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北方传统农历小年,已进入“春运”的北京西站和北京丰台站迎来了一场特别的活动:《春运(1954-2024)》新书首发。现场众多旅客“围观打卡”,与新书作者亲密互动。活动为车站带来了浓郁书香,为旅客的返乡之路平添了许多温暖的记忆,也成为春运归途的一道文化风景。


《春运(1954-2024)》北京西站首发现场

中华书局出版的《春运(1954-2024)》,以春运为主题,通过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和生动的文字描述,详细记录了春运从诞生到发展的全过程,回望70 年中国人过春节的节奏、方式,出行的频率、人次,出行的时间、目的地等,不仅展现了春运期间的人口流动、交通变化和社会进步,更深刻挖掘了春运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和人文价值。这本书的出版,无疑是对春运这一社会现象的一次回望和致敬。


从早期太原站运转车女车长的工作场景,到无锡汽车客运站繁忙景象;从吉林市蛟河火车站的拥挤人群,到海口市秀英港码头的车辆滞留;从春运期间执勤战士维护秩序的画面,到军队医疗队员乘坐高铁专列驰援武汉的瞬间;从建国初一年安全行驶8万公里的女车电工,到连续安全行驶1200多万公里的毛泽东号机车组;从扶老携幼帮助旅客的优秀班组,到扎根一线舍小家为大家的铁路夫妻……书中的这些画面记录着春运的变化,勾勒出一幅中国人春节回家与出行并行交错的社会图景,反映了中国人在春运中的精神面貌和情感世界,见证了1954年-2024年中国社会的沧桑巨变。

书中还收录了多位摄影名家的经典作品,如王福春、于文国、吴芳、邓勃等,这些照片不仅捕捉了春运的经典瞬间,更讲述了背后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令人感动。


书中以图像和文字记录春运的变化

上午在北京西站的首发活动现场,巨大的电子显示屏上和易拉宝上“我把《春运》带回家”的主题词和滚动春运故事的视频,格外醒目,新书封面用的牛皮纸和烫红金工艺,以及正文老照片的处理方式,将人们瞬间带回那充满温情与回忆的年代。许多旅客在赶车途中停下来,排队翻阅《春运》新书,有的旅客拿出手机拍照留念,表示要将这份珍贵的记忆带回家与家人分享。在读者互动环节,旅客们被邀请从摊开的《春运(1954-2024)》新书330多张照片中勾选自己最喜欢、最能打动自己的那张,更有不少旅客在书上留下动情的话语,他们深刻体会到国家发展给出行带来的巨大变化。

下午北京丰台站首发现场,中华书局副总编辑张继海、《春运(1954-2024)》主编杨登峰、新村街道市民活动中心副主任索春香、丰台站办团支部书记郑雨声等发言,并向旅客赠送春节吉祥门神等纪念品,为春运期间的丰台站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春运(1954-2024)》首发吸引许多旅客驻足

春运不仅是交通现象,更是维系家庭和社会的重要纽带。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们对过年回家的渴望从未改变,正如一位读者所说:“这本书让我想起了小时候跟着父母挤火车回家的情景,现在虽然条件好了很多,但那份思念之情依然不变。”

中华书局副总编辑张继海表示,春运对每个中国人有着特殊的意义,希望通过《春运(1954-2024)》这本书,让更多人了解春运背后的故事,感受到那些在旅途中奔波的人们所承载的情感与梦想,也让更多人关注到了春运这一社会现象背后的人文关怀和时代变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