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 3372

一眨眼,又一年年关将至。

过年,本来是相当喜庆的日子,但对于星爸星妈们来说,往往别有一番滋味。

2019年底至2020年初期间,我家3岁多的小七连续被三家医院诊断为自闭症。 所有专家医生都告诉我,做好照顾他一辈子的准备吧。 我感受到从未体验过的痛苦和绝望,比死还难受。

当时,我果断辞掉一份还算体面和高薪的工作,全力干预孩子,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他回老家过年。那个春节很特别,碰到了不少问题,现在回想起来,还是五味杂陈。

如今,小七已正常上普小,也印证了“付出总有回报”这句话,别说回老家过年,带他各种走南闯北都不在话下。

然而,2020年的那个春节,恐怕是最最最让我难忘的。下面是我带娃回家过年的一些心得。

文 | 小七爸爸

211硕士,世界500强企业高级产品经理

自闭症儿子小七已就读普校


田间地头巧干预

孩子确诊后,我开始办离职手续,交接工作,需要一些时间,春运的车票又难抢,就让老人家先带孩子回去,我把事办完才走。

我对回老家,内心是有点忐忑的,担心孩子不适应,不利于开展家庭干预,但当时碰到新冠疫情,在城里时不时遇到封控,决定干脆回老家,碰到问题就解决问题。


1

田埂上吃年夜饭

办完事后,我终于拼抢到了除夕当天的一张车票,回到老家,已到年夜饭的饭点了。

在乡下,周遭都是亲戚,大家围成一大桌吃饭,很是热闹。但是,我马上碰到第一个问题:小七不适应,吵着哭着要离开,怎么哄都不行。

于是,我把行李放好后,拿着一碗他喜欢吃的炒鱿鱼,带他到没人的田地里,喂他吃。他果然就安宁很多。不一会,我妈又送了一大碗饭菜过来给我。

我们坐在田埂上,不久就觉屁股发凉,刚好旁边有些盖在菜苗上的干稻草,弄些铺上后就舒服多了。

我扒一口饭,就喂他吃一口鱿鱼,父子俩坐在田埂上,安安静静地把年夜饭吃完。

这对我来说,绝对是最难忘的一顿饭,当时田地里那股泥土和化肥相互交织的味道,现在回想起来,似乎还闻得到。

别的孩子兴高采烈地和大人欢聚一堂,有说有笑,自己的孩子像一只“树枝孤鸟”,我内心自然难受。但转念一想,自己放弃工作,就是来解决问题的,问题反而成了我的发力点。

于是,我吃完直接把碗筷扔菜地里,带他到野外到处走走,等到那些人吃完散伙了,我再带他回去。

经验分享:


陌生人越多,意味越复杂,孩子面对如此复杂的情况,内心容易感到焦虑和紧张,于是,选择哭闹逃离。

我的干预是从亲子交互开始的,毕竟面对我,他至少不会有不良情绪,我必须充当他第一条连接外界的桥梁。

因此,干预初始,不宜马上硬推孩子到人群中去打磨,而应先回归到家庭亲子,把亲子交互搞起再说。

2

睡沙发与躺地板

当天晚上,又碰到第二个问题:那小子又哭又闹,拒绝在床上睡觉。


我妈说,回来这几天都这样,必须抱着哄睡,等他睡着再悄咪咪放到床上,万一不慎把他弄醒,那又是一场斗争。而且晚上也睡不沉,醒后又来哭闹,又得抱着哄,很难搞。

我想,他之所以这么干,肯定有原因,大概率有恋床情节,觉得老家的床很陌生,有厌恶情绪,加上本身又困了,困意和厌恶叠加在一起,又表达不出来,让他无比抓狂。

要解决这个问题也不难,让他打心里认可这张床不就行了吗?

于是,我告诉他,不睡床,到沙发上躺一躺。他平时没事喜欢在沙发上躺,所以并没拒绝。躺着躺着,就安静地睡了。他睡沙发,我就在旁边的地板上陪他睡。于是,他成了“沙发睡神”,我成了“地板躺王”。

经验分享:

孩子有行为问题不可怕,关键在与理解问题背后的原因,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首先不能强迫小七睡那张床,或者趁他睡着后抱到床上去。

他既然这么讨厌睡那张床,如果醒来后发现睡在了床上,内心会越发讨厌这张床,甚至对大人产生不信任感,下一次睡觉前,可能还会想“我不能入睡,一旦入睡,就一定被人弄到那讨厌的床上”,形成恶性循环。

其次是想办法让他逐渐接受睡床上。

从第二天开始,我就常带他在床上做各种好玩的游戏,逗得他哈哈大笑,一起吃好吃的零食。既可以做亲子交互,又能给他关于这张床的美好的体验。一周后,他就愿意在床上睡觉了,因为这张床,已然成了他熟悉的游乐场。

3

避开矛盾,专注亲子交互

逢年过节,走情访友很正常,尤其在老家乡下,年味之浓,堪比上等烈酒。我们家自然也有接踵而至的客人。

但是,小七就难以接受,他还不能接纳别人。客人一到,他马上就哭闹,不断大喊:“走开!走开!”发现喊叫无果,他就躲在墙角哭。如此几次后,连敲门声他都很害怕。

我想,这是因为他还不大想跟陌生人打交道,然后又觉得家里是自己的地盘,哪能轻易让别人来入侵?有点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的感觉。

我的解决思路也很简单:不强迫他,而是避开当下问题,把亲子交互做起来,再逐渐引导他和别人打交道。只要他内心真正开放了,自然不会赶人走。

经验分享:

我沿着优先做亲子交互的思路,先带着他到处去玩,一来避开了他不愿意家里来客人的问题,二来可以带他体验乡下特有的童年生活,以此来做更多的亲子交互。

在户外做亲子交互,其实不难,无非就是把自己童年做的事情,带孩子重温一遍罢了。在做各种事情的过程中,自然就有各种共同关注,相互沟通,相互协作,孩子的多回合沟通能力,语言能力,对社交规则的理解等方面,都能得到自然的锻炼与提升。

如果说世界是最大的教室,那各种自然事物就是最好的教具,自然是孩子最好的特教老师。这或许就是我成功带孩子“退圈”的秘诀。

4

笑对别人的不理解

带孩子回老家,我也面对着一些来自他人的不理解。

存在一些人,喜欢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指手画脚,一本正经地乱说一通。说是为了你好,实际上却一无所知,纯粹胡搞瞎搞。

有些人说我很傻,一个男人不思如何打拼事业,竟然放弃工作带孩子;有些人说孩子是贵人语迟,叫我不用管他,自然会好;更有些人,叫我去哪里拜神仙花钱挡灾,哪里找人能帮孩子改命等等。

也存在一些人,看到我孩子的一些不足,各种说三道四,言之而后快。

“这孩子是不是有问题?” “这孩子一定有些耳聋,叫他没反应的” “你孩子是不是哑巴?”……

这些话,相信没多少人愿意听,尤其是孩子入圈后,对家长来说,已经承受极大创伤,这些内容听多了,变成万剑穿心。

毕竟人在江湖中,能打圆场就打圆场。面对别人的不理解也好,瞎指挥也罢,我都是一笑而过,不置可否,最多就说声“谢谢关心”。

毕竟,我做干预,追求的不是他人的理解,而是孩子的康复,孩子的进步。

经验分享:

面对别人对孩子评头论足,我一般会帮他挡一挡,就说,我孩子就是酷酷的,像我,我小时候也这样。

孩子当下确实有些不足,但未来有无限的可能性,只要方法得当,未尝不能退圈并超越别人。别人的不理解,只会让我更加强大。

我就是一直怀着这样的信念来干预孩子的,如今孩子已经“退圈”了,未来能否有更大的超越,就看那小子的造化了,我会在一旁协助,帮扶而不强求吧。


一年更比一年顺

带孩子做家庭干预,应该是一个苦尽甘来,越走越顺的过程,毕竟随着孩子能力的提升,家长的工作量和压力自然就更小。


孩子确诊后的第二个春节,是2021年,我们一样回老家过。 我已经干预了他一年左右,他得到了很大的进步,能跟人沟通交流了,也不排斥别人来家里,能大胆探索外界,生活各方面已经比较正常。

年夜饭不再是父子坐田埂,而是我端酒杯,他举饮料,一起干杯畅饮,完了去大堤上放烟花。

客人来家里,他挺高兴的,最喜欢分各种果品点心给别人吃,满满的潮汕习俗。

印象最深的就是,我二姨来做客,那小子为了挑块最好吃,把果盘里的饼先逐个舔了一遍,才挑一块塞给老二姨,满怀期待的说:“这个好吃,老姨快吃吧。”老二姨看着被口水弄湿的绿豆饼,一时愣住了,到底要不要吃呢?

虽然他这行为还偏幼稚,但是情感打开了,与他人的连接打开了,这就没大碍。

后来每年春节,我都带他回老家。他从去年开始,就告诉我,不喜欢回去。问他为什么,他说,那里破破烂烂的,没在深圳好玩。确实,乡下哪能比得上大深圳,孩子就是这么纯真可爱。

总体上来讲,过年带谱系娃回老家,有机会,也有挑战。

毕竟老家亲戚朋友多,人情醇厚,年味浓烈,能让孩子感受到更多人情温暖,另外,也有不少更贴近于大自然的内容和玩法,也是一大好处。

至于挑战嘛,一方面是孩子面临的挑战。老家的环境,周遭人等,乃至生活方式,肯定有差异,孩子需要去适应,去磨合,可能会产生一些新的问题。

另外是大人面临的挑战。如何去分析和解决孩子可能凸显的新问题,如何看待孩子的不足,如何面对可能来自家乡人的“风言风语”......

这些年来,我跟不少家长探讨了过年回老家的话题,有些不敢带去,有些带去后,发现孩子有了良性改变,甚至进步很大。

在此也祝福大家,一年更比一年顺,也祝福每个谱系娃,一年更比一年棒。

经验分享:

有不少家长忐忑地问我:“小七爸爸,过年过节的,我想带孩子回老家,但又怕出问题,怎么办?”

我的看法是:大可勇敢尝试,同时做好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心理准备。

视问题为机会,只要把问题解决了,孩子不也就进步了吗?实在不济,过个除夕,呆个一两天就打道回府,也不是不可以。

只要方向对了,路总会越走越宽的。

整理 | 秧子

编辑 | Jarvis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文章版权归「大米和小米」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本号长期征集线索/稿件,一经采用,稿费从优。提供线索/投稿请联系:hanmeisha@dmhxm.com。

点击拨打大小米服务热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