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北京市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发展研讨会现场/活动方供图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石文君 北京报道
“我们曾做过企业用人需求的调研,残障人群在就业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歧视链,心智障碍和精神障碍人群处于就业歧视链最底端。”北京融爱融乐心智障碍者家庭支持中心总干事李红对《华夏时报》记者说道。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残障人士融入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
然而,当前社会公众对残障人士就业仍存在一定的刻板印象。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工作种类日益丰富,岗位要求也不断提高,如何帮助残障人士实现契合社会需求的高质量就业,促进特殊教育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变得尤为重要。
近日,“深化职业教育创新实践促进特殊学生生涯发展”2025年北京市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17个省份的60余所特殊教育学校的近200名书记、校长及干部教师代表共同参会。
政策引领,公益搭台,开启融合教育新篇章
在残疾人教育事业发展进程中,政策的引领作用至关重要。
中国残联教育就业部教育处处长崔瑞芳/活动方供图
中国残联教育就业部教育处处长崔瑞芳在致辞中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残疾人教育事业,通过制定和修订《残疾人教育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以及实施《十四五特殊教育提升行动计划》等政策,我国特殊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她强调,未来残疾人工作将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扩大普通职业院校对残疾学生的开放性,为更多学生提供职业教育机会;二是改革职业教育教学内容,结合残疾学生实际需求制定专业课程标准;三是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通过专项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四是推动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为残疾学生创造更多实训和就业机会。
在政策引领的大背景下,公益力量也在积极行动,为特殊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搭建桥梁。据了解,北京星巴克公益基金会与北京融爱融乐合作开展了“展心计划-心智障碍者融合就业项目”,在该项目的支持下,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副理事长许家成教授牵头,组织进行了为期两年的支持性职业样本的编制和应用,为心智障碍学生的职业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副理事长许家成/活动方供图
许家成在会上介绍,职业样本的编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十四五”特殊教育提升行动计划为政策依据,结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并引入国际先进的支持性教育模式,旨在通过开放融合的环境,逐步提升心智障碍学生的自主性和职业适应能力。
“心智障碍的学生在职业教育培养体系中,既需要参照适当的标准,必要时为了满足工作岗位需求也可以适度‘超标’。国家职业标准总共有五个级别,第五级是初级。我们原先设想学生达到初级即可入职,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仅达初级职业标准的学生缺乏明显竞争优势。为让学生顺利就业,我们适当提高了课程培养和评估体系标准,让学生更符合岗位实际需求,在岗位上适应性更强。”许家成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说道。
据悉,目前“展心计划-心智障碍者融合就业项目”已开发的20个职业样本涵盖多个领域,并在部分学校试用取得良好成效。未来将继续结合数字经济与新兴产业开发职业样本,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与特殊教育的融合,为特殊学生提供更多适应新时代的职业发展机会。
创新实践,多方协作,为心智障碍学生就业护航
帮助特殊学生尤其是心智障碍学生实现就业,绝不是学校和家庭能独自承担的重任,这需要学校发挥教育培育的基础作用,企业提供关键的就业岗位,家庭给予情感支撑,公益组织整合资源推动创新,各方紧密协作,共同发力。
当前经济社会的数字化转型和产业升级为职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特别是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职业教育须聚焦产教融合和数字赋能,以服务产业转型和培养高技能人才。
学校在学生就业支持体系中起着基础性作用,是学生接受系统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场所,学校与企业、公益组织以及家庭相互关联,为学生提供知识技能培养,是后续各方发挥作用的前提。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研究所所长霍丽娟指出,特殊教育学校应结合市场需求和学生特点,科学设置专业,开发适合特殊学生的职业课程与教材,并通过建设特色实训基地和校企合作平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体验和就业支持。
在心智障碍学生就业问题上,企业是学生实现就业的最终接纳方,在学生就业支持体系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李红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当前社会公众和企业对心智障碍学生的职业发展还存在诸多刻板印象,限制了心智障碍学生的职业发展空间。“很多人对心智障碍者还存在一定的刻板印象,比如认为他们是无法工作的,或者只能做烘焙等固定的几类工作。减少这样的刻板印象,不仅要加大宣传力度,更需要企业愿意给他们参加不同工作的机会。”李红说道。
家庭在学生就业支持体系中是不可或缺的情感支柱,在学生从学校到职场的过渡阶段发挥关键作用。
“心智障碍的学生就业后,随着自主性增强和工作能力提升,对家庭支持的需求会逐渐降低。但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过渡期,家庭支持至关重要,是他们能够稳定就业的重要因素。”许家成表示,希望社会能给予心智障碍学生更多包容,让他们在平等、有尊严的环境中就业。
此外,李红认为,公益组织在助力特殊学生就业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是整合社会资源、推动创新模式的重要力量。“公益组织可用慈善资源进行创新甚至试错,为有关部门提供经验和思路;公益组织灵活性高,更易精准把握受益群体需求;还能广泛链接资源,搭建交流平台,促进不同地区、跨界交流,进而影响社会公众认知,推动政策完善。”李红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说道。
据了解,此次研讨会由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指导,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市特殊教育研究指导中心主办,北京市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承办,北京市海淀区融爱融乐心智障碍者家庭支持中心、北京市晓更助残基金会、北京星巴克公益基金会协办。
责任编辑:周南 主编:文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