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澜昌
2025年1月,特朗普刚刚走马上任,乌克兰和俄罗斯便同时提出了各自的和平要求。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达沃斯论坛上明确表示,若要达成和平协议,至少需要部署20万欧洲盟军,这一要求无疑将欧洲卷入更深的军事对抗之中。而俄罗斯则表态,愿意与美国就乌克兰问题进行对话,但前提是美国要先发出信号。两国立场的对立,注定了和谈进程的坎坷与不确定性。
在泽连斯基看来,俄罗斯的“军事强国”地位无可匹敌,依靠欧洲的力量才能实现和平。20万兵力的要求,简直是一种“最低限度”的设想,尽管这对于法国武装部队的规模来说已是相当庞大的数字,但泽连斯基却毫不手软地要求欧洲站出来“保卫自己”。他一方面警告欧洲,俄罗斯的军事规模已经达到60万甚至150万,足以颠覆整个地区的力量平衡,另一方面,则是在向美国喊话,希望特朗普在为乌克兰争取更大支持的同时,推动北约对乌克兰的正式承认。泽连斯基的核心诉求无非是借助西方的支持换取乌克兰的生存空间,然而,这种“依赖症”让人不禁要问,乌克兰是否已经无力自救?
然而,俄罗斯的反应更加冷静且务实。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外交政策助手乌沙科夫直接表态,俄方准备在特朗普政府发出信号之后,与美国展开对话。这一点无疑为特朗普提出了一个严峻的外交挑战:美国是否愿意从根本上调整对乌克兰的政策?普京直言,俄罗斯希望的是解决问题的长期方案,而非短期的停火或零星的对抗。他所要求的“中立”状态、对民族利益的尊重,和对新领土主权的确认,显然是让乌克兰在现有政治框架下无法接受的“硬条件”。
特朗普就职后的第一天,虽然在其就职演讲中没有明确提到乌克兰问题,但他在记者问询时直言不讳:“如果普京不达成协议,那么俄罗斯将会面临毁灭性的后果。”这番话无疑给了俄罗斯更大的压力,但同时也揭示出特朗普处理外交事务的独特方式,通过经济制裁和强硬手段施压。然而,面对俄乌僵局,特朗普是否能够实现其竞选时所承诺的“24小时解决乌克兰危机”,恐怕已经不再是他所能单方面决定的。
美国对外援助的政策已经发生了微妙变化,特朗普刚刚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暂停了美国所有对外援助计划,等待审查是否符合新政府的外交政策目标。这一举动无疑使得乌克兰陷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尽管美国政府的高层已经表示,冻结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不在此命令之内,但美国对乌克兰的重建援助却已遭遇严重困境。乌克兰能源设施的恢复等项目,已显现出停滞迹象。更糟糕的是,乌克兰国防部长下属的多名官员被调整岗位,表明美国对乌克兰的支持在发生变化。
此时,泽连斯基的声音变得更加急切,他不仅希望借助北约的力量,还通过施压欧洲领导人,要求他们承担起“主要责任”。泽连斯基认为,若欧洲不站出来,乌克兰将无法对抗俄罗斯的强大压力。问题是,欧洲是否真的愿意为乌克兰的未来支付这份沉重的代价?
但问题的复杂性远不止此。俄乌和谈的前景几乎没有任何明确的答案。乌克兰的主权诉求和领土完整是泽连斯基的“底线”,而俄罗斯则要求乌克兰放弃加入北约的愿望,并在某些区域内承认俄罗斯的“历史正义”。而这些要求,无论是对于西方阵营,还是对于乌克兰来说,都是无法轻易接受的事实。
更为棘手的是,美国的政权更迭并未如一些人所期待的那样,为解决乌克兰危机带来新的契机。特朗普与普京的个人关系似乎能在某种程度上为解决冲突提供某些“机会”,但正如俄媒所分析的那样,美国国内的利益集团,尤其是军工复合体的影响力,意味着解决这场战争的真正动力并不在于特朗普个人的意愿,而在于他背后力量的博弈。
特朗普的治国理念一向以“交易为王”为特点,他与普京的会面是否能达成新的协议,恐怕很难简单依靠“外交良好关系”来推动。在这个复杂的国际博弈中,乌克兰和俄罗斯都面临着自身战略利益的深刻考量,而美国的角色,更多的是在调整其对欧亚地区的整体战略布局。
俄方不信特朗普政府能够迅速解决乌克兰问题,俄媒分析认为,解决这场冲突必须有双方可以接受的条件。俄罗斯要求乌克兰承认其对新领土的主权,要求乌克兰“去纳粹化”以及实现政治中立,而这些要求,几乎无法让泽连斯基接受。这也预示着,短期内,乌克兰危机依然会是一个胶着的僵局。
乌克兰的外交策略和立场似乎越来越依赖外部力量的支持,但特朗普是否会如他所宣称的那样,通过一系列手段结束这场冲突,依然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俄乌两国对和谈的态度不同,西方国家对乌克兰的支持是否会真正改变战局,最终还是要看各方如何在这个多方博弈的局势中找到自己的利益平衡。
特朗普能否兑现承诺,推动乌克兰和平进程,恐怕还要依赖于美国国内的复杂政治与外交力量。而在此之前,泽连斯基的和平呼声,俄罗斯的强硬立场,欧洲的战略选择,都将是这场战争能否走向结束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