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除夕到元宵,景德镇的年味如同一场盛大的庆典,既有对传统的坚守,也有对新生活的向往。

作者 | 施启权

题图 | 扬龙灯

对景德镇这座沐浴着千年窑火光辉的古城来说,春节不仅是一个节日,也是瓷都文化与帮会习俗交织的节点,蕴含着深厚的底蕴与独特的韵味。

千百年来,景德镇的年俗深度融合了众多窑业习俗,有着特色鲜明的陶瓷文化元素和独具一格的瓷都风情。时值农历腊月,景德镇的年味随着袅袅升起的窑烟,缓缓铺陈开来。


昌江区中心幼儿园“非遗贺新春”活动中展示的陶瓷手工作品。万淑英/供图


景德镇人是怎么过年的

在景德镇人眼中,“过年大似天”。据《景德镇市志》记载,景德镇原住民的农历年节,从腊月下旬开始,到元宵节才结束。

年味从腊月二十四就开始弥漫了。过小年时,“掸扬尘”——洒扫庭内、洗衣晒被,是首要的事。家门旁的“天地桌”上,烛光摇曳,香炉轻烟袅袅升起,与清茶的淡香交织在一起,瓷瓶中天竺叶青翠,腊梅花孤艳,增添了几分雅致与生机,和夜幕降临时的美酒佳肴一起,慰藉着一家人一年的辛劳。

小年后,一直到除夕晚上,关于过年的一切都井然有序地推进着,人们着手准备正月里所需的各类生活物资,做新衣、宰家禽、买年货。

腊月三十的大年可是重头戏。一大早,家家户户都沉浸在喜庆繁忙之中。细心布置的厅堂之内,张贴着威严肃穆的门神画和寓意吉祥的春联,厨房里炉火正旺,热气腾腾,弥漫着各色食材的香味和家的温情。

吃过午饭后,人们怀着虔诚之心祭祀祖先,感恩过往一年的庇佑,同时早早燃起灶火,烹调佳肴,煮酒以待。日薄西山,天际初染暮色,鞭炮声声震耳欲聋,宣告着年夜饭的开启,家人围坐,共享这一年的丰收与团聚。

夜幕低垂,大人们围炉而坐,在火光映照下话家常,在春晚的欢乐中给小辈压岁钱。零点前夕,放鞭炮关门“辞旧岁”,天刚蒙蒙亮时放鞭炮开门“迎新年”。

正月里,亲戚们走村串门,相互拜年,这番热闹温馨的景象一直持续到初七之前(俗称“上七”),方才落下帷幕。而“下七”之日,那些家境殷实的门户,便开始张罗起春宴,邀请亲朋挚友,轮流坐庄,共享佳肴美酒,其乐融融。

一年一次的扬龙灯习俗,通常是正月初八起灯,至元宵节散灯。月满人团圆之夜,伴随着最后一抹龙灯之光隐入夜色,如一场温柔又绚烂梦境的缓缓落幕,农历年节才算结束,留给人们无尽的回味与期盼,直至下一次点亮希望之光。


“景德镇国际陶瓷灯会”祭祀窑神童宾花灯。施启权/摄


与窑业相关的独特年俗

“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景德镇以陶瓷闻名天下,瓷工们来自于全国各地,早期的春节习俗多有差异,但由于千百年来的相互磨合,原住民“镇巴佬”与来自各地的“景漂”们的生活习性早已相互渗透,在千百年来的瓷业生产中,景德镇逐渐形成了一些与陶瓷相关的独特地域年俗。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为了保障瓷业工人能够回原籍过年,小年后,瓷业人员包括窑户老板请的管事先生等都要放年假。

实际上,小年一过,窑户老板一年来的生意账基本上可以盘算清楚。无论是赚是赔,老板们都要备好丰盛的供品(如猪头等)和香烛,到火神庙(即“佑陶灵祠”)去答谢和祈求广利窑神(即明万历二十七年因烧造大龙缸而跳窑献身的风火仙师童宾)的庇佑。赚了钱的感恩谢神,亏了钱的则祈求来年窑火旺盛,烧出好瓷。

按照行会规定,为了合理控制供应量,农历腊月至次年三月,窑户都要逐渐减少烧窑次数或提前歇手停工(行话称“禁窑或禁春窑”)。为了保障窑工的休息时间,腊月初八至十三是制作圆器的工人的“腊月歇手期”,工人们放下手中的陶土,享受着难得的闲暇。

即使窑户老板生意特别好要加班,也须征得工人同意且不能超过五天,还要补贴工人每人每天四两猪肉和佐料(行话称“耳朵”)钱。此外,一些窑户老板还会请人在窑屋和坯房门口,用松柏树枝搭起一个临时性的牌坊春联。春联由瓷器汤匙和小瓷碟拼成,还有精巧地拼凑成龙、兔、虎等新年生肖的“瓷雕”,既彰显年味浓烈喜庆,又独具瓷都风味。

“上七”前,是店铺伙计的“过难日”。如果老板在“上七”期间请店伙计吃酒,并点上肉丸子菜(俗称“炮子”),意味着坐上座的伙计被辞退(俗称“放炮”),须另谋生计。

待到正月初七花灯上街,各地会馆按照家乡特色精心制做出千姿百态的花灯。都昌会馆、徽州会馆、饶州会馆、湖北会馆等都会组建龙灯队游街,前面高举着帮会大旗和大红灯笼,后面则紧跟着旱船、走马、狮子、蚌壳等各式各样的民俗表演,加上沿街商铺的鞭炮声,十分热闹。

各行帮的龙灯还要到各会会长或德高望重的人物家里去“送灯”,在元宵节当天则是到祀奉陶瓷工人行业神的华光庙(又称“五王庙”)去翻滚戏耍,直至节后,窑户、坯房才半开张、半开工。


景德镇举行“瓷业三圣公祭”活动的主场地祈福殿。施启权/摄


景德镇的瓷业文化和申遗

作为一个有着千年手工业制瓷史的古城,景德镇自古以来就有“十八省码头”之称,一代代来自全国各地的陶瓷商人、工匠和艺人在这里开设窑场,制成精美佳器,经昌江、鄱阳湖漂洋过海,成就了景德镇世界著名陶瓷原产地的不朽地位。

2015年,景德镇正式启动以御窑厂遗址为核心的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有望达到新的量级。

独特的窑业年俗作为景德镇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是当地历史传统和民俗风情的活态传承。从东晋时期的新平镇,到唐代的昌南镇,再到宋代的景德镇,这座城市的名字和瓷器紧密相连。特别是明代御窑的设立,使得景德镇的窑火生生不息,形成了特殊的文化现象。

孕育于千年瓷文化的窑业年俗,更是景德镇瓷业文化在社会生活作用的生动体现。这些年俗不仅丰富了景德镇的文化内涵,还增强了瓷都人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


昌江区实验学校三(3)班的孩子们开展“庆元旦,迎新年”活动。刘鑫娜 余小丽/摄

通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景德镇将进一步挖掘和展示其独特的陶瓷文化,吸引更多的国际关注和游客来访,提升景德镇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同时,这些烧窑年俗作为景德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能够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文化体验。这种互动不仅有助于推动景德镇文化旅游的发展,还能够促进景德镇与世界其他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从除夕到元宵,景德镇的年味如同一场盛大的庆典,既有对传统的坚守,也有对新生活的向往。在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每一座窑炉,每一块泥土,都诉说着景德镇人世代相传的故事。

在这里,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它是景德镇人对生活的热爱,对瓷艺的传承,更是对来年美好愿景的无限憧憬。

来源丨当代江西

编辑丨徐鑫鑫

审核丨涂伟明

欢迎向昌江区融媒体中心投稿

投稿邮箱:cjq3497@163.com

新闻热线:(0798)8337513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