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明的皇帝,我们一般习惯用庙号称呼,比如唐太宗、宋仁宗、明孝宗,这些都是庙号。

而汉朝的皇帝,我们则习惯用谥号称呼,比如汉文帝、汉武帝、汉宣帝,这些都是谥号。

这是因为汉朝不像后世,皇帝人手一个庙号。汉朝的庙号还是很珍贵的。

西汉官方承认的11个皇帝里,有庙号的,也不过汉太祖高皇帝刘邦、汉太宗孝文皇帝刘恒、汉世宗孝武皇帝刘彻、汉中宗孝宣皇帝刘询4人而已。

个个都是历史上有名的明君或雄主。

那么问题来了。

汉景帝作为文景之治的缔造者之一,又平定了七国之乱,为汉武帝反击匈奴打下了基础,即便排历史上的明君也是排得上号的。

和西汉那些没有庙号的皇帝也不是一个等级的。

汉景帝怎么就没有庙号呢?



01、汉朝皇帝的庙号是怎么来的?

可能有人就要说了,汉景帝虽然功绩不差,但和有庙号那几个皇帝没得比啊。

可是虽然说西汉有庙号的皇帝,最终也就汉高帝、汉文帝、汉武帝、汉宣帝4个,可是在一开始,就连汉元帝、汉成帝和汉平帝这些个西汉走下坡路的皇帝都有过庙号。

汉平帝更是西汉实质上的亡国之君、末代皇帝,一生未曾亲政。

哪怕后来他们都被取消了庙号,可是也算曾经有过啊。

汉景帝不管怎么比,都比这几个皇帝强吧。他为什么从头到尾都没有过庙号呢?

这是因为,汉朝皇帝的庙号,并不是皇帝去世之后,群臣聚在一起商量皇帝的功过,当场把谥号和有没有资格上庙号定下来。

每个皇帝庙号的来源,都涉及到复杂的朝堂斗争。



  • 汉景帝为汉高帝、汉文帝上庙号

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去世之后,大臣们觉得,刘邦的功绩实在是太大了,谥法解里那些被前人用过的,哪怕是文、武这样的顶级谥号都配不上他。

所以汉朝人发明了一个新的谥号“高”,德覆万物曰高、功德盛大曰高、覆帱同天曰高,作为所有谥号当中最牛逼闪闪的一个,上给了刘邦。

但那个时候的刘邦是没有庙号的。

庙号起源于商朝,但是周朝并没有沿用庙号制度,所以刘邦去世的时候,汉朝人也压根没想过庙号这回事,汉惠帝给刘邦建的宗庙叫做“高庙”,以谥号命名。

然而当皇位传到刘邦的孙子汉景帝手里的时候,汉景帝却一直有一个心病:他们这一脉不算长刘邦的正统继承人,有得位不正的嫌疑。



刘邦去世之后,由嫡长子刘盈继承皇位。刘盈去世之后,他的两个儿子又先后当上了皇帝。

刘盈这一脉,才是刘邦真正的嫡系。

可是刘盈的母亲吕后垂帘听政,控制了朝堂,把刘邦的儿子杀了一半,还大封吕氏为王。

吕后一去世,刘家的宗室和功臣们便联合起来,把吕氏一族斩杀殆尽,而后又以刘盈留下的几个儿子都不是刘盈亲生儿子为由,把他们全都杀了。

最后,刘邦的四儿子刘恒登上皇位,也就是汉文帝。

汉文帝去世之后,太子刘启继位,也就是汉景帝。

汉景帝一想到自己这一脉的皇位是怎么来的,就相当不安,担心天下人质疑他们得位不正。

这时候,汉景帝想出了一个办法:重拾商朝的庙号制度,为父祖立庙。



根据宗法,只有“正统”的子孙,作为继承人的大宗,才有资格为祖先立庙。

比如我们看三国演义的时候,经常看到刘备自称“中山靖王”之后,而中山靖王是汉景帝的儿子。

刘备为什么不自称汉景帝之后呢?这是因为中山靖王不是汉景帝一脉的大宗,他们这一脉从中山靖王开始就另开一宗,没有资格称汉景帝后人了。

只有汉朝的皇室,汉武帝这一脉,才有资格自称汉景帝后人。

所以,汉景帝要为刘邦和汉文帝立庙,就是要向天下人宣告,甭管他们这一脉的皇位是怎么来的,他们这一脉是刘邦的大宗,刘邦的正统继承人,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了。

也正因为如此,汉景帝在为先帝们立庙的时候,可以跳过了他的伯父,刘邦真正的嫡系,汉惠帝刘盈。



就这样,刘邦有了庙号汉太祖,而汉文帝有了庙号汉太宗。

这里插举题外话,如果按照后世习惯的称呼,若以庙号称呼刘邦,那么刘邦应该叫做“汉太祖”,若以谥号称呼刘邦,他该叫做“汉高帝”。

可是刘邦最广为人知的称呼却是“汉高祖”,这多少有点不伦不类的。

这是因为,司马迁在史记里就是把刘邦称呼为高祖的,后人不过是习惯性沿用司马迁的称呼。

至于司马迁称刘邦为高祖,应该也不是司马迁不懂礼制,而是汉朝重拾差不多900年前的商朝庙号制度,所以各种称呼也还不规范,就一直把刘邦叫作高祖。

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也就自然而然地沿用下来了。



  • 汉宣帝为汉武帝上庙号

汉景帝去世之后,太子刘彻登基,也就是汉武帝。

汉武帝的母亲是皇后,以嫡长子继位名正言顺,不需要彰显什么正统身份,所以他也压根没想过要为汉景帝立庙。

汉武帝去世之后,太子刘弗陵继位,也就是汉昭帝。

汉昭帝也是以太子的身份名正言顺继位的,而那时候的卫太子刘据是官方认证的罪人,威胁不到汉昭帝的正统性。

再加上汉昭帝8岁继位,一生未曾亲政。

所以汉昭帝也没有想过要为汉武帝立庙。

倒是汉昭帝的三哥,作为汉武帝活着的儿子里年纪最大的,一直怀疑汉昭帝是矫诏继位的,皇位应该是自己的才对。

所以他曾上书请为汉武帝立庙,以彰显自己的正统性,为夺位打基础,但被汉昭帝和霍光驳回去了。

于是汉武帝刚去世的那十几年里,也是没有庙号的。



汉昭帝年仅21岁就无子去世。在他身后,皇位的继承引发了一场混乱。

权臣霍光出于继续掌权的考虑,没有立汉武帝年长的儿子为新帝,而是选了年仅19岁、没有任何根基、也没有外戚可倚仗的昌邑王刘贺进京继位。

可是刘贺这人虎得很,一到长安就借着荒淫无道的外表,又是大力提拔自己亲信,又是给下属发放武器,又是试图染指兵权,甚至疑似想要杀了霍光夺权。

霍光当然无法忍耐,当即以他27天犯下1127件错事为由废了他,另立新帝。

可是汉武帝的儿子本来就不多,还早逝的早逝,造反的造反,唯一生下的一个广陵王刘胥,估计都有50多岁了,儿孙满堂。

若然刘胥或者刘胥的哪个儿子登基,霍光就别想继续掌权了。

霍光想来想去,把汉武帝的曾孙,民间长大的年仅18岁的刘病已拉出来继位,也就是汉宣帝。



汉宣帝也一直在纠结自己的正统性问题。

毕竟自己的爷爷刘据当年是造反被杀的。汉武帝虽然建了座思子宫装模作样地表示自己后悔了,可是一直没有为刘据平反过啊。

加上汉宣帝虽然一直表现得对霍光很退让,依旧让霍光掌权,可是他也不想当一个彻头彻尾的吉祥物,也是想要争抢一些话语权的。

所以汉宣帝做了两件事。

一是给自己的爷爷刘据上“戾太子”的谥号。虽然“戾”不是一个美谥,但重点在于“太子”两个字。只要承认了刘据依然是太子,汉宣帝的身世就多了一层正统性。

二就是给汉武帝立庙了,毕竟前文说过,只有正统的子孙才能为先祖立庙。汉宣帝想通过这种方式,削弱汉昭帝的存在感和霍光的话语权。



汉宣帝为汉武帝立庙的过程并不顺利。

长信少府夏侯胜站了出来,言辞激烈地表示,汉武帝虽然有开疆拓土之功,但是也搞得汉朝差点步秦的后尘,配不上立庙。

当时汉宣帝此番为汉武帝立庙,讨论汉武帝的功过是其次,彰显自己的正统性才是首要目标,所以他当然不会理会这些反对意见。

汉武帝就这样成了西汉第三个有庙号的皇帝,庙号是“汉世宗”。

这次立庙,汉宣帝直接跳过了汉昭帝。毕竟霍光是汉武帝留给汉昭帝的首席托孤大臣,党话汉昭帝的存在感,就是在削弱霍光的影响。

至于汉景帝,实在是太久远了,汉宣帝就没想起他来。



  • 王莽为4个皇帝立庙

很多人都说,汉宣帝才是西汉真正最厉害的皇帝,比缔造文景之治的汉文帝、汉景帝和雄才大略的汉武帝都强,西汉也在他的手下来到了顶峰。

但是文章看到这里的朋友也都发现了,西汉的皇帝去世之后有没有庙号,主要看的不是功绩,而是后边的皇帝有没有这个需要。

而汉宣帝之后的皇帝,连着几代都是嫡长子继位,没有彰显自己正统性的需要,自然也没有人想起要为汉宣帝立庙。

所以汉宣帝在去世之后的几十年间,也是没有庙号的。

直到西汉最大的权臣王莽登上历史舞台。

而且王莽主要是想为汉宣帝的儿子汉元帝立庙,汉宣帝不过是那个附带的。



汉宣帝去世之后,汉元帝继位,汉元帝的皇后就是大名鼎鼎的“亡汉老妇人”王政君。

汉元帝去世之后,王政君的儿子汉成帝继位,王政君的家族以外戚的身份飞黄腾达,王家一连出了5个大司马。

而王家的最后一个大司马,就是王政君的侄儿王莽。

不过他当上大司马的时机不太对,上位不久汉成帝就去世了。而且汉成帝没有儿子,由过继过来的侄子汉哀帝继位。

汉哀帝和王家没有任何血缘关系,打击起王家的外戚来毫不留情,王莽都被赶回了封地,眼看着再无出头之日了。

就在这个时候,汉哀帝去世,且没有儿子。王政君立马以太皇太后的身份恢复王莽的大司马身份。

王莽为了继续掌权,立了年仅9岁的中山王刘衎为帝,也就是汉平帝。



王莽掌权期间的一系列措施,引发了不少非议。

而他独揽朝政的行为,也引起了太皇太后王政君的警惕。

而王莽深知,自己能够走到这一步,最大的倚仗就是西汉的外戚干政传统,王政君就是她最大的靠山。

所以一来为了讨好王政君,二来也为了平息朝堂上的一些非议,表明自己是汉家忠臣,他决定为汉宣帝和汉元帝立庙。

从这个人选我们就可以看出,王莽的主要目标是汉元帝,毕竟汉元帝是王政君的丈夫,王政君对他有很深的情感,多年之后看到他的牌位还会潸然泪下。

王莽为汉元帝立庙,能够取悦王政君。

但是汉宣帝的功绩摆在这呢,光为汉元帝立庙,却不为汉宣帝立庙,怎么也说不过去。

汉宣帝就这样有了自己的庙号:汉中宗。汉元帝的庙号则是汉高宗。



王莽立的小皇帝汉平帝在位仅5年就去世,年仅14岁。很多人相信他是被王莽毒杀的,一时之间议论纷纷。

而此时的王莽,野心已经不仅仅是做一个权臣,他进一步有了篡位的想法。

所以汉平帝去世之后,他并没有另立新帝,而是在宗室里选了个小婴儿刘婴立为皇太子,他自己则称“摄皇帝”。

当然此时的王莽还没有做好篡位的准备,对外宣称自己只是暂代皇帝之位,等刘婴长大了就会还政与刘婴。

为了平息朝野上下的非议,也为了表明汉平帝不是自己杀的,他决定为汉平帝立庙。

此时王政君依然在世,所以王莽为了稳住王政君,也没忘了顺带给王政君的儿子汉成帝上庙号。

于是汉成帝的庙号汉统宗,汉平帝的庙号汉元宗。

在王莽的一同操作之下,就连远远不如汉景帝的汉元帝、汉成帝和汉平帝都有了庙号,汉景帝由于哪次都赶不上趟,愣是从始至终没有过庙号。



  • 刘秀正式确认西汉4个皇帝的庙号

那么有人就要问了,这么看来,西汉有庙号的皇帝应该是7个才对呀,为什么都说只有4个呢?

这就和刘秀有关了。

王莽篡汉之后,仅仅当了15年皇帝,他的新朝便一世而亡。而后刘秀打着为汉朝复国的名义一统天下,建立东汉。

虽然在后人眼里,西汉和东汉基本就是两个朝代了。但是刘秀是以复国的名义起兵的,他认为自己是复国而不是重建一个王朝,他的国号就是汉,他是西汉的继承人。

所以他登基之后,也继续在太庙里供奉西汉的皇帝。

可是他一看到王莽立庙的几个皇帝就皱眉,有些皇帝也能立庙,实在是太不成体统了。

再加上刘秀也有点缝王莽必反的心思。

于是刘秀大手一挥,把王莽立庙的几个皇帝的庙号都撤销了,包括汉宣帝。

他只承认汉太祖高皇帝、汉太宗孝文皇帝、汉世宗孝武皇帝这3个西汉皇帝的庙号。



又过了十几年,刘秀的皇位坐稳了。他不想光供奉西汉的皇帝了,想把自己的几个祖先也追封为皇帝,在自家的太庙里供奉自己真正的祖先。

毕竟刘秀是汉景帝之子刘发的六世孙,西汉的那一帮皇帝,从汉武帝开始就不是他的直系祖先了,后边几个皇帝的血缘和他更是疏远,早就出了五服了。

但大臣们可就不乐意了:一开始如果你不说自己继承西汉的法统,要为汉朝复国,还不一定有这么多人追随你呢,岂有过河拆桥的道理?

而且当时十分讲究皇帝是“天命所归”,而刘秀“天命”的根源是他自称汉室正统继承人。他要是不想认西汉的皇帝了,这“天命”可就出问题了啊。

经过一番拉扯之后,刘秀还是不得不对宗法制低头,在西汉皇帝里给自己找祖先去了。



刘秀和大臣们算来算去,发现论辈分的话,他和西汉的汉成帝是同辈,而汉元帝比他高一辈。

于是刘秀只得认汉元帝为父,在礼法上做了汉元帝的嗣子。

东汉的法统也自此分明:刘秀是西汉孝元皇帝的嗣子,是刘邦的第九代子孙,东汉是西汉的正统传承。

至于汉元帝之后的西汉各帝,“于成帝为兄弟,于哀帝为诸父,于平帝为祖父”,刘秀是汉成帝的兄弟辈,是汉哀帝的父亲一辈,是汉平帝的祖父一辈。

西汉和东汉各皇帝的辈分,也至此分明了。

当然这是宗法上的辈分,在个人的情感上面,刘秀还是想认自己的亲生父亲,想认自己的直系祖先,而不是西汉那帮出五服的皇帝,为此他和儿子搞出来一个“世庙”来,这是后话了。

总之东汉官方确认,刘秀是西汉的正统传人。



既然是正统传人,那么刘秀自然要干一件我们非常熟悉的事情了:为祖先立庙,以彰显自己的正统性。

既然刘秀认汉元帝为父,自然应该为汉元帝立庙。

可是汉元帝的功绩终究是差点意思,西汉公认是在他手里开始走下坡路的。

刘秀可没王莽这么不要脸。

这时候刘秀想到,汉元帝是他父亲,那汉宣帝就是他祖父了呀。他为祖父立庙,也是可以彰显自己的正统性的。

于是刘秀正式为汉宣帝立庙,庙号汉中宗。

这个庙号和当初王莽为汉宣帝立庙的时候庙号一样,但严格来说,汉宣帝的庙号最终是刘秀确认的,而不是王莽确认的。

就这样,西汉4个有庙号的皇帝,也全部确认下来:汉太祖高皇帝刘邦,汉太宗孝文皇帝刘恒,汉世宗孝武皇帝刘彻,汉中宗孝宣皇帝刘询。



02、汉景帝为什么没有庙号

从西汉这些皇帝庙号的确认过程来看,汉景帝自始至终没有庙号,和他的功绩关系不大。

毕竟就连功绩远不如他的汉元帝、汉成帝,甚至就连一天都没有亲政过、自始至终是傀儡的汉平帝,都有过庙号,唯独汉景帝没有,这怎么也和功绩扯不上关系。

汉景帝一直没有庙号,最大的原因就是他一直没有赶上趟。

汉朝皇帝第一次立庙,就是由他本人主持的。他当时特地跳过了伯伯汉惠帝刘盈,就是在给子孙后代打样:不是每个汉朝皇帝都是有庙号的。

汉朝皇帝第二次立庙,是汉宣帝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统性。汉宣帝只追尊自己的曾祖父汉武帝就足够了,汉景帝实在太远了犯不着麻烦。



汉朝皇帝的第三次和第四次立庙,都是王莽为了给自己独揽朝纲的行为找补,并且讨好姑姑王政君。

要不是汉宣帝正好是王政君的公公,而王政君的丈夫和儿子说到底功绩不够,所以王莽要拉汉宣帝来背书,说不定王莽连汉宣帝都不想带上,别说更久远的汉景帝了。

到了刘秀时期,刘秀为了东汉的法统得在西汉皇帝里找个爹,找到了汉元帝,但是汉元帝功绩不够立庙,刘秀只好继续往上找,发现汉宣帝的功绩够了,为汉宣帝立庙也完事了。

刘秀的精力还是放在怎么安置自己真正的直系祖先上,自然也不会费那劲去考量汉景帝的庙号问题。

每次子孙后代有正统性需求要立庙的时候,汉景帝都因为太久远了赶不上趟,这才是他没有庙号的最直接原因。



当然,汉景帝没有庙号虽然和功绩没有太大关系,但也有那么点关系,那就是他的功绩终究没有大到一定要立庙不可的程度。

汉景帝这一生最大的功绩就是文景之治,这是延续汉文帝的辉煌。

其次是平定七国之乱,为汉武帝的推恩令削藩打下基础。可是七国之乱某种程度上也是汉景帝处置不当造成的。

再次就是各种攒钱、养马、募民实边,为汉武帝反击匈奴打基础。但这也是在延续汉文帝的措施。

总的来说,汉景帝的功绩缺乏开创性,基本上就是一个小号汉文帝。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他的后世子孙有需要了想要为他立庙来彰显正统性,应该不会有人觉得他不配。

但是如果他的子孙没需要,一直没有为他立庙,也不会有人为他不平,觉得他的功绩大于有庙号的4个皇帝,他如果没有庙号太不像话。

综合来说就是,汉景帝在庙号这件事上,终究是差了点运气,也差了点硬实力。

你觉得是不是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