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官方曝光,真不敢相信「一名香港大学在读的18岁内地学生被电信诈骗920万」、「超过60名港大学生被骗累计6000万」是真实存在的事。

有人一度怀疑920万是不是抹掉了小数点?

即被骗的9,200,000,实际上是92,000.00。



虽说这是戏虐说法,但其数额之大不得不让人为之震惊!

甚至有人质疑18岁就拥有900多万,这些钱肯定来路不明,绝对是黑洗钱,评论区越来越离谱的聊天,太让人寒心了。



01

— 湾妈看世界 —

港漂生成了电诈重灾区

先简单说说近期香港这几起学生被骗的来龙去脉。

1月16日,香港大学在电子邮件中向学生发布通报,去年9月到10月,即新学年的开学之初,60多名学生遭遇诈骗,损失累计高达6000多万港币,平均每人损失约100万港币。



受骗者绝大部分是到香港大学就读大一的内地生,他们初到香港,人生地不熟,缺少社会经验,又存在着极大的文化差异,不懂相关法律,于是便让诈骗分子有了可乘之机。

事件曝光后,有香港当地媒体专门到香港大学采访调查。

被问到的学生有多位都表示接到过可疑电话,或是周围人也有此番经历,甚至能达到一周一次的频率。

同一时期,香港警方曝光的18岁港大大一在读内地女生被骗920万港币的故事,最触目惊心。



2024年11月27日,这位女生接到了一通电话,对方称自己是中国移动的职员,指控她涉及到了一个洗黑钱的案子。

案件十分严重,已经引起了内地执法人员的注意,她的一举一动已被执法人员监视着的,而且中途还把电话转拨给自称内地执法的人员。

这个女生被他们一整套话术和流利的操作吓怕了,自称执法人员便乘机告诉正处于慌乱的女生,为了洗脱罪名,自证清白,必须配合调查。

于是这位女生在他们的引导下先下载了Skype App,通过该应用与对方联系。

从2024年12月2日至2025年1月4日期间,她按照对方的指挥先后分14次给三个香港本地的账户转账约920万港币,用作调查。

诈骗分子在肆意忽悠并收到转账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事后这个18岁的女生才醒悟,原来自己遭遇了电信诈骗,赶紧报警求助。



目前香港警方将这起案件列为「以欺骗手段取得财产」,至今还没抓捕到犯罪人员,920万港币能否被追回已经成谜。

电信诈骗案并非只存在于香港大学,香港其他大学均发生过类似案件。

比如香港大学披露60逾名学生因诈骗损失超6000万港币后,香港城市大学也表示校方收到30多份学生被骗案,涉案金额约1500万元,平均每人损失50万元。



1月21日香港立法会议员、岭南大学协理副校长刘智鹏在电台节目称最近发现有人以大学的名义在香港本地社交平台收集学生或校友的个人资料及联络方式。

为了学生的财产安全,香港校方和警方都在积极想对策降低受骗率。



比如港大要求每位学生必须填写警方提供的防骗问卷。

这份问卷30多道题,涵盖电话、网购、网恋、投资诈骗等的手法和动机,学生必须在限期内完成问卷,否则会被禁止进入图书馆;

香港理工大学以往每年都有大量学生被诈骗,去年开学前,校方规定学生必须完成一个由警方设计的网上训练课程及附带测验;

港科大去年还将警方提供的学习资料放到新生课程中。

据传港府为防止内地学生来港后被骗,正与中国教育部商议从源头着手提高学生防骗意识的方法,包括要求有意来港就读的内地学生先填写防骗问卷才可获发学生签证等。

同时香港已推出短讯发送人登记制,获得认证的短信发送人,其短信名前都会带“#”号。



香港有一个专门的防诈骗协调中心(ADCC)。

上面列举了许多案例、测试以及短片,不管是以后想去香港就读的内地孩子,还是去其他国家,都建议带着孩子看看。



网址:

https://www.adcc.gov.hk/zh-hk/home.html

02

— 湾妈看世界 —

留学生沦为诈骗犯的囊中物!

香港在读学生遭遇电信诈骗并非个例,近些年来诈骗分子的魔爪早已伸向多金的海外留学生群体。

骗局花样百出,稍不留神就会掉入设好的陷阱中。

长时间监控、取保候审、缴纳保证金是针对国外留学电信诈骗的新型骗局。

去年正在新加坡留学的小王同学接到某电信公司的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称他名下的新加坡电话卡因发布1600多条涉嫌诈骗的短信被多人举报,疑似身份信息被盗用。

因为人在新加坡,也不知道上海警方电话,对方就帮忙给小王转接到了警察。

小王按照警方要求下载了境外通信软件并以会泄密为由,让小王删除手机上的所有社交软件。

甚至以查明案情为借口,对小王进行了长达40多天的监控,所谓的监控只不过是为了防止小王查询手机而识破骗局,期间多次对她进行威胁和恐吓。

后来对方突然称需要把所有犯罪嫌疑人看押回国,并告诉小王可以向检察长求情,申请取保候审,只需要拿出39万新币(200多万元)保证金即可。

此时小王已被洗脑,为了更合理向父母要钱,诈骗分子伪造了一份录取通知书并办了一张安全银行卡,以国际交换生需财产证明为由,让小王父母将钱款打到新账户中。

小王父母短时间凑不出这么多钱,便向新加坡的朋友求助,朋友一看就发现了其中的端倪,随后报警,直到被解救时,小王都没意识到自己落入了电诈陷阱,甚至对真正的警方产生了怀疑。



租房、换汇诈骗、学费诈骗、奖学金诈骗都十分常见。

比如骗子以房东的身份,靠低价房源诱敌深入,拿到预付租金和押金后就会销声匿迹。

还有诈骗分子会冒充学校工作人员给学生和家长打电话,告知对方没有及时缴纳学费并威胁称一旦逾期就会取消上课资格。

或是假冒财务人员以奖学金未领取为由,再通过短信、邮件等方式一步步诱骗学生或家长拿到钱款。

在近期中国驻英国使馆结合电信诈骗多发案件,梳理的几起典型电诈案例中,就有一例换汇诈骗。

在英国留学的张同学因为日常开销需要,想用人民币兑换些英镑,正巧看到微信群内有人宣传且汇率可观。

于是与对方取得了联系并确定换汇金额,随后对方向张同学发来一张向其银行账户汇入1万英镑的交易截图并催促尽快微信转账。

然而等到张同学支付后,迟迟没收到英镑,微信也被对方拉黑了。



AI技术蓬勃发展后,跨国“虚拟绑架”也悄悄在蔓延。

“虚拟绑架”通常是犯罪分子给受害者打电话或发短信、甚至拍摄视频和图片,骗他们亲人被绑架了,需要赎金才能救回,但实际上当事人是安全的。

2023年12月底,美国犹他州的17岁中国交换生庄凯的“虚拟绑架”一案就受到了广泛关注。

庄凯被犯罪分子诱骗到偏僻山区露营,等到警方找到他时,他已经独自在距离市区约40公里的野外的单人帐篷里待了三天。

帐篷里只有一个电热毯和睡袋以及一些食物和水,还有几部手机,警方怀疑这就是庄凯和犯罪分子的联络工具。



在警方找到庄凯之前,他们接到了一起绑架案的报警,称17岁中国交换生庄凯失踪了,随后远在中国的庄凯父母接到绑匪索要赎金的电话。

由于收到了庄凯被关押的照片,再加上绑架者的言语威胁,以为孩子真的遭到绑架,庄凯父母便向一个中国银行账户转账了约8万美元。

这种两头骗的虚假绑架案并不罕见,甚至借助科技技术变得十分常见。

诈骗犯纷纷瞄准美英澳日等国家的留学生或交换生。

2023年8月,《日本时报》报道称,一些在日的中国留学生在类似情况下遭到骗子勒索。

一名中国女留学生父母收到女儿被绑架的照片后向一个中国银行账户支付了42300美元。

案件攻破后,这名学生透露,自己接到了一个自称是中国公安人员的威胁电话,称已经对她发出了逮捕令,她必须制造一起假绑架案,让她的父母为她支付逃脱拘留所需的钱。

澳大利亚广播公司称仅在2023年10月就发生了三起20至23岁的年轻人被自称是中国权威人士诈骗的案件,这些受害者被勒令支付高达338,880美元的赎金,否则将会被驱逐回中国。



(澳洲警方提供的2020年伪造中国留学生遭绑架的图)

03

— 湾妈看世界 —

寒心的一幕发生了...

每当国内外学生被骗的经历和故事被报道出来后,网上的留言就像是寒冬腊月的一把冰冷的剑,刺痛着每一个当事人。

香港大学这次曝光的18岁内地女生被骗920万港币后,很多人把关注点放在了「钱财的来源」上,直言这920万港币绝对是dirty money、能自己赚900万的绝不会上这个当。

评论区的仇富言论甚至有些不忍直视:

有钱人才会被骗;不用问,这不是贪官就是帮人洗黑钱的孩子;

父母的背景也好不到哪里;他家本身有问题才会被骗成功;

一清二白根本什么都不怕;18岁就有920万,真的不查一下吗?

这智力水平配港大很讽刺啊!智商与财富严重不匹配...

这是典型思维惯性,认为每个被诈骗的人不是贪,就是蠢。

这也是社会心理学中所谓的基本归因错误,宁愿相信钱来路不明或是受害者不够谨慎,也不愿承认是诈骗者利用人性弱点在针对性布局。

根据心理学研究,基本归因错误是指人们在解释他人行为时,倾向于过分强调行为者的内在特质(如性格、能力等),而忽视外部情境因素的影响。

基本归因错误可能会引发一些系列问题,比如受害者被误解、被指责、二次伤害,这种现象在网络诈骗、道德争议等领域很常见。

之前社交媒体上还流行着这样一句话:

“我们不是诈骗,我们只是根据每一个人的智商来重新分配财产,抽出与你们智商不匹配的那部分金钱。”



最可笑的是,如此荒谬且具有误导性的言论还被某些人视为至理名言!

这既是恶意的挑衅,对受害者的不公正的指责,也是对诈骗行为的美化,掩盖了犯罪的本质。

在寒冷剑锋之下,也有些许温暖的字眼,比如有网友说:

“原来我也这么想,上次差点被骗就改变了我的想法。”

“真不是这样的,我之前和你一样的想法,结果骗子把我骗得团团转,好在我的local朋友帮我破局了。”

还有网友纷纷留言讲述自己身边被骗的故事。

“大一时,我们学生公寓有一个女生被诈骗了100万英镑,因为数额巨大,警察还专门成立小组来学生公寓进行宣传,投放反诈骗广告。”

“朋友大女儿在香港上学,她告诉我她们班上同学被骗了400多万港币,一直在给骗子陆续汇款,最后朋友女儿发现不对劲,才阻止了她。”

电信诈骗跟学历、跟智商都没有关系,即便是高学历人群、在社会上有很多经验和经历的都有可能成为电信诈骗的受害者。

诈骗分子专门靠此谋生,他们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和途径请君入瓮,而且技术与时俱进。

不是骗子骗不了你,而是还没有适合骗你的套路。

现在的电诈已经不是以前那种只骗取鸡毛蒜皮的小钱的小富心态,而是有组织、有纪律、有计划地大额诈骗。

他们有的是时间进行精神控制,去慢慢编造理由,慢慢等待鱼儿上钩。

从今年演员王星的诈骗,再到层出不穷的留学生被骗案,如今诈骗是全球性问题,放弃「我不会成为受害者」的想法,提高安全意识才能防范于未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