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香港在“抢人才”方面确实下了很大功夫,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如“高才通”,旨在吸引高端人才来港发展。然而,现实情况许多申请“高才通”的人,并非真心想在香港取得一番成就,而仅仅是为了让孩子能够来港上学,以便更容易考上内地名校。



这一切皆因为拥有香港身份的孩子,高考区区400分就能上985、211等高校,这听起来是不是像天方夜谭?但其实这就是现实。这是因为香港的学生可以通过华侨生联考来实现。“华侨生联考”又叫“港澳台联考”,它是我国为了照顾生活在港、澳、台地区以及国外华侨生而专门设立的一项升学考试,是平行于全国“普通高考”(统考)的另一种升学形式。近年来,这项考试被认为是孩子“弯道超车”入读国内知名大学的绝佳机会。

连不少中介机构把这个当成了营销口。甚至喊出了直白的口号:“成绩差,又想上好大学,转换香港身份是自救的最后机会!”



“拿到香港身份,孩子400分就能上985、211高校!”

“教育圈弯道超车最好的机会就在香港!”

在社交媒体上,只要输入“高才通”、“香港高考”等关键词,相关的帖子便随处可见。

如地内地高考的竞争激烈程度不言而喻,有心人看到在香港升学相较于内地确实有很多优势。家长在获得“高才通”批准后,便可以为孩子申请受养人签证。这样,孩子就能以“香港本地学生”的身份,既可以通过“港澳台联考”,低分上内地名校 ,也可以通过“大学联招”或“非联招(本地)”渠道入读香港本地的大学。



这些考生无需来香港读中学,只需在内地补习机构用一两年时间突击香港文凭试(DSE)课程,然后以自修生的身份报考文凭试。而且,这样的升学方式还非常经济实惠。

要知道如果内地人来香港读本科的话一年的学费都要十几万港币(下同)。但“本地学生”的学费就便宜多了,因为有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的资助,一年的学费只需4万多港币。



如果“高才通”的子女年纪尚小就来港读书倒也罢了,但若是直接来港读大学并摇身一变成了“本地学生”,这岂不是“考试移民”?香港的家长们对此表示不满,成立了“本地学生大学学额关注组”,并发起联署致函立法会申诉部,要求政府重新审视“本地学生”的定义。

对此,特区政府的回应是——特区政府教育局局长蔡若莲于1月21日表示,局方正在检讨专上院校在录取学生时“本地生”的定义,并参考英国、新加坡等地的政策,同时咨询其他政府部门及各利益相关方,以确保学位的公平竞争。她提到,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这对香港至关重要。接下来,香港教育将朝着国际化、数码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以配合国家大局全力推进。



目前,在香港专上院校招生中,“本地生”的定义包括持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证、单程证、引进人才受养人(首次签发为18岁以下)签证等多种证件的学生。蔡若莲在出席教育局传媒午宴时表示,随着近年来香港吸引了十多万人才来港,其子女的基础教育已得到保障,但大学学位的竞争却日益激烈。因此,需要重新审视“本地生”的定义以维持教育的公平性。在检讨过程中,还需考虑这是否会影响人才来港的意愿、香港的竞争力及吸引力等多方面因素。



此外,有议员建议提供额外的学额,并向合资格的“受养人”学生提供优于国际生的待遇。教育界立法会议员朱国强表示,“高才通”等人才计划持有人的子女能够与本地生享有同等待遇,获得公帑资助入读大学,这一政策的初衷是为了便利专才在香港发展,并为他们的子女提供教育支持。但如果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或导致吸引专才举家来港发展的政策初衷被扭曲,引发考试移民的争议,这将不被社会所接受。

他还希望由政务司司长主持的“教育、科技和人才委员会”能够审视“抢人才、留人才”政策衍生的潜在问题与矛盾,并及早进行评估和应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