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2日),国家博物馆上新《四海一堂春——乙巳蛇年新春文化展》,用200多件套馆藏精品文物,在浓浓年味中呈现春节的丰富文化内涵。
乐享四海一堂春
国博推出蛇年新春文化展
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伏羲、女娲是华夏民族的先祖。下图这件唐代《伏羲女娲像立幅》所描绘的伏羲与女娲为人首蛇身,他们手持规、矩,画卷上方有日,下方有月,四周的小圆圈则象征着满天星辰。
国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策展人 诸葛英良:蛇尾状的下身以盘旋结构相缠,代表着生生不息。规矩、方圆、日月、阴阳都同时汇聚于一幅画作当中。
在商周时期,蛇,作为一种装饰纹样,出现在较多的青铜器上,它们的造型大多为蛇首硕大呈桃心形,身尾作盘曲状,象征着繁衍、智慧与力量,把青铜器的美学价值引向一个新阶段。商代著名的妇好鸮尊上,就有典型的蛇纹符号。
国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策展人 诸葛英良:鸮尊的蛇纹样在它的翅膀这个位置,有扶摇直上的寓意,有更多的力量赋予到它的身上。
日月交替,谷物一年一熟,因此,在我国古代,也把谷物成熟称为"年",春节被视作丰收季,被视作时令的分界和希望的起点。在新旧交替的春节,生活与迷人的理想交织在一起,年的意味愈加浓厚。这件明代"好酒"白釉盘,呈现出"人随春好、春与人宜"的新年企盼。
国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策展人 诸葛英良:过年的时候,尤其是亲人围坐在一起的时候,一定会有酒来助兴。我们不用过多地去关注它的工艺,它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酒碗,它可能并不只讲的是酒好,而是人好,是一种情绪。
这件清代桃花洞釉灯笼瓶,白色外壁以吹釉法遍施黄、蓝、绿、红等釉色,晕染的色块就像定格的烟花,留住人们新年的愿望——旧岁长青、新岁恢宏,充满新春氛围感。
国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策展人 诸葛英良:在中国的文化里面,灯笼更多的是吉祥寓意,把好像是烟花一样的、花团锦簇的意象附着在这个瓷器上。乾隆时期,我们更多看到的是具象的纹样,像这种非常抽象的、非常当代化的纹样,是很少出现在这个瓷器上面的,这件文物可以帮我们穿越时空。
据介绍,本次展览,共由200多件套国家博物馆馆藏精品文物构成,涵盖青铜、玉器、陶瓷、金银器等多个品类,观众实名预约入馆后免费参观。另外,国家博物馆提醒,"春节"假期,除夕当天国家博物馆闭馆,初一至初七正常开放,观众需参观前7日内预约,按预约时段进馆参观。
文字博物馆里"拾趣方块字"
今天,国内首个以文字为主题的"拾趣方块字"体验展在位于河南安阳的中国文字博物馆开展。全新的展示手段、丰富的互动体验内容,让广大青少年深入走进神奇的汉字世界,感受汉字文化的无穷魅力。
"拾趣方块字"是国内首个专门为青少年设计的互动式文字主题展览,展览紧紧围绕一个"趣"字展开,打破以往时间叙述的形式,以模块化结构为主线,配合轻松明快的空间氛围,充分发挥展览寓教于学、寓教于乐的作用。展览分为"汉字从哪里来""造字奇遇""方块字的时空飞行""汉字的‘美’一面""汉字的今天和未来"五个单元。通过故事性与趣味性结合。如"造字放映室"的动画片、"偏旁部首大冒险"的游戏等,使学习过程充满乐趣。设置了多种互动环节,包括触摸感应、实物操作、数字互动等,增强了青少年的参与感。
安阳市文博源小学闫宸浩:通过今天这个"拾趣方块字"的展览,我更加深入了解了汉字的结构和演变过程,对汉字的认识也更加全面。
中国文字博物馆副馆长 韩英杰:展览内容从新石器时代刻画符号开始,一直到现代AI技术的呈现。通过新的体验方式让青少年解锁新知识,让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更有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