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在纪念中共四大与党的支部建设100周年研讨会上,来自各地的10位党史专家各抒己见,从历史和现实的不同维度,对中共四大在党史上的杰出贡献和突出意义做了分析和阐释,肯定了中共四大的各项决策在党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不朽贡献。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共四大在广吉里召开。这是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大会初步总结了建党以来,尤其是国共合作一年来的经验,对中国革命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探讨,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第一次提出了工农联盟问题,确立了加强党的领导、扩大党的组织、执行使党群众化的组织路线;同时,大会第一次将支部确立为党的基本组织,将党的最高领导人由委员长改称为“总书记”。党的四大作出的各项正确决策,为大革命高潮的到来作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原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李蓉从大会的筹备、召开和意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她认为,中共四大后,为巩固党的基础并有利于扩大党的力量,将党的基层组织由党小组改为党支部,并简化入党程序,积极吸收工人、贫农和一般革命分子入党。到1927年4月,全国党员人数已由1925年1月的不足1000人发展至5万多人。可以说,中共四大是我们党成为“全国性大党”的起点。


中共四大的召开拉开了中国大革命高潮的序幕,工人运动迅速复苏和发展。同年发生在上海的五卅运动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领导的全国规模的反帝爱国工人运动,鼓舞了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的极大热情和坚强决心。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会长、上海市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忻平认为,五卅运动不仅助力了党组织的扩大,共产党也真正承担起了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实现了中共四大的初衷。


区委党史办一级调研员王佩军围绕“四大之后,中国共产党靠什么由弱变强?”这个主题进行发言。他认为,中共四大针对当时中国革命和党的自身发展亟需理清的问题,提出取得了开拓性的举措,实现了党组织的飞跃性发展。从组织性质来看,中共四大使党实现了从政治小团体到群众性政党的重要转变;从组织形态来看,中共四大完善着党的组织结构和组织原则,使得组织形态日渐成熟,为之后党的组织建设奠定了制度基石。


中共四大纪念馆是中共四大历史的承载地,是上海市一张闪亮的“红色名片”。中共四大纪念馆党支部书记、馆长徐雪琛在发言中表示,虹口区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中共四大纪念馆以“一场两馆三址”特色为核心,积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切实发挥红色场馆铸魂育人作用。接下来,中共四大纪念馆将创新开展党史研究、展览陈列和宣传教育工作,努力讲好四大故事、传播红色文化、弘扬核心价值。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副校长王永杰作会议总结表示,本次研讨会总结了中共四大研究的最新成果,紧密围绕四大历史意义、组织建设,特别是支部建设这一核心议题展开,提出了诸多新颖的观点,内容充实,党在大革命时期历史研究、党的支部及其他各级组织建设历史研究也有所推进。今后,中共四大研究不但应拓展研究视野,填补党史研究空白,还要以党的支部建设为核心,不断拓宽视角,多维度、多领域、全方位、体系化地分析和研究中共四大在党的建设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

研讨会总结了中共四大在党的建设方面的重要贡献,特别是中共四大首次将支部确定为党的基本组织。党的支部建设的大踏步前进,为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发展事业提供了强大的基础支撑。上海是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伟大建党精神孕育地,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党中央机关长期驻扎上海。中共四大纪念馆将以四大召开百年为契机,不断加强党史研究力度和深度,深入挖掘中共四大在党史上的重要意义和贡献,总结传承好百年四大的优良传统。

记者:黄镏舒

图片:中共四大纪念馆

编辑:黄镏舒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