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人口大迁徙运动”已经启动,年前又将掀起一股返乡和旅游热潮。
据交通运输部门等方预计,今年春运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达到90亿人次,铁路、民航客运量有望分别突破5.1亿和9000万人次,均创下历史新高,自驾出行依旧是主力,预计将达72亿人次。除此之外,最主要的跨区出行方式便是铁路。
在部分远途出游和返乡的人群看来,在列车上的那段时间会非常难熬,甚至有的小伙伴需要连坐十多二十个小时,除了自己原本的座位之外,路途中基本不会有什么好去处。为了打发时间,电子设备成为了出行必不可少的要素。
就当下电子产品的续航能力,能做到连续工作十余个小时后依旧坚挺的屈指可数,长途出行的小伙伴,不免对电源产生依赖,除了自带的充电宝外,车厢中提供的插座是他们为数不多获得能源的途径。于是,关于高铁车厢充电对电子设备有没有影响之类的问题在社交平台上传开。小雷也借着这个机会,来和大家探讨一下高铁车厢电源对设备充电会有什么影响,以及如何合理使用车厢的供电系统。
触控失灵、机身发热,高铁成了“背锅侠”
外界对列车车厢供电的担忧来源于一系列“灵异事件”。
不知道在高铁上充电的小伙伴有没有遇到过一系列的异常问题,如间歇性的几秒充不上电、手机触控屏失灵、手机异常发烫,甚至是充电器烧坏之类的。起初大家会以为是插座或充电设备接触不良,但小雷想说另有其因。
(图片来自小红书)
和一众新能源汽车一样,高铁由电力驱动,后者的动力构成十分复杂,动力车厢当中包含制动控制装置、辅助整流器、水箱、空调装置、换气装置、辅助电源、电流转换器、电压调节器、换气装置电源等,唯独没有配备针对驱动的大容量电池,只针对车厢照明等电力设施提供辅助的电源。
(图片来自豆包AI)
值得一提的是,高铁列车的每小时耗电量高达9600度,动力电池自重大,占用空间多,并不利于动力车组的空间布局和重量控制,大功率充放电一定程度上增加热失控的风险,再加上维护成本高,往高铁里塞入动力电池的想法并不实际。
因此,高铁的电力通过车顶的受电弓与电网接触获得,并且每隔约50公里会有一座牵引变电站为动车提供能源,两座牵引变电站之间会存在一段长度约200米的无电区域,这也就意味着列车在经过无电区域时,列车座位下方插座等相对不重要的供电设施就会反复经历断电和接电的过程,给供电造成不稳定因素。
需要知道的是,高铁车厢的电力并非直接从电网获取,而是经过动力车组的变压器和转换器得来的220V家用电,多少会带来一些高频脉冲,总之高铁上充电伤手机这件事有些“看运气”。
同时高铁的行进速度并不是全程恒定的,加力提速的过程会调用更多的电力支撑,留给插座的功率可能会相应的降低。总之对电子设备而言,高铁车厢上的供电系统并非十分稳定,偶尔的断电和电压波动,有可能会给电子设备带来负面影响,也就是上面提到的异常发热、触控失灵,甚至是烧坏充电器的情况,但大多数的电子设备都有应对的能力。
也有网友反馈在车厢中用原装充电器充电后烧坏,但应该只是少数案例。
(图片来自小红书)
当然了,“受害对象”并非只有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等电子设备都有可能受到影响。只能说网友的担忧并非单纯空穴来风,并且高铁车厢供电不稳的问题,但小雷认为没必要过分担心,列车供电波动本身只是少数情况,对电子设备的影响微乎其微,有需要正常使用即可
也考虑到部分车厢可能只提供USB接口,不兼容双Type-C口的充电线,小雷建议出发之前做好相应的准备,除非能全程忍住不玩手机,又或者是路途较短没有续航焦虑。
劣质充电设备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
与其去关注列车的插头是否会对电子设备构成损害,小雷认为不如关心列车上的用电安全。最基础的用电安全意识要有,比如不要湿手接触插座,也不要出于好奇接触插座内部。
列车车厢配备的电源插座,其目的是方便智能手机等小功率设备应急补能。一般来说,一节车厢分配的功率在2000W-3000W,满足车上乘客的小功率充电设备不是什么问题,但大功率电器应该避免在车上使用。
各大铁路出行平台和列车站台都明确表示,电吹风、卷发棒、电热水壶等大功率电器可以随身携带,不能充电,电动车电池等物品甚至禁止托运和携带。而单块额定能量超过100Wh(或27000毫安时)、标志不清晰的充电宝,也不能够带上列车。
2016年,一位乘客因为赶高铁来不及吃早饭,用自带的电饭锅在高铁上煮粥,被巡视车厢的乘警发现后制止;2023年6月,一位乘客在重庆某高铁上自带电饭锅盛饭,后被目击者辟谣,称是乘客提前煮好米饭带上的高铁,并未使用高铁电源。
大功率电器并非单纯占用功率资源这么简单,车厢的供电系统高负荷运转,发热、老化不可避免,超负荷运转导致的供电系统损坏和起火,更是一大消防隐患。一些校园宿舍线路老化,支撑不了大功率输出,校方也会明确要求禁止使用相关的大功率电器。
(图片来自豆包AI)
另外小雷认为,高铁车厢供电不稳定不能算是损坏电子设备的主因,也可能和充电器有关联。小雷以前乘坐高铁时,有特别关注过周边乘客的电子设备和充电器,发现有些充电器表面印着“超级快充”几个大字,看起来并不“正经”,有可能是图便宜买的伪劣充电器。
有网友对比实测发现,用劣质充电器在车厢里充电,发热、触控不灵敏等问题会频繁出现。相反,用原装充电器充电,类似的情况则很少。
劣质充电器用料差,没有过充保护、智能断电等防护措施,充电时更容易形成温升,甚至过热短路,导致手机异常发热。所谓的“超级快充”,有的时候是通过代码匹配“骗”过系统实现的,充电器本身不能提供真正的高功率快充。手机爆炸、烧坏充电口等问题,不能全把锅甩在手机身上。
而严格按照标准设计并生产的第一方或第三方充电器,本身具备更好的设备兼容性,支持多种智能断电防护措施,有的充电器会提供“过滤”高频脉冲这样的进阶能力,一定程度上保护电子设备。小雷建议,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是尽可能使用原装和正规的第三方充电器或移动电源。
除了第一方品牌的原装充电器,小雷建议大家可以考虑一下倍思和安克这两个品牌,其中倍思GaN6氮化镓快充充电器1C 45W比较适合出门在外的用户,充电头本身支持最高45W输出,覆盖兼容35W/35W/27W/20W等挡位,支持多款主流手机,同时还做到了小体积,方便携带。
(图片来自倍思)
充电安全方面,倍思GaN6氮化镓快充充电器支持智能控温技术,全程充电发热量小,确保充电过程足够安全。
而安克品牌,小雷推荐他们家的冰点快充系列,同样是体积小便于携带,支持30W输出,内置冰感芯片,充电时降温效果显著,同时还支持智能控温。这一类充电器可以更好地在高铁这样的充电环境中保护到电子设备。如果有给笔记本充电的需求,小雷认为可以考虑这两个品牌旗下的高功率充电器。
另一方面,如果想彻底杜绝车厢内一切不稳定的供电因素,除了出门前充满电,正规的充电宝产品同样可靠,也没有电子设备贵重,可以尝试用车厢供电为充电宝充电,再用于给设备补能,以此隔绝车厢不稳定电压带来的影响。
春运出行,充电宝才是最佳充电方案?
大规模春运在即,所有人都希望旅途当中不出岔子,平安到达目的地。用电安全年年都需要强调,小雷认为基本的用电安全意识十分有必要。高铁车厢不会无缘无故对用电设备进行限制,许多都是基于车厢供电安全之上做的设计,作为乘客都应该遵守。
车厢中不稳定的电力供应虽说可能会对电子设备造成影响,但不需要对车厢的插座敬而远之,瞬间的电压波动对电子元器件的损伤相对有限,只要不使用劣质充电器,维持正常的用机习惯和安全用电意识就没有问题。对于充电过程中遇到的触控失灵等问题,主要还是手机充电发热以及电压波动导致的,建议不要边充边用。
想要彻底避免这些风险,充电宝是必不可少的。针对高铁车厢场景,小雷推荐安克的三合一能量棒,自带数据线和插头,容量为10000毫安时,能带上高铁,又能借助高铁电源补能。另外,倍思EnerCore P1也值得考虑,同样自带线,支持45W功率输出,都会是旅途中的理想伴侣。
如果是短途高铁且有补能需求,又不想带太重的充电宝,小雷认为可以考虑倍思的尾插式快充移动电源,即插即用,也不伤手机。
(图片来自倍思)
近几年的大规模春运当中,并未发生过因充电而发生爆炸的事件,没必要过分担心。毕竟许多人已经养成了手机不离手的习惯,旅途当中不用手机打发时间会很难熬,但最重要的还是养成安全意识,做好充分的出行准备。
因此,对于近期计划乘坐高铁返乡的小伙伴,尤其是需要长途跋涉的人群,路途当中还是建议准备一套随身充电宝,充电宝的电力输出稳定且持续,对电子设备的负面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必要时再用车厢插座供电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