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东部时间1月20日,特朗普时隔一届后正式宣誓成为美国第47届美国总统。以他的性格与执政色彩,他显然是强势的领导人。
特朗普的归位,对当今世界影响力最大的区域大国们都已处在政治强人领导下。他们正引领着二战之后全球格局最为激烈的捭阖与重塑,强人政治的模式似乎正成为大国的标配。
“我们不要心存幻想:这是一个动荡不安、极具不确定性的世界”这是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2025年1月15日的联合国大会上再次描绘当前世界的黯淡景象。他强调,人类已经打开了“现代的潘多拉魔盒”。
世界正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在2017年就开始提及世界正面临的大势;西方各国亦公开喊话全球在经历剧烈转折,必须“重塑和平与稳定的国际秩序”;法国现任总统马克龙则直接认为世界在“经历西方霸权的终结”;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俄乌战争之前就多次提到,世界处于动荡中正在经历一场根本性变革;而全球南方的领导人们不约而同形成共识,随着中国的崛起,印度、东盟等经济体的快速发展,一个完全不同于二战后的国际秩序正在发生。
政治强人形成“强人政治”
世界格局的巨变也在催生着世界政治强人的出现,就如同决定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掌握划分世界新格局的小罗斯福、斯大林、丘吉尔。当今世界能够决定全球未来格局的无疑是美国、中国、俄罗斯、印度、土耳其和沙特阿拉伯等这几个主要的区域性大国,它们恰好代表着西方资本主义为核心的现代文明,历史上汉唐时期的中华帝国文明、霸蛮的沙俄帝国,南亚大陆的孔雀王朝帝国,连接欧亚大陆的奥斯曼帝国以及代表伊斯兰的阿拉伯帝国。而特朗普、普京、莫迪、埃尔多安,沙特王储穆罕默德等亦恰恰是当前国际社会公认的政治强人。
世界巨变与政治强人可谓相辅相成。一方面,“政治强人”在政治舞台上具有非凡领导力和决断力,有着强大的忍耐力和远见卓识。沈稳坚毅,厚积薄发是政治强人的重要标签。即便国家在困难时期,也能够非常清晰的进行各项资源、能力等的储备,在关键时刻凝聚力量,推动国家在经济、军事、外交等领域发生重大变革。不过,“政治强人”的领导方式也可能引发争议,如权力过于集中可能会导致民主程序被忽视等问题。
另一方面,“强人政治”是一种政治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决策过程高度集中在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者手中。国家的运行体现着领导者强大的个人意志和权威,在面对覆杂多变的国际博弈时,能够高效地制定战略方向并坚定推动决策执行。当然,国家事务的主导权集中于一人,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弱化其他政治力量的制衡。
政治强人催生了强人政治模式。在世界面临根本性转折时,强人政治尤其显得突兀,更可能确保国家在未来占据更有利的赛道。如今的世界,无论特朗普,还是普京、莫迪等领导人已经在展现着面对国家利益和国际地位方面毫不妥协,坚定回应的性格, 同时表达着鲜明、独立的国家理念与国际观。
大国间的纵横捭阖
上述六个世界主要国家无论是在贸易、能源、科技和军事等方面,彼此存在很多摩擦,相互依赖程度也较高。可以说,在沟通与冲突,合作与竞争,威胁与对抗等方面体现着最为深刻的双边或多边关系。
美国、中国和俄罗斯是世界最为重要的国家,虽然彼此的经济体量有明显差异,但它们的三边关系决定着国际格局的最终演化。美国企图对俄罗斯和中国进行政治控制、经济遏制和军事打压,以维持全球霸权与唯一超级大国地位。这三个国家的博弈实质上是企图称霸世界和反对这一企图之争所构成的矛盾,不可调和。
但对于绝大多数国际观察家来讲,美国鲁莽的同时挤压和制衡这两个准超级大国是匪夷所思的,连特朗普都明白合纵连横,不断放风要联俄抗中。但美国的政治精英们却一意孤行,不断拱火、诱导并迫使中俄在被动中进行激烈回应。北约东扩到俄罗斯的腹地,不断翻炒,武装湾湾等都是美国亲手打造的地缘危机。这实实在在刺激着两个核武大国更为紧密的全方位结合,如同俄乌战争的发生,最终的结果是注定激发了俄罗斯军工产业的全面覆苏,西方制裁根本就不可能削弱它的综合实力。
除了上述最重要的三边关系,中国、俄罗斯和印度同属金砖国家,倡导多边主义,同时产生了覆杂的三角关系。印度不断宣称“不结盟”外交策略,而实际操作中又与不同势力“接触”,在与美国、中国和俄罗斯关系上展现出明显的多面性。具有鲜明民族主义色彩的莫迪渴望恢覆英属印度时的国土面积,渴望成为多极世界中的一极。
土耳其利用其多重身份,手扼世界咽喉的地理位置,在美国、俄罗斯和中国之间辗转腾挪,反覆横跳。埃尔多安的“新奥斯曼主义”色彩浓烈,试图恢覆土耳其曾经的帝国荣耀。
沙特阿拉伯实际掌权者王储穆罕默德一直在寻找机会成为中东决定性的影响力量。一方面维持着与美国盟友关系的总体稳定,同时又在与中国和俄罗斯创建更加紧密的全面关系。沙特表面上在推行平衡外交,实际上是在摆脱二战后与美国特殊的能源关系,筹划新型的国家经济发展策略,成为阿拉伯世界的真正领袖。
欧洲正消失在历史中
很遗憾,近代史上最伟大的欧洲国家将要缺席21世纪的全球格局重构。国家众多且松散的欧洲在21世纪已经在快速衰弱,只能勉强维护着过去的荣光。欧洲的领导人在盲从美国与相互争吵中不断迷茫,政客们就如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并不具备维持欧洲利益的坚定信念与强硬手段,只能随着美国的心跳去行事。与其说欧洲是美国的盟友,不如说是事实上的仆从国。欧洲在经济、军事、外交上严重受制于人,美国即便对欧洲国家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它们只能选择一再妥协。
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西方阵营事实上也经历了内部的剧烈变动。原来的欧洲经济共同体(简称欧共体,EEC)直接兑变为欧洲联盟(简称欧盟,EU,1993年11月1日正式成立),标志着欧洲一体化进程从经济领域向政治、社会和货币等多个领域扩展,随后在1999年的第一天正式推出欧元(EMU),并快速推动欧元的国际化流通。这是欧洲成为多极世界中至关重要的一极的实质性步伐。美国对此十分警惕,不断采取措施弱化欧洲联合的方式,持续打压欧元的国际货币努力。美国绝不容欧洲成为世界的一极,挑战自己的领先地位。
缺少政治脊骨的欧洲如今只剩下恐惧与抱怨,它们恐惧俄罗斯和中国,抱怨并恐惧美国不稳定的情绪。欧洲的凌乱与实力本就无法成为美国真正的盟友,在不同阶段更多是被妥协,被牺牲。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早在1972年就曾对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过这样一句话:“做美国的敌人是危险的,但是做美国的盟友,则是致命的!”
新的历史周期是合还是分
日本、韩国、加拿大等其他主要经济发达体也如欧洲一样难以逃脱美国,也不可能出现政治强人。日本上世纪80年代严重冲击美国经济老大地位时,一纸《广场协议》就让日本的经济迷失至今。韩国总统尹锡悦本想着借助“戒严令”把包含执政党在内的政治反对派一网打尽,也想过把“政治强人”的瘾,但很快就成了国际笑话。而加拿大成为美国“第51州”不是没有可能,就看美国的心情。
实际其他主要经济联合体(如东盟)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格局大博弈中只要不轻易选边站,或失去警觉应对失当,就难以被拿来牺牲,成为战争或动乱的代理人。它们自然会获得相应的生存发展空间。
现在的世界正处于冷战结束后开启的大国竞争的新的历史周期。牵动世界政治全局的有两大问题,一个是在从曾经的美苏两极到“一超多强”形成的大国间的博弈;另一个是在 “一超多强”彼此展开的合纵连横、纵横捭阖中是形成全球化的升级版,还是继续割裂世界。
无论西方还是东方,所有具备生命力的文明之争不仅是一系列的权衡与博弈,更需要海纳百川,融通四海,纳众家之长,顾己道而排他是不可取的。世界历史上能够成就帝国的民族是这样,现代的美国在不断发展繁荣时也是如此。人类的狭隘就是一统天下之思维,世界没有“历史终结论”,只有滚滚历史铁轮往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