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特朗普赢得本届美国大选,尚未就任之际就以吞并格陵兰岛、加拿大,将“墨西哥湾”改名“美国湾”,“收回”巴拿马运河等言论惊世骇俗。尤其是关于格陵兰岛,特朗普从提出“购买”,到“不排除使用武力”等,表态十分强硬,似乎志在必得。那么,特朗普为何如此觊觎格陵兰岛?
一
格陵兰岛面积216万平方公里,是全球第一大岛。全岛四分之三的地区在北极圈内,八成以上土地覆盖在冰层以下,岛上全年平均气温在0摄氏度以下,最冷的地区最低气温可达零下70摄氏度。岛上无冰地区面积大约34万平方公里,有人居住的区域约1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5.6万,主要分布在西海岸南部地区,多为因纽特(爱斯基摩)人。
1000多年前,加拿大北部的因纽特人迁居到格陵兰岛,以捕鱼狩猎为生。公元982年,北欧殖民者“发现”了格陵兰岛。1261年,该岛成为挪威的殖民地。14世纪末,丹麦与挪威组成联盟,格陵兰岛转由丹麦、挪威共管。1841年丹麦、挪威分治后,格陵兰岛成为丹麦的殖民地。
二战期间,德国占领丹麦,格陵兰岛受到美国保护。1945年二战结束,格陵兰岛重归丹麦所有。1953年,依据丹麦修改后的宪法,格陵兰岛成为丹麦的一个州,在丹麦议会中拥有两个席位。1973年,格陵兰随丹麦一起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作为一个主要依靠海洋资源的岛屿,难以从欧共体获利。1979年5月1日,格陵兰岛获得内部自治权,但外交、防务和司法仍由丹麦掌管。1985年2目1日,经全民投票,格陵兰岛脱离欧共体。
地处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间的格陵兰岛,与丹麦距离达2200公里,在获得内部自治权后,仍然积极要求更高的自主权。2009年,格陵兰岛本地政府从丹麦政府手中接过了天然气资源管理权、司法权和警察权。丹麦政府在格陵兰岛的防务和外交事务上拥有最终决定权的同时,格陵兰岛自治政府拥有部分外交事务权,格陵兰语也和丹麦语、英语一样,成为官方语言。
美国非常看重格陵兰岛的地缘战略价值。1951年,美国与丹麦签署一项防务合作条约,丹麦给予美军使用格陵兰岛北部的图勒空军基地的权利。依托建在该基地的军事设施,可监测卫星和探测飞越北极地区的战略导弹。美军在基地部署有导弹预警系统和卫星监测站,是美国在这一地区重要的防空反导前哨支点。近年来,美国不断加大该基地军事投入。2023年,美国空军F-35A战机首次在该基地实现部署。
二
特朗普对格陵兰岛的觊觎并非一时兴起。在他上个总统任期内的2019年,特朗普就提出要购买格陵兰岛。在购岛要求被丹麦方面拒绝后,当年8月26日,美国国务院向国会提出在格陵兰岛重开美国领事馆的计划。在此次竞选获胜之后,2024年12月22日,特朗普在社交平台发文称,“出于国家安全和全球自由的目的,(美国)拥有和控制格陵兰岛是绝对必要的”。今年1月7日,当被问及会不会排除使用军事或经济力量取得格陵兰岛时,特朗普直截了当地回应说:“我不保证我不会那么做。”
特朗普觊觎格陵兰岛,究竟出于哪些方面的原因?
一是格陵兰岛的地缘重要性日益凸显。格陵兰岛面积大,南北纵贯北极圈内外,至美国、欧洲、俄罗斯的距离分别为2000公里、1600公里、3000公里,至加拿大最近仅为45公里,如此优越的地理位置,对于特朗普的“加拿大狂想”,以及制约俄罗斯,都妙不可言。对此,特朗普上一个总统任期内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奥布莱恩认为,对美国而言,格陵兰岛是连接北极和北美的“高速公路”。
格陵兰岛四分之三的地区位于北极圈内,美国控制格陵兰岛,对于威慑和控制北极十分有利。北极堪称全球仅存的未开发资源宝库,仅已探明天然气储量就高达47万亿立方米,占全球储量的30%;已探明煤炭储量上万亿吨,占全球储量的25%。另外,北极区还有丰富的渔业和海洋生物资源。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全球气候变暖,对北极冰盖下能源和各种战略资源的开采开发日益成为可能。
与此同时,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北极冰盖融化,北极区的航道条件日趋改善。北极区和北冰洋有通往亚、欧、北美三大洲的最短航线。如果北冰洋航道实现通航,将使亚、欧和美洲之间的航线缩短6000公里至8000公里。近年来,贯通印度洋和大西洋的苏伊士运河、贯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巴拿马运河屡因自然因素和交通事故出现交通梗阻。这一系列因素导致北极航道的开辟成为各方关注焦点。
二是格陵兰岛的自然资源成为重要诱惑。据勘探,格陵兰岛的石油储量达175亿桶,天然气储量约4万多亿立方米。据2023年的一项调查,在欧盟委员会视为“关键原材料”的34种矿物中,有25种是在格陵兰岛发现的,包括石墨和锂,以及稀土元素等。另外,格陵兰岛的英文名“Greenland”,本意就是“绿洲”。随着气温的上升和冰层的融化,格陵兰岛的绿地面积将会增加,这为开发矿藏、通航、渔业等,创造前所未有的机遇。
三是特朗普极限施压心理战的一部分。特朗普关于“购买”格陵兰岛,以及“不排除使用武力”获得格陵兰岛的表态,和改“墨西哥湾”为“美国湾”,要加拿大成为美国第五十一个州等一样,都是特朗普极限施压“风格”的体现,即通过“放狠话”,给对方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使其心理失衡、进退失据,从而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比预期更大的好处。可是,这已不是特朗普第一次就任美国总统,人们对他的极限施压手段已有充分了解,应对也并非全然无措,这类手法的效果恐怕也要大打折扣了。
三
特朗普关于格陵兰岛、加拿大、墨西哥湾、巴拿马运河的出格表态,表面上看起来咄咄逼人,但达成任何一项都不太可能。人们觉得特朗普的“放言”惊世骇俗,本就意味着它们不切实际。
首先,内部意见就不统一。在特朗普表示“出于国家安全目的,我们需要格陵兰岛”后,时任国务卿布林肯回应表示,“(特朗普)关于格陵兰岛的想法显然不是一个好主意,这显然不会发生,不应该浪费太多时间谈论”。也就是说,布林肯认为特朗普的想法过于另类,缺乏基本的可能性,因此,讨论这个话题都是浪费时间。
特朗普就任后,布林肯的国务卿职务就终止了。布林肯不是国务卿了,美国民主党政府下台了,但美国民主党还在,其在国会的存在意味着对特朗普政府的制约就在。更何况,即使是特朗普所在的共和党,支持他这一想法的国会议员恐怕也不多。
在特朗普表示“不排除使用武力”获得格陵兰岛后,1月8日,美国国防部副发言人萨布丽娜·辛格在回应媒体提问时表示,美国国防部“不知道”有任何“入侵”格陵兰岛的计划,这一表态的基本含义就是对特朗普“不排除使用武力”的言论说“不”。美国总统虽然是法定的三军总司令,但美军是专业化强势集团,并非完全听命于行政机构。特朗普的上一个任期内,时任国防部长埃斯珀和参联会主席米利上将,就明确拒绝特朗普要求援引《叛乱法案》,动用军队干预明尼苏达州黑人男子乔治·弗洛伊德遭白人警察“跪杀”而引发“黑命贵”骚乱的指令。假如特朗普企图绕过国会实施入侵格陵兰岛的计划,恐怕也会遭遇同样的结果。
其次,欧洲盟友坚决反对。对于特朗普的“放言”,德国联邦政府发言人表示,注意到特朗普关于格陵兰岛的言论,德国坚持不得以武力改变边界的国际原则。波兰外交部将特朗普的言论形容为“竞选活动延续的冲动”,并认为“这些言论并不具有约束力”。法国政府的表态直截了当且非常强硬,法国外长直指特朗普的言论“暴露世界面临的强权政治威胁”“格陵兰岛属于欧盟领土,欧盟绝不会放任其他国家侵犯其主权”。
法国、德国、波兰都是欧洲主要国家,也都是欧盟成员国。如果说德国的表态中规中矩的话,波兰的表态就有揶揄的味道,而法国的强硬表态,直指特朗普言论的强权政治本质,也表示了欧盟带头大哥捍卫欧盟主权的决心。
第三,丹麦当局绵里藏针。由于这不是特朗普第一次表达对格陵兰岛的觊觎之心,丹麦政府不敢掉以轻心。首相弗雷泽里克森除了像上一次特朗普提出购买格陵兰岛时回应“格陵兰岛是非卖品”外,还在第一时间召集丹麦各党派紧急会议。在回应关于特朗普“不排除使用军事力量夺取格陵兰岛”言论的提问时,弗雷泽里克森表示,“我们没有理由相信事情会这样”。丹麦外交大臣拉斯穆森表示,格陵兰岛是丹麦的一部分,丹麦对其负有责任。
同时,鉴于美国的强权地位和特朗普的强势作风,丹麦政府也表示愿意在格陵兰岛问题上与美国交换意见,这种“不卖,但可以谈”的态度绵里藏针。一方面,不做强硬反应避免激发事态,另一方面,也不放弃自己坚守的原则。这就让特朗普的“放言”,像是重拳打在棉花上。
关于此事的后续发展,或者特朗普明知不可为而放弃,或者美国与丹麦和格陵兰自治政府之间达成某种妥协,都是可能的。至于美国出兵占领格陵兰岛的可能性,则基本可以排除。一方面,美国在格陵兰岛本来就有军事基地,丹麦与美国之间也有防务合作协议,出兵占领完全没有必要。如果美国真的出兵入侵格陵兰岛,反而显得十足荒唐:两国都是北约成员国,美国入侵格陵兰岛,依据北约集体防御机制,北约出不出兵?出兵是站在美国一边,还是站在丹麦一边?
(作者单位:国防科技大学信息通信学院)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