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月23日上午,第97届奥斯卡奖提名名单就将出炉。今年的投票过程整体而言波澜不惊,除因洛杉矶山火导致延期外,哪些影片、哪些人可能获得提名,基本能猜个大概。不过,临近投票结束时,围绕影片《粗野派》(The Brutalist)对于人工智能的使用,忽然爆出不少争议。这部热门作品的“冲奥”前景也平添了些许未知。
最初爆出《粗野派》在制作过程中使用AI的人,不是神通广大的好莱坞媒体,也不是什么竞争对手,而是该片的剪辑师本人——匈牙利人大卫·扬索(David Jancso)。他是匈牙利国宝级导演米克洛什·扬索的小儿子,出生于1982年,从影后并未子承父业当导演,而是干起了剪辑师的工作。
1月11日,专业电影技术网站“红鲨新闻”(www.redsharknews.com)上刊出一篇小扬索的访谈,谈及《粗野派》剪辑中遇到的种种难点,其中就涉及主演阿德里安·布罗迪和菲丽希缇·琼斯在片中所说的匈牙利语对白。片中,布罗迪饰演犹太裔匈牙利建筑师拉斯洛·托特,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移民美国,琼斯则饰演他的妻子埃尔泽贝特。
阿德里安·布罗迪在片中饰演背井离乡的匈牙利建筑师。
按扬索的说法,为使两人的匈牙利语听起来更加真实流畅,他在后期制作时,利用了乌克兰软件公司Respeecher开发的人工智能工具。“我的母语是匈牙利语,所以我很清楚匈牙利语是全世界最难学会怎么发音的语言之一。这是一种极独特的语言,布罗迪和琼斯虽然已模仿得非常好了,但我们还是希望能做到最完美的程度,哪怕是让匈牙利人来听,也发现不了任何破绽。”他在接受采访时介绍说。
按其说法,匈牙利语对白中有好些词语特别难发音,他们已经用了后期重新录音的办法,结果效果不佳;还想过找匈牙利人来给两位演员配音,也不理想。万般无奈之下,这才想到借助AI。具体而言,就是让布罗迪和琼斯将发音录入人工智能软件,再加上他本人的匈牙利语发音也一起输入进去,随后再利用该软件来生成某些棘手的语音。“所以他们的匈牙利语对白中,很多地方都有我的声音元素。不过我也非常注意保留下他们自己的语言,主要是在难发音的地方,用人工智能做出来的声音替换。”
没过多久,好莱坞主流媒体便注意到这篇访谈,所谓“《粗野派》利用人工智能拍摄”的说法不胫而走,迅速在社交媒体和网络上成为热门新闻,不少人质疑,既然两位演员的对白是用AI来加强的,那么他和其他完全亲身上阵的演员同场竞争奥斯卡奖,算公平吗?毕竟,说台词,尤其是模仿外语或方言口音,这本就是考验演员基本功的一项内容,也被认为是在评价演技时可以获得加分的项目。而且,近年来人工智能早已成为好莱坞的敏感话题,2023年的好莱坞大罢工事件中,编剧和演员群体就格外强调电影公司必须克制人工智能的使用,以保证他们的饭碗不受影响。从这个角度来看,《粗野派》成为众矢之的也在意料之中。
很快,《粗野派》的导演布拉迪·科贝特亲自出面灭火。他告诉媒体,两位演员的表演与人工智能完全无关,所谓的Respeecher技术仅用于少量匈牙利语对白的剪辑上,主要是为提高某些词语读音的准确性;至于英语对白部分,则完全未作任何改动。然而,由于导演的说辞其实和剪辑师所言并无不同,因此围绕该片的争议也依然存在。
另据媒体报道,今年的另一部大热门作品《艾米莉亚·佩雷斯》(Emilia Pérez)里,竟然也用到了这款来自乌克兰的Respeecher人工智能软件,主要是用于增强主演卡拉·索菲娅·加斯科恩的歌声,靠着人工智能的帮忙,创作该片配乐的法国歌手卡米尔的歌声与之融合在了一起。最早透露这一点的也是来自主创团队中的混音师西里尔·霍尔茨(Cyril Holtz)。
《艾米莉亚·佩雷斯》也采用AI技术修饰卡拉·索菲娅·加斯科恩的歌声。
如此一来,既然外界要质疑《粗野派》两位主演靠了AI帮忙,那么对于《艾米莉亚·佩雷斯》是不是也要一视同仁?
说起来,奥斯卡奖的主办方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评奖的宗旨除了追求艺术上的精益求精,另一大核心要素正是鼓励电影科技的不断进步。而利用最新的技术办法来提升演员表演这样的案例,《粗野派》和《艾米莉亚·佩雷斯》根本都不算是破天荒。
例如2010年由娜塔莉·波特曼主演的《黑天鹅》里,就用到职业芭蕾舞演员莎拉·莱恩(Sarah Lane)的大量跳舞镜头,然后制作方再用数字技术将波特曼的脸贴在了莱恩的脸上。莎拉·莱恩随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此事曝光后,制片人曾询问她,“是否可以在奥斯卡颁奖礼结束前不再接受任何采访,因为这对于娜塔莉的形象很不利”,会影响到她获奖几率。
《黑天鹅》中的大量跳舞镜头采用了“换脸”的技术。
还有迈克尔·道格拉斯在2013年的影片《烛台背后》里的钢琴演奏片段,其实也得到数字技术的帮助,后期特效团队用了和《黑天鹅》相似的办法,将他的脸放在了一位专业钢琴家的身体上。
《烛台背后》中,迈克尔·道格拉斯的弹琴镜头也由数字特效生成。
十年后,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如今针对演员的后期特效工作已比上述的“贴脸”做法来得更加天衣无缝,难以察觉。像是上述的Respeecher工具,其实还可以用来模拟同一个人年轻时的说话声音,所以在《星球大战》衍生剧集《曼达洛人》和《波巴·菲特之书》中,都用了Respeecher工具来帮助天行者卢克的扮演者马克·哈米尔的声音“返老还童”。
还有一家名为“天衣无缝”(Flawles)的好莱坞人工智能公司,开发了名为True Sync和Deep Editor的软件,可以用于后期修改台词时,同步修改演员说话时的唇部动作和面部表情。据称该项技术已在索尼影业的《猎人克莱恩》和《毒液3》等影片中用过。
所以,就在《粗野派》引发争议之际,向来敢说敢做的电影人保罗·施拉德就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发帖表示,人工智能并非洪水猛兽,他自己就一直在使用ChatGPT写剧本。“ChatGPT在几秒钟内就能列出一大堆优秀的点子来,而且还都是原创的,既然如此,我们编剧为什么还要花几个月的时间去苦苦思索新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