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萨夫迪建筑事务所设计,秦皇岛海碧台(Habitat Qinhuangdao)二期项目圆满落成。秦皇岛地处渤海湾,被誉为“北京后花园”,海碧台项目坐落于秦皇岛市中心的金梦海湾。
秦皇岛海碧台的设计源自建筑师摩西·萨夫迪(Moshe Safdie)于1967年蒙特利尔世博会创作的都市人居代表作“栖息地67”(Habitat ’67)。跨越50余年,海碧台不仅重申了“栖息地67”所倡导的设计原则和价值思考,也再次印证了这一理念的高度扩展性和广泛适应性。
作为中国首个栖息地作品,海碧台一期于2016年建成开放,二期规模超一期一倍有余,形成了一个1800多户的活力社区。社区公共空间从地面到天空,配有大型地面社区景观花园、私人露台花园以及公共天台花园等,共计超16万平方米。这些特别设置的社区公共空间,将进一步完整地诠释建筑空间对社区营造的积极影响与作用。
通过优先考虑日照、自然通风、景观和室外绿色空间,海碧台创造出一个充满活力的滨水社区,为人居赋予传统大规模开发中鲜有的高品质生活,既培育社区精神,更滋养人与自然的联系。
整个建筑由一系列16层高的模块堆叠而成——这些模块交错组合,在底层被花园环绕,并通过17层和32层的空中走廊彼此相连。错落有致的建筑形态不仅创造出一系列私人露台、阳台和阳光房,而且打造出连接人文城市和自然海景的巨型“城市之窗”,使空间尺度更人性化,同时建立起建筑与环境的联系。
一方面,建筑的长立面朝向东、西和南,可直享海岸阳光;另一方面,北向的室内空间也能通过巨大的“城市之窗”获得充足的日照。因此,整个项目都给人以明亮、敞阔和开放之感。
“不断发展的中国城市对高品质多户住宅的需求,使我们能将‘栖息地67’的设计理念应用于更大的城市密度之中。”萨夫迪建筑事务所创始人摩西·萨夫迪告诉记者,通过消解其巨型规模,秦皇岛海碧台被打造为高密度人居的典范,在提供超越典型高层综合体环境设施的同时,却并未牺牲其结构效率和人性关怀。
回看海碧台的设计之源,来自“栖息地67”的“一人一花园”(For Everyone A Garden)理念,不仅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更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这一极具生命力的理念,一直推动着萨夫迪建筑事务所进行跨越建筑类型、地理、尺度和时间的设计实践。
据了解,在2010年,萨夫迪建筑事务所在为期一年的学术研究项目“未来栖息地”(Habitat of the Future)中,将“栖息地”的概念应用于不同的空间尺度、城市密度、气候环境及文化背景下,重新审视了其基本原则。而在专业研究和深刻洞察之上,这一概念的发展更扎根于其在不同城市的落地实践,包括新加坡的SkyHabitat(2016)、斯里兰卡科伦坡的Altair(2021)、厄瓜多尔基多的Qorner(2022)以及中国秦皇岛的海碧台(2024)。
每一次迭代,既回应了场地、环境和文化的独特性,又保持了设计团队基本目标的一致性,即营造充满活力的宜居社区——秦皇岛海碧台正是迄今为止实现这些理想的最大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