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可以让您下次继续阅读相关文章,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 “有史以来世界上最庞大的百科全书”。
这一桂冠出自《大英百科全书》,却被用来评价一部几近失传的中国古代巨著——《永乐大典》。
总和了经史子集百家之书,全书共两万多卷,一万多册。
2020年,一位爱国人士从法国花费六千四百万人民币购得了两册永乐大典,使得这一被尘封的文化巨著再次吸引了人们的关注。
然而,永乐大典的命运却蕴含着西方打死也不会说的一大崛起奥秘。
其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一、永乐大典的诞生与命运
编撰一部包罗万象的巨著,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便有了这一想法。
只是随着后期朝堂动荡,始终未能付诸行动。
朱棣上位之后,为了稳固靖难之后的动乱,也为了继承父志,很快便着手编书。
在古代没有打印机,只有雕版印刷和少量的活字印刷,信息的记载和传承能力不可与今时同日而语。
更何况还有书籍的搜集和摘录等费时费力的工作。
朱棣选择大明第一才子解缙主持编撰,历时两年,初稿《文献大成》成书。
但朱棣却非常不满意,认为“所纂尚多未备”。
一年后,朱棣改任命太子少傅姚广孝主持,朝野上下两千余人参与编写,参照了南京文渊阁的所有藏书和民间典籍。
又历时三年,最终的《永乐大典》才横空出世。
全书共22877卷,成书11095册,成为古往今来第一大百科全书。
并且,与后续备受诟病的《四库全书》相比,《永乐大典》的编撰过程并没有毁书编史、也没有试图思想控制,而是将不同类别的各色文化尽数保留,以最广阔的胸怀拥抱中国历代的文化成果。
不过,自此《永乐大典》却开始了它离奇的命运。
永乐十九年,朱棣迁都北京,将永乐大典带到了北京文楼,却将编书参考的诸多原稿留在南京文渊阁。
正统十四年,文渊阁大火,原稿付之一炬,永乐大典再无参照。
嘉靖年间曾组织张居正、高拱等大臣对《永乐大典》进行重录,这也是此书历史上唯一一次抄录。随后永乐大典便有了正本和副本。
然而,在嘉靖之后,永乐大典的正本在历史记载中却不翼而飞了。
有人说失于大火,有人说亡于战乱,也有人说嘉靖将其带到了陵寝之中,还言辞凿凿地举证嘉靖去世后迟迟不下葬便是在等待大典的抄录。
不管怎样,到清代编写《四库全书》时,永乐大典便只有8000册副本流传了。然而最大的厄运还没有到来。
由于官吏腐败,大量藏书被各级官员盗出贩卖,大量珍贵典籍外流;外国侵略者、尤其是英法联军的入侵洗劫了中国大量的珍宝典藏,其中就包括数百卷永乐大典;随后的光绪年间,义和团运动兴起,翰林院被烧毁,又有数百卷永乐大典损毁。
目前,国内外已知存世的《永乐大典》总计仅四百余册,八百余卷,还不足最初编纂时的零头。本就不多的典籍还分散在8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国家图书馆目前收藏的《永乐大典》先后共224册。
而欧洲共收藏了59册《永乐大典》,其中英国51册,其他国家手里零零散散有一两册。
如今,中国学者希望研究永乐大典的内容,不得不前往其他国家,不得不说是一种屈辱。
二、西方崛起奥秘
与中国古代璀璨的文化星辰不同,欧洲度过了漫长而又黑暗的中世纪。
教会对思想文化严格控制,欧洲的文化发展在一千年里停滞不前。
然而,在17-18世纪,欧洲各国却突然如雨后春笋般诞生了大量的百科全书,并发生了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推进了欧洲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有人认为这是因为西方人掠走了《永乐大典》后学习了中国的先进文化照猫画虎所得的。不过,这种说法站不住脚,因为时间对不上。
西方工业革命、文化大爆发的时间正是中国的明朝时期,此时永乐大典的正本尽管不知所踪,但如此重要的东西不可能被外国人带走而不自知。
传教士利玛窦
至于说明代时的传教士利玛窦通过在明朝做官而窃得永乐大典更是无稽之谈,永乐大典抄录时,负责主持的徐光启都无法拿到任何记录,利玛窦一个外国人更是不可能了。
永乐大典的副本大量流落国外已经是清末,而此时的西方早已完成了工业化。
因此所谓西方“抄袭”永乐大典的知识完成工业革命的说法不攻自破。
尽管明代时永乐大典没有流落到西方,但是大量的传教士和郑和的多次下西洋,让中国和大明的威名响彻了世界。
因此,西方国家对于中国文化早有耳闻,并且早有“借鉴”之心。
西方国家对于得到的永乐大典不可能完全没有利用的心思,书籍中保存下来的众多自然科学知识和佛、道等诸多宗教文化被西方吸收借鉴。
同时,西方也学到了编纂百科全书来成体制保存文化成果的方法。
维也纳大学的教授莱纳在其作品中直接点出:“来自中国的知识是欧洲百科全书的中国源泉……这部书揭示了中国的知识是怎样变成了欧洲总体知识的一部分”。
如今我们国家正不断变强,不再像清末一样任人宰割。
2002年,中国国家图书馆开始对残存的永乐大典展开修复工作。
经过不懈的努力,《永乐大典》在2019年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眼前,尽管已经残缺、尽管已过数百年,仍然能管中窥豹地探知永乐年间的盛世景象,了解到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
《永乐大典》作为世界性的文化巨著,是中国文化的宝库,对此我们应当保留、传承下去。我们应当树立自己的文化自信,打破西方的文化霸权,积极弘扬中华文化。
参考资料:《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