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拉霍沃西南部爆发激烈战事,俄罗斯军队约4.2万人对该地区发起大规模军事行动。库拉霍沃作为连接顿涅茨克与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的交通枢纽,其战略地位举足轻重。该城市拥有完备的铁路网络和公路系统,是乌军在顿巴斯地区重要的军事物资集散地。
库拉霍沃地区地形以丘陵为主,建有大型工业园区和发电设施。乌军在该地区构建多层防御工事,包括混凝土掩体、反坦克壕沟和多处火力点。防御纵深达到15公里,形成一个固若金汤的防御体系。俄军此次军事行动的目标直指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方向的战略要道,意图切断乌军在顿巴斯地区南北向的补给线。
乌军在库拉霍沃部署包括机械化部队、炮兵部队在内的8个旅级单位。这些部队借助地形优势和坚固工事,与数量为其两倍的俄军展开激烈交战。库拉霍沃已逐渐成为一座孤城,其战略腹地受到严重威胁。
库拉霍沃战役自12月下旬进入关键阶段。26日,俄军特种部队突破乌军外围防线,陆续攻入市区东部和中部区域。经过激烈巷战,乌军被迫退守西部工业园区。俄军采用小规模突击队配合重型火力的战术,逐步蚕食乌军防御阵地。
随后两天,战斗在工业园区持续升级。俄军重型火炮和航空兵对乌军阵地实施持续打击,28日傍晚,乌军被迫放弃工业区阵地。战场重心随即转向库拉霍夫斯卡亚热电厂区域,这座发电设施是整个地区重要的能源供应中心。
29日凌晨,俄军出动突击部队对热电厂发起猛攻。经过数小时激战,突击部队推进1.5公里,占领厂区主要建筑群。随后的清剿行动中,俄军重点清理火力发电区域的残余抵抗力量。面对俄军持续增援的压力,乌军开始有序撤离。
30日至31日,俄军先后控制煤电厂和库拉霍沃主要居民区,并最终完全掌控火电厂区域。幸存的乌军部队已撤往西部邻近村庄。这场持续近一周的战役,以俄军完全控制库拉霍沃告终。
俄军装甲部队、炮兵和航空兵密切配合,有效压制乌军的防御火力。俄军特种部队在巷战中表现出色,为主力部队清除多处障碍。这种立体化作战模式成为俄军攻占库拉霍沃的关键因素。
在距离库拉霍沃约40公里的恰索夫亚尔方向,俄军已成功控制该地区35%的面积。这一进展巩固俄军在顿巴斯地区的战略优势,也为后续军事行动奠定坚实基础。
在捷杰尔任斯克战区,俄军已掌控超过50%的城区区域。这一战果与库拉霍沃战役形成良好的战略联动效应。俄军在这一地区的推进速度较前期明显加快。
在阿夫季夫卡-马林卡防线,该地区乌军防御工事遭到严重破坏,多处战略要点已落入俄军掌控。这种多点开花的攻势,迫使乌军不得不分散兵力,进一步削弱其在库拉霍沃周边地区的防御能力。
俄军在库拉霍沃周边地区采用"点面结合"战术。通过重点突破个别战略要地,继而带动整个战线的推进,这种战术既保证进攻效率,又最大限度地减少己方伤亡。俄军在该地区的日均推进速度达到800-1000米。
当前战场形势呈现出明显的不对称特征。乌克兰总兵力声称有88万,但实际战斗力面临诸多制约因素。乌军装备完整度仅达到60%,这一数据远低于现代化军事行动的基本要求。
大量新征召士兵的训练周期被压缩至3-4周,远低于北约6-8周的标准训练时长,导致许多士兵对先进武器装备的操作熟练度不足,在实战中难以发挥装备的最大效能。仅有约30%的乌军士兵接受过完整的战术训练。
乌军炮弹日均消耗量约为5000-6000发,而补给能力仅能满足其中70%的需求。装甲车辆维修周期平均延长50%,这严重影响装甲部队的战场机动性。乌军能够投入高强度作战的实际兵力可能仅有五六十万人。
俄军60万参战部队装备完整度保持在85%以上,且拥有完善的后勤补给系统。俄军普遍经过8-12周的专业训练,部分特种部队训练时间更长。俄军在该地区的战术成功率达到75%。
俄军在装备质量和训练水平方面的优势,弥补其在某些战区兵力相对不足的劣势。在重型火炮、装甲车辆和电子战装备等关键领域,俄军保持着明显的技术优势。俄军电子战系统的干扰成功率超过80%,这极大地削弱乌军的通信和侦察能力。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