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有一个地方名为巴中。这里不仅盛产著名的农产品——银耳,更是被誉为著名的红色圣地“红军之乡”。

巴中之所以被称为“红军之乡”,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地理优势:

巴中地处四川盆地东北部,位于大巴山系米仓山南麓,地势险峻,易守难攻,为红军提供了天然的屏障。在革命战争年代,这种地理优势使得红军能够在巴中地区扎下根来,开展游击战争,并逐步发展壮大。

革命历史地位:

巴中曾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和首府,这是中国第二大苏区。

1934年11月1日,红四方面军在通江县毛浴镇召开党政工作会议,确定了“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十六字”训词。


在这里,红军建立了稳固的革命根据地,广泛发动群众,深入开展土地革命,建立了红色政权。三年间,共有12万巴中儿女加入红军,其中4万多人英勇牺牲,他们为中国的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红色遗址:

巴中地区拥有丰富的红色遗址和遗迹,是一座不可移动的革命文物宝库。例如红军烈士陵园、红军石刻标语群等,每一处遗迹都承载着红军的英勇事迹和革命精神,被誉为“中国革命的露天博物馆”(这片红色土地上,留下了丰富的红色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有革命旧址、遗址、石刻标语等不可移动的革命文物397处511点、馆藏革命文物3万余件、红色街区3个、革命类博物馆纪念馆7个、烈士陵园11个、红色村镇20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2个,有全国最大的红军石刻标语——平分土地、全国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全国最大的红军碑林——川陕苏区将帅碑林。巴中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总量占全省近四分之一、总量全四川省排名第一)。

这些遗址和遗迹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我们缅怀先烈、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通江,这里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安葬着25048名红军烈士!可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中无名的烈士就高达17225位……

1932年12月,我红四方面军以无与伦比的决心和勇气,成功进军四川与陕西交界地带,并在那里以通江县为心脏地带,创建了辉煌的川陕革命根据地。在接下来的两年多的光辉岁月里,红四方面军在川陕苏区英勇奋战,历经超过200次的激烈战斗,从巧妙化解敌人的三路围攻,到主动出击,发动三次凌厉攻势,直至最终将敌人的六路围攻彻底粉碎。尽管残酷的敌人有优势装备,让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在那个物质匮乏、自然环境恶劣且医疗资源稀缺的年代,我们红军战士从未退缩。数千名英勇的红军伤病员,其中许多正值青春年华的勇士,在战场上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然而,面对战友的牺牲,红军在妥善处理遗体并深表哀悼后,毅然决然地再次踏上了革命的征途,展现出坚定不移的信念与决心。在陵园中,每一座墓碑都庄重而简洁地铭刻着红星,这是对英雄们的崇高敬意。尽管战乱频仍和信息记录的不完善,导致许多红军烈士在入葬时身份无法确认,但他们作为红军前辈,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在这些英雄的墓碑上,那颗醒目的红色五角星,不仅是对他们英勇无畏精神的最高赞誉,更是红军永恒的象征与标志……他们尽管没有留下名字,也都是顶天立地的英雄,我们如今望去,还能看到他们当年头顶红星列队出征的英姿。



“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无数的先烈用鲜血染红了我们的旗帜,我们不建设好他们所盼望向往、为之奋斗、为之牺牲的共和国,是绝对不行的。”






因此,四川省巴中市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丰富而珍贵的红色遗址遗迹,光荣地被誉为“红军之乡”。这一美誉不仅彰显了巴中在革命历史长河中的卓越贡献,更是对其在革命斗争中所展现出的英勇顽强精神的充分肯定。巴中地处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域,这里曾是红军将士们浴血奋战、英勇抗敌的主战场。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留下了无数革命先烈的足迹和感人至深的英雄事迹。这些红色遗址遗迹不仅见证了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更成为了后人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场所。巴中市政府和人民深知这份红色遗产的珍贵,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红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他们通过修缮红色遗址、举办红色文化活动等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巴中的革命历史,感受红军精神的伟大力量。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期许,激励着人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继续发扬红军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