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来源:微博@西门大妈
中国人对美剧里面有一个设定是很不理解的,就是公共洗衣房。因为中国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洗衣机,连租的城中村都有,只不过廉价点。因为在我们的观念里面,自己家人的衣服一定要单独洗,怎么能和别人的一起洗呢?那多不卫生啊!何况美国洗衣房里面啥都洗,衣服被子就算了,内衣袜子也不少,还有球鞋甚至地毯,足以让我妈这种手洗爱好者昏过去...
那么美国人到底为啥不在家洗衣服呢?
其实归根溯源很简单,就是美国早年的建筑盖的时候,家用洗衣机不普遍,所以建筑没有预留洗衣机的上下水,也不能承受这么大功率,后面也不能装洗衣机。后来有了洗衣机,大家肯定是不想手洗了,公寓就会在楼下统一安装洗衣房,买一堆商用洗衣机,大家都来地下室洗。
如果地下室没有条件安装,就要去附近的投币商用洗衣房洗衣服(我当年就这样)。由于大家都是休息天去洗衣服,后来慢慢形成了洗衣房文化,就是邻居在周六傍晚在洗衣房一边洗衣服/烘干衣服/叠衣服一边拉家常八卦~~
如果是自己家的别墅,或者是新楼,那么装洗衣机是没有问题的,这甚至还是个卖点,房东会特别写出来In-unit Laundry。但不知道为何美国洗衣机真的很贵。我查了下要一千多刀,许多人可能觉得并不划算,还不如去投币洗衣服,就不装了。
而且如果装了洗衣机,同步也要装烘干机,因为美国好一点的地方不让在外面晾衣服,这叫做晾衣绳禁令(clothesline bans)。这不是法律,是很多地方的的业委会或者社区管理机构规定的,不遵守就会被上门罚款,所以阳台和户外院子这种能被邻居看到的地方都似乎不允许晾晒的。
在这种潜移默化影响下,晒衣服的地方在美国人心目中约等于穷人社区,没有体面人愿意来这里生活,房子卖不上价,所以后来的业主也会努力维护这一规定。当然也不是所有地方都有这条,许多地方特别是地广人稀的中部也没人管随便晒。
所以洗衣机+烘干机加起来可能要两千刀,很多美国家庭就觉得我在这里可能也住不了十年,买了就浪费了,电费也不便宜,那就不如去公共洗衣房,还能和邻居八卦下,多快乐~
所以美国的洗衣房文化,说白了就是当年没条件倒逼的生活习惯,衍生出来的一系列社会文化罢了,并没有什么牛逼之处。
不过洗衣房倒是和华人关系紧密,早期美国文化里,洗衣店是和华人形象绑定的,甚至后来许多洗衣店或者洗衣产品,哪怕和华人没关系,也要华人来做广告才有说服力。杨紫琼演的《瞬息全宇宙》和美剧《致命女人》中都有华人家庭开洗衣店的情节,算是一种种族刻板印象了。
这个现象的原因是很心酸的,因为早年洗衣服这个活被认为是女人做的,男人不屑于做,认为是有损男子气概的。而淘金热开始后,因为淘金者衣服很容易脏,但当地女人很少,因此有旺盛的洗衣需求。许多华人抓住这个机会,开展了洗衣服务,因为被认为是“娘娘腔”的活,不会和美国白人男子形成竞争,因此在一波又一波的排华浪潮中,华人洗衣业务被允许存在。
1851年,一个名叫李华(音译)的中国人在旧金山开了一家洗衣店,这算是有据可查的第一家华人洗衣店了。由于当时华人能从事的职业不多,洗衣店只要勤劳就能赚钱,甚至不需要会英语。而在排华的背景下,很多华人无工可做,只好涌向不被限制的洗衣服务,很快垄断了这一行业,还发展出了行会,规范行业运营,比如规定洗衣店之间间隔不可太紧等等,避免了恶性竞争。
靠着洗衣店赚的钱,许多初来乍到的华人能养家糊口,甚至还能把钱寄回中国。著名影星黄柳霜,就是一位出生在洛杉矶唐人街洗衣店家庭的第三代中国移民。而随着华人艰难的在美国打出了一片天,随着母国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多的华人也不再从事这一行,转投身其他地位更高或者更赚钱的行业。
2016年,这个已经运营了140年的李华洗衣店关门。
这是一个旧时代的结束,也是另一个新时代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