学者授课、分享成功案例、开展实战模拟等形式,不断强化网格长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确保每位网格长都能成为基层治理的行家里手,更有效地服务于群众,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全副武装”的网格长们到基层后,一方面要利用专业优势,举办讲座、发放资料,以案释法;同时,也要关注特殊群体,提供精准服务,如法律援助、心理疏导等。特别在矛盾纠纷化解方面,网格长需要运用法律知识协助调解,提高化解效率。
年轻的平安网格长在社区工作
据介绍,自“平安网格长”项目实施以来,50名青年干警在强化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坚持因地制宜,向基层放权赋能,减轻基层负担,并推动共建共治共享,建设基层治理共同体。
如今,黄浦区每个网格都有明确的“平安网格长”负责,形成了覆盖全区的网格化管理网络,通过智慧社区平台和社区警务平台的建设,实现了信息的实时共享和资源的有效整合,在专项活动期间,网格长们共下沉街道并开展了各类活动153次,确保了治安问题能够得到及时发现、快速响应和有效处理。
“社区法苑”来了讲师团
在黄浦区五里桥街道,因辖区内人口密集程度高、老龄化程度高,基层民生诉求多样化、矛盾纠纷类型多样化,在物业管理、居民自治、邻里纠纷等方面矛盾明显增多。
为了把“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社区氛围培育起来,预防和减少社区内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促进社区的和谐稳定,五里桥街道在辖区范围内、群众身边建设了一批“社区法苑”。“社区法苑”的讲师们来自派出所、检察院、法院、司法所、律师事务所、心理咨询机构等,还有不少法律专家、社区干部、居民骨干共同参与。比如,打浦居委就在社区中挖掘出了一个“法律传承家庭”,邀请祖孙两代调解员讲述不同时代背景下的调解工作。
“社区法苑”送来法律咨询服务
课程的内容是根据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设置的,包括基础法律知识、法律实践、法律案例分析等课程。此外,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居民,“社区法苑”还会专题开展消防安全、反诈宣传、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禁毒知识宣传、日常110接处警宣传、禁毒知识、急救知识、犬只管理、未成年人保护、社区治安防范等相关培训。
“社区法苑”带给社区的,不光是锦上添花的培训课程,这两年,伴随基层业委会换届工作的推进,社区呼唤专业法律服务的声音越来越强。“社区法苑”在设计之初,就把其中一个重要职能确定为,为业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提供了全方位的法治保障,全过程保证人民民主,妥善化解矛盾纠纷,推动业委会换届改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操作指南。
一方面,成立由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法治带头人)、司法所工作人员、居委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普法志愿者及业主法律从业者组成的换届工作指导组,加强党对业委会换届改选的组织领导。同时,“社区法苑”还开设专题法治培训班,邀请熟悉基层治理领域的专家对指导组人员开展专题授课,确保换届改选在党领导下走法治轨道。
另一方面,组织法律团队深入宣传换届改选的重要意义、政策法规,结合换届改选方案制定、业主登记等重要节点,开展法律咨询,为业主答疑解惑。同时,以开设互动法治课堂为契机,了解业主诉求,掌握重难点、群体性问题,搭建起依法有序的沟通桥梁。
在“社区法苑”的助力下,五里桥街道不少社区顺利完成业委会换届改选,也增强了业主自治意识、法治意识,调动了业主参与积极性。
为社区消防安全筑牢“防火墙”
在人口密度较高的黄浦区,消防一直是城市安全的重中之重。通过法治保障,为社区消防安全筑牢防火墙,近年来各个社区主动展开探索。
打浦桥街道地处黄浦区西南部,属于住宅较为集聚地区,辖区共有高层住宅小区37个、楼宇168幢。但部分高层住宅小区建造较早,同时伴有小区产权不明晰、物业管理混乱、业委会缺位等问题,导致消防设施无法得到及时的更新、维护,超龄“服役”成为常态,消防系统控制柜失灵、消防水管锈蚀严重、消防泵损坏、消防水与民用水混用等消防安全隐患逐渐显现,无法满足新形势下消防安全需要,天天花园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天天花园1997年交付使用,使用年限已接近30年,在2023年进行的消防设施勘察中发现其存在消防设施严重瘫痪,管道破损老化严重等重大消防安全隐患,并被黄浦区列为重点督办整治小区。
街道在深入分析研判调研数据基础之上,主动支出托底资金为问题较严重、隐患难处理的楼宇增配消防器材,细化各项具体任务目标,建好问题清单。同时,多次同业主沟通交流,引导更多业主加入支持消防设施修缮的队伍中,为推进修缮打下坚实基础。
业主的思想工作做好了,可修缮工作仍然面临着巨额维修费用这道绕不过去的坎。充分运用法律思维,街道把修缮全流程放在阳光下,施工单位由小区业委会会同物业公开公正竞标遴选,修缮方案由业主中懂消防的“行家里手”参谋把关,施工过程由业主和物业进行监督;又邀请消防、房管等部门,从专业角度出发,对修缮方案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助推修缮工程顺利启动;街道还从流程合规的角度,对召开业主大会相关内容进行指导,增加透明度,保障业主知情权,高质量推进修缮。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天天花园历经两个多月就顺利完成了消防系统控制柜、消防水管、消防泵的更换,重新铺设管道将消防水与民用水区分开。
思南居民区建设电动自行车充电站
瑞金二路街道地处衡复历史风貌保护区,砖木结构的老旧房屋分布广、居民老龄化程度高。为了彻底解决非机动车充电问题,思南居民区启动了电动自行车充换电试点项目。在社区内较大的公共空间,打造标准化集中充电车棚,将固定充电桩优化成导轨式充电插座,增加充电位数量。同时,创新设计“一户一插”“一座两插”分布式充电插座,为居民提供安全便捷的“家门口”充电服务。
为推动形成智能充电装置日常使用管理的常态长效机制,社区还制定了《思南社区非机动车充电设施使用导则》,该导则经人大代表、社区律师、充电设施使用代表的共同评议,进一步规范车辆有序停放、安全充电行为。
人手一本《社区法律通关秘籍》
去年底的一天下午,32位黄浦区社区工作者,从一个特殊的“学校”毕业了。这是黄浦区委社会工作部主办的“黄浦计划”,自2018年启动至今,已走过了六期。
该计划针对黄浦区基层治理中的实际问题和需求,创新推出了“争做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社区法律主题系列活动”,以期增强社区工作者在基层治理中尊重法律、崇尚法律、运用法律的法治意识与能力。参与的社区工作者们,还将被赋予一件“秘密武器”——《社区法律通关秘籍》,虽然只有薄薄几十页纸,却浓缩了社区问题矛盾的解法。
半淞园路街道西一居民区主任来斐是“黄浦计划”第六期的学员,她说,参加计划以来,讲座和知识竞赛等形式大大丰富了社区干部的法律知识。“但对于我们基层工作者来说,更迫切的需求是怎么将这些法律知识用在社区的日常工作中。最好能有一些场景的展示,让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思路更具象。”听到了社区干部们普遍的呼声,黄浦区委社会工作部与司法局便着手推进《社区法律通关秘籍》的撰写。
编撰组面向“黄浦计划”第六期带教书记、学员等近40位资深社会工作者收集了80份日常工作中解决社区邻里纠纷、商居矛盾、噪声扰民等相关的实际问题和解决方案,学员们自己设问、自己尝试回答,并邀请专业律师对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行分析和点评,将一个个社区中的鲜明案例转变为规范、严谨的法律样本。修订后,《社区法律通关秘籍》将向全区社区工作者发放,让广大社区工作者更有沉浸感和体验感,并鼓励更多的社区工作者加入“编辑者”的行列。
“翻开这本《秘籍》,大家会发现,法律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它其实和我们日常的社区工作密不可分。”来斐介绍,她所在的居民区旁边的西凌家宅路,是黄浦区少有的商居两用骑楼建筑,走几步就有美食。生活便利的同时,油烟、噪声扰民、隔油池的排污等问题也使得老百姓怨声载道。
去年6月,通过街道第一网格工作站的牵头,西一居民区组织召开了零距离家园协商会议。在会上,居民提出了和商家的矛盾,环保部门给予了解决方案,会后大家达成了初步解决方案,商家同意对总的油烟管道进行清洗。“本来,我以为管道清洗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只要商家出钱,第三方上门清洗,但是实际情况远比我想的复杂。在这个过程中,‘黄浦计划’为我们请的法律顾问——金源方程律师事务所的王德杰律师给我们签订清洗合同提供了专业的法律支持,帮助我们用法律的手段避免了许多潜在的风险和隐患,这也让我更直观地意识到,法律不是那么高不可攀,而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黄浦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这本《社区法律通关秘籍》能够成为黄浦区甚至更多社区工作者的“手边书”,作为实用、可读的工具,引导社区干部在基层治理中更加尊重法律、崇尚法律、恰当运用法律,成为用得了法、办得成事,知识丰富、能力出众的社区工作者。同时,“黄浦计划”也将进一步关注社工“全成长周期”、构建社工全方位能力体系、提炼社工全领域治理经验,不断探索实践升级模式、完善实训培优体系、建立实战提能机制。
青年干警在居委当助理
“我在居委当助理”。这是这两年每个黄浦区人民法院的青年干警都必须经历的一段职业生涯。如今,青年干警占到整个区法院队伍的一半。他们几乎都是从家门到校门、再到院门的“三门”干警。其中近70%还是外地来沪,没有经历过上海的社区生活,群众工作能力欠缺,容易在工作中机械司法、就案办案。为了让年轻干警走到群众身边去,沾一沾弄堂小巷中的烟火气,一项“我在居委当助理”的行动应运而生。
根据行动安排,一批青年干警脱产1—2周,深入南京东路街道、外滩街道、老西门街道等社区一线,担任居委书记、主任助理。一方面,他们要围绕电信网络诈骗、交通事故赔偿、案款执行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问题,发挥专业知识优势,通过发布审判白皮书、典型案例、法律知识宣传册,灵活运用脱口秀等普法宣传形式,为社区居民、居委干部等群体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另一方面,还要协助居委干部一起推动“两旧改造”“电梯加装”“整治停车难”等“零距离家园”建设工程;并帮助化解一些邻里矛盾纠纷。
金融审判庭法官助理周晔在老西门街道工作期间,就帮助社区干部解决了一起因水管破裂引起的邻里纠纷。原来,5年前,楼上人家发生漏水后,赔偿了楼下邻居的漏水损失费500元,但当时并未能彻底解决漏水问题,在之后的几年内陆续有渗水情况发生。直到前年,楼上又大面积漏水,给双方都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和生活的不便,矛盾激化。周晔在查阅分析类似民事纠纷处置案例后,秉承既要依法解决,又要维系邻里关系的原则开展调解,抓住双方实际并不愿意进入诉讼的心理,帮助两户人家理清矛盾焦点,权衡利弊,提出解决办法,最终两户人家握手言和,签署了调解书。
黄浦区法院金融审判庭青年干警周晔在担任居委助理期间上门查看漏水情况 本版图片均由受访单位提供
审判监督庭法官助理戴逸婷在承兴居委工作期间,正赶上了电瓶车充电桩的选址安装工作。在这个约2000户居民生活的小区,停放着近千辆电瓶车。部分居民为了方便,从窗口拉飞线给电瓶车充电,不仅造成邻里纠纷不断,亦潜藏火灾危险。戴逸婷便与社区干部一起挨家挨户上门和居民沟通协调、确认充电桩选址,最终在各方努力下,其中一处选址获得了全体居民的认可,承兴居民区内第一批充电桩及配套消防设施在一周之后就安装好了。
记者了解到,“我在居委当助理”行动开展以来,共计60余名青年干警深入社区担任居委书记、主任的助理,服务范围覆盖黄浦区全域10个街道,累计服务时长近2400小时,为群众办实事310余件。
而这只是2023年以来,黄浦区人民法院推出的“外滩法官小巷行”党建品牌活动中的一项。整个项目将司法服务延伸至社区小巷,除了“我在居委当助理”,还推出“凝心铸魂学思想”“红色寻根在黄浦”“诉讼服务零距离”“巡回审判在一线”“法官送法到身边”“兴业青年建新功”等6个子项目,创新党建载体与司法为民举措,不断提升司法服务水平。
来源:解放日报
编辑:张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