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林海东
腊月廿四日,首先祝南方朋友们小年快乐,吉祥安康!
1月22日,是朝鲜的一个重要日子。按朝鲜官方说法,1925年1月22日,年仅14岁的金日成从万景台踏上“光复千里路”;在踏上旅程的第13天,少年金日成抵达当时的平安北道厚昌郡( 现两江道金亨稷郡 )葡坪,站在寒风凛冽的鸭绿江边,看着被日寇铁蹄下呻吟挣扎的祖国山河,发下“朝鲜不独立,誓不回头”的宏天大愿( 上图为朝鲜官方的“光复千里路”油画 )。这是继少年金日成走“学习千里路”( 1923.3 )回到朝鲜之后的第二个“千里路”。顺便提一句,朝鲜的“里”大约400米,比“华里”要少100米;“三千里江山”使用的就是“朝鲜里”。
1975年1月,金正日指示,要有意义地组织进行全国规模的“光复千里路”参观学习行军活动,要把这一活动转化为“传统”,并以此创造出把新一代培养成为革命后备队、革命骨干的转折点。
从那时起,每到1月22日,朝鲜的学生少年就要沿着“光复千里路”的路线开始踏上这一传承金日成革命精神的旅途。虽然叫做“行军”,但该坐火车坐火车、该坐汽车坐汽车,关键路段用走的,关键地点要参观、学习,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据朝鲜官方统计,50年来,已有100多万学生少年参加了这一活动。
金正恩执政以来,把“培养新一代成为一心信赖和跟随劳动党的真正接班人”规定为重大问题,积极引导全体学生少年参加这种“走革命千里路”的活动。“革命千里路”是个大概念,涵盖了上述“学习千里路”、“光复千里路”等等;2019年10月、12月金正恩先后两次骑白马上白头山之后,这种千里行军又开辟了一条新线路——“天降伟人军马行军路”。需要说明的是,这条“天降伟人军马行军路”,不仅学生少年要走,青年、中年人也要走,党政机关干部、工人农民、各界妇女也都要走,终点是“白头山地区革命战迹地”;例外大概只有人民军,毕竟这个时间段恰好是他们不得闲的冬季训练期。
朝鲜这种沿着历代伟人足迹走各种“千里路”、“行军路”的做法,在继承前代革命思想和精神的教育意义之外,大致还有些“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意思。元帅当年冒雪骑马上白头山、去年7·15在新浦海边松林里搭帐篷开“新时代昌城会议”,都是这意义和意思的体现。新浦海边大白帐篷的含义,不是我说的,明明白白写在1月23日《劳动新闻》的头版长篇文章中,大意是“新浦沙地上搭建的帐篷,让人想起白头山抗日游击队营地的那些帐篷”。
2025年1月22日,是金日成踏上“光复千里路”100周年,也是金正日开辟“光复千里路”参观学习行军路线50周年。100、50两个特殊大年份,再加上今年是五年计划收官之年,将要迎来2026年劳动党九大召开的这样一个“胜利者之年”,所以,朝鲜学生少年走“光复千里路”是必然,而“天降伟人军马行军路”则由成年人们去走。
1月22日,朝鲜学生少年“光复千里路”探访行军,从平壤万景台革命学院的金日成金正日铜像广场启程。党中央劳动团体部部长金正顺、内阁教育相金承斗参加了启程仪式,社会主义爱国青年同盟中央委员长文哲做了动员报告,金正顺向探访行军队授旗。
这一次的行程路线,从平壤万景台革命学院到两江道金亨稷郡的葡坪革命史迹地,正是“光复千里路”的起点和终点。从万景台革命学院到平壤火车站,孩子们用走的,后边大概就是火车旅程了,正所谓“用意不用力,在意不在形”。
教育下一代,朝鲜是下了大功夫的,从金日成到金正恩,皆然。走各种“千里路”这种形式几十年不变,大致说明,在宣传鼓动部的同志们看起来,这种形式现在还有效,不过,队伍越来越不好带,毕竟时代已经与当年完全不 同,否则,也不会有《反动思想文化排击法》、《平壤文化语保护法》、《青年教养保障法》这三大法律存在的理由和空间。
“一心团结”,是劳动党八大提出的三项方针之一( 以民为天、一心团结、自力更生 ),说白了,就是“思想统一”;走各种“千里路”,其实就是“一心团结”的外化。“一心团结”首先是思想上的整齐划一,当然言行、外表整齐划一更好,就像那些参加“光复千里路”探访行军队的朝鲜孩子,虽然身上的衣服不尽相同,但实际上都是整齐划一的制服,只不过制服种类不同罢了。如果您留意的话,会发现,走各种“千里路”的朝鲜干部群众其实也是制服整齐划一的。细想起来,这些制服其实也是一种宣传投入,而且从每次制服的数量上看,也是一笔不小的花费,只是不知道是要自己花钱置办还是国家统一发放。
“一心团结”,这四个大字高高竖立在新义州标志性建筑“太阳楼”楼顶,我们隔江喝茶聊天、吃丹东草莓的时候经常抬眼可见,而且已经习以为常、司空见惯。游客们喜欢给“太阳楼”拍照,但似乎没有多少人知道那四个字的背后究竟隐含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