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陆弃

特朗普重返美国总统宝座,欧洲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德国总理朔尔茨直言,特朗普的就任将是“欧洲的挑战”,并呼吁欧洲更加自力更生。这一言论无疑敲响了警钟:跨大西洋关系正步入一个新阶段,而特朗普的政治风格和政策方针,很可能会将欧洲推向更大的地缘政治动荡。



从朔尔茨到马克龙,欧洲的主要领导人都意识到,特朗普的再次上台并不意味着美欧关系的复苏,而是一个需要全面重塑的契机。特朗普早已证明,他的外交政策以美国利益为核心,毫不掩饰对欧洲盟友的轻视。从他曾威胁吞并格陵兰岛的言论,到要求北约成员国将国防开支提高到占GDP5%的无理要求,特朗普的一系列举动无不表明,他将继续推动“美国优先”的单边主义,将欧洲盟友逼入更加尴尬的处境。

欧洲在特朗普的强硬态度下,必须认识到一个冷酷的现实:美国不再是那个可以无条件信任的伙伴,而是一个随时可能背弃承诺、压榨盟友的霸权国家。特朗普就任后,德国、法国等欧洲主要国家已经表达了对其政策方针的担忧,而这些担忧并非毫无根据。从北约的军事开支问题,到欧洲的能源安全,再到全球气候议程,特朗普的政策逻辑总是将欧洲利益放在次要位置,甚至试图通过施压手段让欧洲国家为美国的政策买单。

特朗普执政时期对北约的态度一度让欧洲陷入困境。他公开批评北约成员国“搭便车”,要求他们承担更高比例的军费开支,甚至一度威胁美国可能退出北约。这种颠覆性的言论在欧洲引发了巨大震动,因为北约长期以来是欧洲安全的基石。如今,特朗普重掌权力,他提出的将北约成员国国防开支提高到GDP的5%的要求,几乎是对欧洲经济和政策制定的一次暴力干涉。朔尔茨明确反对这一提议,称其“完全不可接受”。德国作为北约核心成员国之一,长期以来在国防开支问题上备受美国压力,但特朗普的极端要求无疑将进一步加剧美欧之间的裂痕。



而且,特朗普的地缘政治野心并不止步于北约。他对格陵兰岛的觊觎无疑是霸权思维的又一体现。尽管朔尔茨明确表示“边界不可侵犯的原则适用于每个国家”,但这一表态无疑显得力不从心。在特朗普的逻辑中,主权和边界不过是可以随时交易的政治工具,而这种对国际法和规则的公然蔑视,正是欧洲所无法接受的。格陵兰岛事件虽未成真,但却昭示了特朗普对欧洲的潜在威胁:他不只是一个分裂性的政治人物,更是一个随时可能撕裂现有国际秩序的破坏者。

在气候政策领域,特朗普的重新上台对欧洲来说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欧洲近年来在全球气候议程中扮演着领导者的角色,而特朗普执政期间,曾宣布退出《巴黎协定》,严重阻碍了全球气候行动的步伐。尽管朔尔茨和马克龙都强调欧洲将坚持气候目标,但在特朗普重返白宫后,美国可能再次成为气候议题上的“搅局者”,对欧洲的气候政策形成全面掣肘。欧洲的环保努力不仅可能被孤立,还可能因美国的强硬立场而面临更大的经济压力。

面对特朗普的咄咄逼人,欧洲能否形成统一阵线,将决定未来跨大西洋关系的走向。然而,从历史经验来看,这一点并不乐观。欧洲内部在诸多议题上仍然存在深刻分歧,无论是北约开支问题,还是与美国的贸易关系,各国的立场往往难以统一。而特朗普的策略正是利用欧洲的分裂,从中谋取更多利益。对于欧洲而言,这不仅是一次对外的挑战,更是一次内部团结的重大考验。

朔尔茨在与马克龙的联合发布会上强调,欧洲应更加自力更生,这一表态道出了欧洲当前的战略焦虑。长期以来,欧洲在安全和经济上对美国的依赖让其在国际事务中丧失了相当程度的独立性。而特朗普的强硬政策正逼迫欧洲重新审视与美国的关系。马克龙提出建设“团结、强大、自主的欧洲”的主张,反映了欧洲主要国家试图摆脱对美依赖的愿景。然而,这一愿景的实现并非易事。欧洲要在军事、能源、贸易等领域实现真正的自主,需要克服内部的利益纠葛和外部的压力。



特朗普的再次上台,对欧洲既是一次冲击,也可能是一次转机。如果欧洲能够在这一过程中迅速调整战略,推进内部整合,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独立性,那么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反而可能加速欧洲的战略转型。然而,倘若欧洲依然在关键议题上各执己见,无法形成统一立场,那么特朗普的强硬政策将进一步分化欧洲,使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更加边缘化。

特朗普的重返白宫,意味着跨大西洋关系将迎来更大的风暴,而欧洲如何应对这场风暴,将决定其在未来国际格局中的地位。正如朔尔茨所言,“特朗普就任总统将是欧洲的挑战”,但这一挑战未必只能是被动的。如果欧洲能够化挑战为动力,真正实现自力更生和战略自主,或许可以在这场风暴中找到新的出路。然而,现实是,欧洲的团结与强大依然遥不可及,而特朗普的强硬手段已然在逼近。风暴已来,欧洲能否撑住,答案仍未揭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