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罗石芊 王祥龙

四川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召开期间,来自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青片乡正河村的省人大代表王蓉,带来了一份与乡村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建议。

“我们村现在大力发展中医药材,因此我也带来了一份关于《推进民族地区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建议。”王蓉说,她所在的正河村,背靠茂密的山林,村里三分之一的村民都在种植中药材,“黄连、木香、重楼等中药材都有,村里人靠种中药材,每家一年能多上3、4万元的收入。”


省人大代表王蓉。罗石芊摄

2024年,四川省委、省政府将中医药作为建设“健康四川”、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等重大部署的重要内容。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召开全体(扩大)会议,部署中医药改革、中西医结合、现代中药产业建圈强链等工作。

北川,作为四川省中药材的传统产区,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全县药材资源品种达795种,全县中药材留存面积38万亩,已形成青片河流域、白草河流域、苏宝河流域三大种植带,从事中羌药材贸易的企业、中羌药材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个体经营户100余户,中医药产业惠及全县2.1万户6.7万药农,已成为当地各族群众增收的一项重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潜力不容忽视。

但在走访过程中,王蓉发现,当前北川中医药产业发展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经营管理粗放,主要以一家一户的药农模式,种植零星分散,技术含量低。其次我们缺乏拳头产品。北川中羌药材缺乏诸如三台麦冬、江油附子、霍山石斛这类以质闻名的品种,也缺乏诸如中宁枸杞、涉县柴胡、通江银耳等以量知名的道地药材。北川种植量最大的厚朴,生产周期长,本地对其药用价值的产品开发有限。资源上无拳头品种,缺乏比较优势,市场影响力和带动力弱。”


北川村民加工厚朴。图据北川发布

王蓉还了解到,目前,北川县从事中羌药材植物种植、病虫害防治、医药资源开发的专家和技术人才缺乏,中羌药文化保护和传承模式受到制约。企业与相关科研院所项目研发合作少,同时中药材科研资金投入不足,新技术在中药材产业发展中推广运用力度不够,导致中羌药材质量良莠不齐、市场竞争力不强。

“我们这边地质灾害也比较多,地里的药材很容易受到影响,这些都是制约我们发展的瓶颈。”王蓉说,“因此,我带来了几个建议,希望从多个方面出发,推进中医药产业的发展。”

首先,在加快中药材生产基地规范化建设上,王蓉建议,积极做好对上资金项目争取,有效统筹整合涉林、涉农项目资金,加大厚朴、黄连、大黄等林草中药材基地培育和现有林草中药材质量提升,做优林草中药材基地。鼓励引导中药材企业、大户、大型合作社,甚至科研单位参与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


北川村民在采收黄连。图据北川发布

龙头企业重要性也不容小觑,“建议以北川县主导药材品种为依托,建设一批中药材初加工基地,鼓励生产企业向产地延伸产业链,开展趁鲜切制和精深加工。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实力雄厚、技术力量强的制药企业,同时加大对龙头企业培育力度,鼓励龙头企业积极开展中羌药材标准化基地认证。”

在人才培育上和医疗服务能力提升上,王蓉建议,推动北川县中羌医医院建设,补齐诊疗短板,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支持县中羌医医院创建三级民族乙等医院。推进县人民医院和县妇幼保健院中医药科室建设。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产学研合作,整合资源组建羌医药研发中心和建立大学生科研实习基地。提升基层中医馆服务能力建设,在全县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班,提升全县中医药从业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引导成立中羌医药协会,进一步加大人才培育和提高学科专业化程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